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活新教材 实践新课标

2016-01-27孙秀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操作能力新课程标准

孙秀平

摘 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教师正努力贯彻新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实施教学,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有兴趣掌握知识,唤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呢?要做好以上这些,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真正做到读“活”教材。

一、读活新教材,培养学生整理概括能力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理念,而且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

记得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概念时,我没有直接把“循环小数”的概念出示给学生,而是在“起立”声后,讲起了故事(学生奇怪地看着我):“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学生静静地听):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学生开始有人偷偷地笑,我没有理会,继续讲)……”当我讲到第三遍时,学生中有人忍不住笑出声音,而且有人举起手,问他们笑和举手的原因,学生纷纷说了起来。有的说:“老师你这个故事讲到明天早上也讲不完。”有的说:“老师,你这个故事内容怎么都一样。”我笑着说:“是呀,老师给故事取了个名字‘循环故事。”接着我又布置学生了解循环的意思,随后找出和故事情境相类似的小数,最后学生自己给小数取名字,概括出“循环小数”的定义。或许概括出的定义还不是那么准确到位,但每个学生情绪都比较激昂。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对学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读活新教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理解了新教材,了解了新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这些还不够。因为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最大可能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的层面,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

某老师在“认数”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了如下环节: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布置数一百粒大米,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拿着准备好的大米。

老师:“一百粒大米有多少?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都认为比较少。

老师:“一千粒大米有多少呢?”

学生动手实践——10个一百是一千。

老师继续追问:“那一万粒呢?”

学生合作实践——10个一千是一万。

老师问:“一万粒大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呢?”

学生觉得一万粒大米很多,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师钻研了教材,读活了教材,设计了从生活情景入手的教学情节,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从而对数学感兴趣,保持好奇心,增强求知欲,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且学生的思维更贴近生活,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多样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读活新教材,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环节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仅仅靠教师读通教材,设计教学情节还是不够。教师应当活用教材,设计合理的操作程序,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新教材,理解新内容。

例如,在教学“6~9的分与合”时,根据学生的记忆习惯,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新教材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顺序: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读过教材,仔细钻研之后我发现,其实这样是比较符合学生操作过程的,因此我没有要求学生立刻记住这样的分法,而是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操作程序(边操作边说分法):先取6根小棒,后拿掉一根,从而说出6可以分成5和1,渐而想到(适时提示学生说出想到什么)6也可以分成1和5;再拿掉一根,6可以分成4和2,由此推想6可以分成2和4……直至所有分法全部说完。进行多次操作以后,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新的顺序。

因此,仅仅读教材,远远不够。只有读懂教材,读活教材,才能设计合理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真正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张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感悟[J].考试周刊,2009(36.)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操作能力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