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向的策略研究
2018-06-28柯玉凤
摘要:为了打破原有的僵化模式,促使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能够让课堂增添一些活力,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课堂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而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对于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问题导向
一、 引言
我国的素质教育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并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被运用到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促使了学生们成绩的进一步提升。比如问题导向学习法的运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后,有利于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素质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方面不够强,并且不能很好满足国际上人才竞争的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的做好学生们高中数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必须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需要通过使用课堂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 基于核心素养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 需要培养人才的自主性
我国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培养时,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帮助学生们培养好自身的“自主性”。而这一工作的开展,和我国进行教育方面的改革工作之后,我国对于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提升的逐步重视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主性方面的培养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并且在对自身所需要使用的时间方面也需要学会自主管理。而进行这种自主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对于学生们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在对学生们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时,必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们的发展。
(二) 需要培养人才的创新性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拥有更多的创新意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社会人才要想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好自身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体现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人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显示,美国在七八十年代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就已经将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点。由此可见,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因此,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好学生们的创新性。
三、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对策
(一) 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为了在对高中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能够促进学生们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关事物有着自身不同的看法,并且对于相关事物的思考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解答出不同的答案。只有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才能让学生不同的思维在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们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高中数学《长方体体积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拥有足够的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提出“若将一个标准的正方体纸块折叠成一个缺少顶面的长方体,在哪种情况下得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这一问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做好学生们个性化的教学工作,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问题进行问题的讨论,从而将其中问题的答案探究出来。并且教师在指导学生们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让学生们最终了解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们的发展。虽然学生们在这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对于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们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要使用课堂问题导学法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教学工作,以推动学生们数学水平的提升。
(二) 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学生们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进一步发展,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进行联系,进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们对于相关教学内容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之中,以促进自身成绩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集合”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时,由于这一教学内容在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高中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之前,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做好课程导入设计方面的工作。比如在学习“交集与并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进行球类运动的学生作为同一交集,将进行球类运动的学生与进行其他类型运动的学生作为一个并集,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交集与并集”这一概念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有利于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升。
(三)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
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拥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指导学生们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而在进行问题的思考的過程中,需要学生们对于相关问题情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问题。同时,学生们还需要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研究分析的工作,有利于学生们记忆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椭圆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拥有深刻的理解,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椭圆相关问题的讨论。比如,“橢圆与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或者是“椭圆在实际生活中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着的”。进而根据讨论的内容,促使学生们对于椭圆知识的本质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教师进行椭圆相关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们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学生们的进一步发展。
(四) 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工作之前,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始终都是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进行知识的教学工作,并且教师所进行的教学,一般都是以灌输式为主,或者是进行题海战术。尤其是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每天面临的都是大量的试题,做完以后面临的就是教师大篇幅的讲解。虽然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成绩的相对提升,但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们成绩的进一步提升,必须积极地对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做好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工作。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例题方面都会存在着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争议问题,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沟通合作交流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们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并且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引入数学教学中。因此为了推动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教学。从而通过这些方式,对于学生们成绩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慧芸.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3,12(1):93.
[2]马雪萍.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33):93.
[3]吕建华.试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教学学习与研究,2016,5(9):55.
[4]廖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4):136.
[5]杨孝斌,吕传汉.论数学教育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4(5):74-79.
[6]徐岳灿.浅谈基于创新思维培育的高中数学校本教学纲要[J].创新人才教育,2015,4(3):21-23.
作者简介:
柯玉凤,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