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视角培养语文概括能力
2018-06-28王芳丽
摘要: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基于语用视角设计一些和概括有关的练习,促使学生更准确地概括,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扩充文眼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分析文章标题的方式感受文章的脉络,可以通过总结大纲的方式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这些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促使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内容。
关键词:概括能力;语用视角;高中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指的是对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生要通过概括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其构成,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要学会如何用简单的语言将自己总结出的内容表述出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概括能力的训练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语用的角度展开概括。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让其阅读的效果有所提升。
一、 扩充文眼,把握文本主旨
文眼是文章的核心,通过分析文眼能获得不少信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概括时可以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尝试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将文章的文眼扩展开来,扩充成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文章的文眼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在概括的过程中深挖下去,进而探究到文章的主旨。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此文眼促使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尝试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如有学生如此尝试概括:“作者怀着一种不平静的心情去荷塘欣赏,在看到荷塘美景后其内心感到了舒畅,而再次回到家中后,作者又感到自己被生活的困扰所纠缠。”利用文眼进行概括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如可以提出问题:“作者为何觉得内心颇不平静?作者想要通过超然世外的方式解决自己内心的不安之情,你觉得这种方法是否有效?”由于学生已经通过概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所以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也能有的放矢地展开,回答效果也会更加有效。如有学生认为作者的行程是一个圆,而其内心情感也是一个圆,最终回到原点,因此想要追求平静是不可能的。
正如文学家陆机所说的那样,文眼有着“立片言之局要,乃一篇之警策”的作用。因此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则要先从文章的文眼入手。
二、 追溯标题,树立文本脉络
追溯文章的标题也是一种能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整篇文章的内容,然后将其划分成若干小部分,再尝试概括每一个部分的标题。在尝试概括标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所概括的标题最后联系起来就是文章的脉络所在。这样就促使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标题的方式了解文章的脉络走向。
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时,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给文章中各个部分设立小标题,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脉络。如有学生如此概括,祝福的情景拉开了小说的序幕,祥林嫂死去为文章的结局,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故事的开端,祥林嫂被迫改嫁是文章的发展,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是高潮,祝福的景象和“我”的内心情感是文章的尾声。在尝试概括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其中的矛盾,如有学生提出:“为何文章的结局会出现在比较前面的部分呢?作者在还没有写祥林嫂到达鲁镇的情况时就先写了祥林嫂死去的情景?”通过探究其中的矛盾,学生发现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方法,那就是运用了倒叙的方式。教师继而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作者为何要先介绍祥林嫂的死。如有学生认为:“先展现祥林嫂的死能给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冲击,而且也能和鲁镇祝福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概括过程中,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尝试概括文章脉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总结的标题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等。在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再次细读文章的内容,尝试思考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
三、 提纲挈领,体悟文本写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提纲的方式尝试进行概括。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整体性的感悟,能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意思的同时也了解“文言”,也就是体会到文章的写作方法。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概括,总结出这篇文章的大纲。学生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比较简单,只是按照林黛玉进入贾府的行踪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尝试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放在整部书中考虑,尝试列出整部著作的大纲,并思考《林黛玉进贾府》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如有学生提出,《林黛玉进贾府》在整篇小說中首先起到了交代人物的作用,展现了林黛玉进入贾府的必要性。其次,在整部小说的结构展现上也有一定的好处。如果直接写贾府,然后再介绍其外戚,结构就会变得比较呆板,缺乏生气,而先写林黛玉,再写其进入贾府则体现了由远及近、由小变大的效果,能让小说情节变得更具有曲折性。通过这番分析,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尝试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尝试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也撰写大纲。这样能促使学生把握住写作的要点,让其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学者朱自清认为阅读过的文章只有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内容说出来,这才是真正读懂了。由此可见概括能力的高低对于阅读有一定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尝试概括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挖掘出文章的核心,提高阅读的效率。同时,学生也能进行能力迁移,将自己学到的概括能力用于写作和表达中,这样将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雪玲.概括:语用视角下的语感建构[J].语文知识,2017(2).
[2]姚利.高中语文教学概括能力训练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2017(4).
作者简介:
王芳丽,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胜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