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学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6-28冯丽亚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摘要: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但在不断发展的历史文明中,我国不断地在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节日、文学等等逐渐淡出学生的学习中,导致很多学生过着外国节日,却忽视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新课改施行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为了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助理语文

一、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涵盖文学、艺术、思想,还包括各种风俗、道德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古人总结下来的经验,到今天依然适用。语文学科中有很多和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使学生具备更好的核心素养。本文将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二、 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文学传承的重要部分,纵观我国的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和知识。而想要通过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且能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教学中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代文学,但教师只是单纯从文章的角度进行讲解,忽略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是丰富学生核心素养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因为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在不断地学习和归纳之后,才能将其更好地教给学生。而總结后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难度降低了很多,学生自然也就愿意学习,并对具有神秘感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地学习传统文化。

(二) 有利于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涉及各个方面,有关于我国伟大的历史文明、富含深意的文学作品、凝结古人智慧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无论是哪种传统文化,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熏陶,提升两者的精神境界。可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说话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树立爱国情怀,一起为了建设更美好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并抓住两者之间的连接点,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深度,最大化地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优秀历史文明的魅力,学习其精髓,提升自身人格,将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

(三)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

在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主流价值观的渗入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时代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各种思想和文化都很好奇,也很容易被影响。所以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语文教学来为学生渗入正确的思想。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的价值观都有一定的扭曲、浮躁、冲动、叛逆,甚至走上不健康的道路。而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和道理,可以平静学生的身心,使学生逐渐从浮躁中走出来,具备成熟的思想。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索,通过良好的教学,发挥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积极性,满足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需求。

三、 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一) 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和知识点,想要发挥这些传统文化的作用,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内容有十分清楚地掌握,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另外,还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丰富语文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课本上的文言文,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有意境、句词优美的古代文章加入课堂中来。或者将诗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春天桃花盛开和柳树发芽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古人形容两者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对诗句的运用,还能让学生领会古文的美妙意境。

(二)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当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营造古代的气氛和音乐背景,学生在读写古诗词的时候,就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地体会诗词中的含义。另外,因为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因此产生了很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教师可以将这些节目中的精华部分剪切出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观赏。

(三) 丰富学生的课内外活动

当前我国有很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教师在让学生观看之后,也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传统文化竞赛。可以借用节目中的流程,让学生“扮演嘉宾”来参加竞赛。而对于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建筑、遗址以及博物馆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当地的乡土文化、为学生讲解当地历史文化的起源等等,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更多传统文化,也可以改变学生以往只依赖教师进行学习的习惯,逐渐具备积极学习的态度以及探究精神,这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 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的特色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材改革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针对学生各种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改革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以传统文化为主,来改革新的教材内容,使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教学特色,更全面、更系统地熏陶学生的思想。

四、 结语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对这些思想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想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教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各位同行更好地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天龙.“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衔接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7.

[2]张玉洁.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沿革探究语文教学目标的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冯丽亚,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