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018-06-28潘桂花张艳萍冯勤辉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潘桂花 张艳萍 冯勤辉

摘要:非遗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体验时代发展的今天,非遗文化与旅游发展需求都在发生着转变,更需要对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使非遗文化与现代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好结合,促进非遗文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端砚文化作为广东省肇庆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肇庆市端砚文化为例,借助“互联网+文旅IP”的模式,实现非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促进当地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端砚文化

1.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等乡村文化旅游。端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是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后赋予它更耀眼的文化,是非遗文化最具特色的分支之一,但这种文化的影响还是会受人的意识和环境的变化而减弱或消亡。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逐渐遗忘了端砚这种本土文化。因此,对端砚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性,以利用现代的新模式、新方式与其结合,注入新的活力。当前,以“非遗”文化遗产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实现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转化,并以旅游这一方式,带动相关非遗的保护与开发。本文选取肇庆市端砚文化为例,依托其端砚石资源和端砚文化内涵,传承端砚文化的技艺,打造端砚文化品牌、建立“端砚文化”软实力,借助“互联网+文旅IP”模式,发挥非遗资源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非遗的系统化传承和产业链升级;实现利用非遗资源实现发展经济、美丽乡村建设与非遗保护的协同发展,促进当地发展。

2.肇庆市端砚文化现状及存在不足

由于国家对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视,在肇庆市端砚文化得到不断发展,保持了传统工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创造了端砚文化的新艺术意境,对肇庆市端砚文化的保护开发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端砚文化作为非遗文化,很少人对它有着充分了解,要加大端砚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对端砚文化的认识,在进入了信息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时代,缺乏相应的人才,同时在开展端砚文化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缺少创新,因此对端砚文化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开发任重道远。

3.创新肇庆市端砚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借助“互联网+文旅IP”模式,采用“以砚传心”的主题,将这些厚重的非遗资源转变为现代的文化产业,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设计,让传统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内涵和底蕴为文旅IP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养料,从而形成“ICIE”模式(即为产业IP型、文化IP型、互联网IP型、生态IP型)助推肇庆端砚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3.1产业“IP”型——“初心”

采用“政府主导、民企引领、创业者为导向”的产业运作方式。加快建设肇庆端砚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园,发挥砚坑、砚村、砚岛各自产业基地优势,形成集聚效应;支持主题动漫、影视文化等创意文化产业挖掘端砚文化资源,以端砚工艺文化创意的高度,优化整合产业结构,实现端砚工艺更生活化,生活被端砚美学化的目标,不断延伸端砚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链。

3.2文化“IP”型——“精心”

开辟特色“砚文化”旅游线路。将端砚文化同肇庆市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双向互动,提高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的品牌效应。利用历史文化作为背景,将“砚洲岛、端砚文化村、包公祠、宋城、宋街、端州府”六位一体结合起来,点面联动,构建一个既古且新的“砚文化”,传承优良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端砚文化良好发展。

3.3互联网“IP”型——“潜心”

创建真正服务于草根“创新创砚”的智库平台。发展端砚网络文化,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扩大端砚文化的影响力。打造“名师名砚”网入民心,为端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提供一个最好的平台;创建端砚文化的网游产业和数字化出版,通过网络推广,将会出现一批新的端砚艺人、网络作家、收藏家及其他们的新作品,会加速端砚文化的流通和交流,影响力将会超过传统方式;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宣传,定期举办端砚知识大比拼、端砚识宝等活动。另外,也可加大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唤醒全社会对保护工作的自觉意识。

3.4生态“IP”型——“恒心”

构建“游客体验馆-产业黑土-技艺蓝天”的创新生态圈。“游客体验馆”是指游客可以参加到锯石、围璞、磨璞、光身、雕花、打磨、染黑、褪黑、上蜡、退蜡等端砚工序的制作中,体验全过程。“产业黑土”是指运用大数据,以“互联网+”助推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技艺蓝天”是凭借当地高校资源的平台,加大投入资金,培养从事端砚文艺技术保护和研究的专业科研人员,保障端砚文艺人才。

在新形势下,结合肇庆市端砚文化实际,以“互联网+文旅IP”,开创“ICIE”模式,着眼“四个心”对端砚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创新,促进端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群众对端砚文化的认识,强化保护意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安安.端砚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

[2]刘亚兰.浅析中国非物質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4

[3]阙如良、史亚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人本范式”.光明日报.2014年6月11日

[4]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石砚文化观察:以肇庆端砚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创新训练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肇庆市端砚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171366703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