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校外营地教育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意义

2018-06-28郭琳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郭琳

摘要:营地教育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它以跨学科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以户外团队生活为主要形式,提供融合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创意课程,鼓励、引导营员探索自己、发现潜能,培养他们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包括跨文化沟通、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

关键词:校外;青少年儿童;营地教育

营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责感、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养、劳动技能锻炼、习惯养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营地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将起到愈发重要的影响。

一、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营地教育是区别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有些家长担心它会让孩子“玩物丧志”,与常规的教育发生冲突,其实恰恰相反,优秀的营地教育是与家庭、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有重说教而轻实践,重道德灌输,轻情感体验的倾向,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太多是在教室中完成,我们的学生学习过程,太多是通过执笔的训练完成的,缺乏的是这样的一种真实的,体验式的实践式的教学。所以营地教育在今天的教育,应该说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营地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所遵守的公德,所要尽的义务和可以获得的福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个决策貌似不重要,但都不可或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都需要他们有极高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这些感受在学校正常的课堂教育中,在学生采用纸笔训练的过程中,是难以获得的。

二、营地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营地教育强调体验式学习的方式,从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角度出发,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所学,并将各科目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营地,导师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营地导师和营员之间是平等和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推己及人的理解他人感受,建立与他人的顺畅沟通,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营地教育不要求学生追求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自我进行全面认知,进而了解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发挥创造潜能。此外,营地教育强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解决,引导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世界范围内营地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国家已经将营地教育纳入了常规的学校教育体系。

美国营地教育产业最发达,有12000个营地,每年服务1千多万青少年,暑期营地教育是上到总统下到百姓家庭都很重视的一项内容。2012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参加夏令营,他表示,尽管两个女儿的短暂离开让他感到不舍,但他仍旧认为将青少年送到夏令营是正确的决定,可以给她们增加新的人生体验。俄罗斯营地规模最大,人口仅有1.5亿的俄罗斯目前共有55000个营地,他们把营地看成是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要手段,现任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营地生活,甚至每年的夏令营开营仪式都会抽时间亲自来参加。

孩子在户外会更加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比较少,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起快乐玩耍的过程中,不仅身心更加舒畅,也可以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营地教育面临的挑战

营地教育刚刚起步,启行作为中国营地教育的先行者,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内容。我们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产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例如,缺少完善的营地行业标准,缺少成熟的营地管理模式,缺少本土的营地课程体系等等。但是,我们始终将这些挑战视为最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会加倍地努力,以填补中国营地教育的一个个空白,为营地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做出点滴的贡献。

对于我们来讲,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父母和社会对营地教育的根本看法。目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父母和孩子又不得不苦苦地在应试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营地教育虽然对青少年长远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短期内,却不一定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譬如,“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懂得与他人合作与沟通”,这些都是成人社会中最注重的能力之一。然而,仍有很多父母不愿意把孩子送进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单纯培训孩子团队精神的培训机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和行动,让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工具的传授,更在于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营地教育带给孩子不仅仅是若干个快乐的瞬间,更是长久的人生影响。

四、发达国家的营地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营地教育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英国,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上到总统下到百姓家庭都很重识的一项内容。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培训市场中,营地教育是一个补充学校教育的重要机构组织,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将营地教育纳入了常规的学校教育体系。

营地的概念和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在发生着更新和变革,以更加适应每个时期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需求。但是无论哪个时期、何种营地形式,它们共同的特点皆为在一个特定的社区内,由几位受过训练的老师,组织青少年在自然探索、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头、心、手”全方位的锻炼。“有目的的玩耍”,是营地要表达的核心涵义。

放眼国际,美国是营地教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全国有12000个营地,每年可达150亿美元的产值,其硬件设施全、课程体系全、服务体系全、学术水准高。启行自筹建到目前的运营,一直与美国营地协会及几大主要营地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经营模式共享、师资培训等形式,启行一直保持与营地教育的领军机构对话和交流。

五、对营地教育的未来的展望

营地教育其实是以跨学科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以户外团队生活为主要形式,以提供融合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的创意课程为特色,鼓励、引导青少年探索自己、开发潜能,培养他们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包括跨文化沟通能力、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身、心、灵、脑”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不断提升触及灵魂的“获得感”。如果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人性,那么营地教育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狼性,狼性可以加引号,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身体得到锻炼,情感得到陶冶,郁闷得到释放。

现代意义上的營地教育重在鼓励、引导儿童与青少年探索自己,发现潜能,培养他们在21世纪全球化与多元化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无论何种营地行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体验式学习,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营地活动,让青少年“有目的的玩”和是“深度探索自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课题的日益重视,诸多教育机构和有识之士在探索素质教育模式时发现并认识到了营地教育的价值,同时营地教育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营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方兴未艾。教育、体育部门和团组织都更加重视营地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价值观培育和砥砺意志品质中的重要作用,营地教育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机构以及家长的关注。协作、解决困难、自我管理、沟通、坚毅、尊重他人是学生主要认可的素质教育,而创意、责任感、批判性思考则是营地教育的附加的效果。由此可见,营地教育虽然不能带来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素质提升却是非常有助益的。

参考文献:

[1]顾建国,李立峰.为学生走上社会搭桥铺路——野外活动营地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教育,2000(10).

[2]杨春良.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实施要求——中美营地课程的比较与反思(上)[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