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18-06-28冉秀华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好数学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本文简单介绍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数学思维;重要性;培养措施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利用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意义
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學龄前后的智力开发,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其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影响数学成绩。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与需要背诵的语言类学科不同,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思维进行思考,从而解决学生从学前向小学数学学习过渡中出现的问题。
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各个学科面对的共同问题,语言能力的训练要从一年级开始。刚入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多用单独的字词,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避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一方面,主要有这几种练习方法。
一是模仿法。学生在学前阶段通常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但一般是不规范、零散的生活语言,教师要结合看图说话、实数、计算等内容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定义和术语进行准确了解,从而能够逻辑清楚、完整地回答问题。例如,在教学生认识1到10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在数1的教学中,让学生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认数2的教学中,要求说出带有数量的两句话,以此类推,直到学生能够认识1到10这些数字和说出意思完整的十句话。或者在加法意义的教学中,通过演示图形,使学生说出三句话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其对加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是填空法。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成熟,即使对数学知识清楚了也可能出现表述不清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对重难点的数学概念进行填空教学,以便于学生能够理清逻辑顺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如“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的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让学生填写“两数”“交换”“和不变”这几个词,使学生能够了解这个概念。
三是提问法。将要讲解的数学知识通过相关提问逐渐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结果连接起来得出数学概念。
四是造句法。要求学生将给出的数学关键词进行结合,形成数学句子,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思维。例如,教师给出“等式”“相乘”和“同一个数”三个关键词,学生思考后就可以造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相等”的句子。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大部分都可以同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原型,吸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不同长度和宽度的长方形纸板,在讲解面积计算的含义后,带领学生对纸板的长、宽进行测量并计算面积;在讲解统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班级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喜欢吃的水果以及喜欢看的书等内容进行调查,并填写统计表,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感性知识,如使用不同的物体比较大小、重量,利用计算器让学生认识数字、数位和计数单位。然后让学生将积累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利用计算器认识数位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无法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情况,此时教师要说明数位是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如十位、百位……而计数单位就是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如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
3.教授思考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考,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模仿训练,而是要教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并在长时间的训练中让学生归纳总结,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训练语言能力等,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郜玉宇.基于课堂教学的学生思维习惯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5,12(17):3-4.
作者简介:冉秀华(1974— ),女,山东菏泽人,专科学历,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