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分析
2018-06-28黄晶
黄晶
摘要:本文以哈尔滨犹太遗迹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调查方式,分别以游客和犹太建筑的使用者为调查对象,从公众视角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哈尔滨犹太遗迹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哈尔滨犹太文化资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建议
一国公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体现了该国的文明程度,因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公民文化素质直接相关。公众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力量,了解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本文以“哈尔滨犹太遗迹的保护与利用现状”调查为例,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合理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部门开始着手于对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工作。但仅靠政府部门保护性举措是远远达不到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的效果的,必须引入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笔者针对“哈尔滨犹太遗迹的保护利用现状”采取线上网络问卷和线下实地采访的形式,分别以游客、建筑使用者为调查对象,来了解大众对哈尔滨犹太遗迹保护利用现状的认知状况,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二、游客对哈尔滨犹太遗迹的认知
采用网络发布问卷,以游客为调查对象。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游客对犹太遗址的保护现状认知、游客对犹太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认知、游客对犹太遗址旅游开发的认知。本次线上共发布1000份问卷,有效问卷共计980份,回收率占98%。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可知,游客对于哈尔滨犹太遗迹的认知多数尚处于不了解的状态,占比例为86.5%;但其中有80.35%的游客表示有兴趣了解犹太遗迹。虽然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不足,但是对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表现出强烈的意愿。这就表明,公众不是不愿关注文化遗产保护,而是缺少参与机会,缺乏正确的方式。所以,需要政府主动为公众创造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公众的行为。
在对犹太遗迹的保护现状认知方面,游客的看法主要为:14%的人认为保护很好,非常满意;34.5%的人认为保护一般,较为满意;13.5%的人认为保护很差,有待改进;38%的人表示没有印象,无所谓。可见,游客看待遗迹现状的视角不同,产生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侧面反映出犹太遗迹的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们还调查了他们了解哈尔滨犹太遗迹的途径:网络平台所占比例最大,高达70.37%;其次是观看相关历史书籍,达55.56%;报纸、杂志占48.15%;旅游旅游宣传占比较少,只占22.22%;电视电台最少,占18.52%。表现出了解途径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人人参与,保护成果人人共享这一目标,为文化遗产与公众搭建沟通的桥梁。
在哈尔滨犹太遗迹的保护与利用认知的调查中,关于公众对犹太建筑内部布局的看法,82.53%的人希望尽量维持原貌,16.27%的人认为可以做一些微调,仅有1.2%的人认为可以完全按照使用意图改变建筑的原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游客在游览哈尔滨犹太遗迹时,更希望了解其生活原貌,历史背景。就保护犹太遗迹的方式,80%的游客认为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加强法律保护力度,71%的热播为需科学规划开发,使旅游产业化,70%要培养当地居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9.5%的人认为要加强宣传力度,还有53.5%的人认为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仅有4.4%的人认为完全封闭,不开发。关于游客对犹太遗迹的保护态度调查结果来看,有69%的人坚持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观点,仅有9.5%的人认为不具有实用性,没必要保护。这从侧面反映出民众较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的文物受国家保护。因此,“不具实用性,没必要保护”这些观点都不能成为放弃对这些建筑保护的理由。
我们最后调查了公众愿意为保护哈尔滨犹太遗迹做出哪些努力:86%的受调查者希望通过宣传提高人们保护哈尔滨犹太遗迹的意识;有71.5%的调查对象愿意参与相关志愿者活动共同守护遗迹;49.5%的受调查者愿意从行为上制止他人对哈尔滨犹太遗迹的破坏者;23%的受调查者希望通过捐赠财产的方式参与进保护哈尔滨犹太遗迹的行动中来。
三、建筑使用者对哈尔滨犹太遗迹的认知
我们采用线下调查方式,由本项目组全体成员前往犹太建筑分布密集的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及其附近街道,对犹太建筑的使用者和附近居民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其中使用者分为三类:正在经营使用的商铺、政府用楼、开放景点或博物馆。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当前所用建筑历史渊源、建筑的使用和改造情况、建筑的保护现状等问题展开。
第一类使用者位正在经营使用的商铺。我们采访了361°鞋店(原远东银行)和雅戈尔服饰专卖店(原秋林商行道里分行)。我们发现,商铺经营者与店员对于建筑的原状和历史渊源不甚了解;就建筑改造和装修风格问题上,认为必须保持品牌的内部装修风格,但整体装修时只会内部装修,而不会改变外部形态;其次,各商铺均对使用犹太风格招揽顾客的建议一律采取否定,他们认为顾客来此商铺绝大多数是为了消费,因建筑风格而感兴趣者很少。
第二类使用者中,我们采访了哈尔滨市格拉祖诺夫音乐艺术学校(原犹太小学)、弦乐音乐厅(原哈尔滨犹太总会堂)等。此类建筑使用者对哈尔滨犹太遗迹相关的历史相对了解较多,知道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侨居在哈尔滨的犹太人所留下的由其在哈尔滨建造、使用以及与其活动有关建筑,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会随意改造,但对以后是否会改造并不清楚。
第三類利用方式是开放景点或博物馆。我们采访了哈尔滨建筑艺术馆犹太历史文化展馆(原犹太新会堂)。该展馆对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历史有深刻的记录和展陈,完整的介绍了哈尔滨犹太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精神信仰等。通过采访我们得知每年都会有犹太人来此参观,祭奠亲人。但该展馆知名度较低,国内客流量少,仅在节假日参观者会有散客参观。目前,该馆对外展出有票价25元,工作人员较少。
四、结论
综上所述,哈尔滨犹太遗迹还并未被公众广泛熟知,犹太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就线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大众对哈尔滨犹太建筑还是不够了解,但是绝大部分对哈尔滨犹太遗迹是十分感兴趣的,愿意投身于哈尔滨犹太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中去。就线下调查结果可知,除了政府部门建筑使用者和犹太人文化展馆外,商用犹太建筑使用者对犹太建筑原貌和历史渊源完全不在意,对于建筑内的装修风格问题上,认为首先必须保持品牌的内部装修风格,并且各商铺均对反对利用犹太风格吸引顾客。因此,要保护好、利用好哈尔滨犹太文化遗产,建设哈尔滨特色的犹太文化品牌,就必须依靠公众,让全民参与进来。只有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才能树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保护行动,哈尔滨犹太遗迹才能利在千秋。
五、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哈尔滨犹太遗迹不仅仅是哈尔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应当通过网络、电视电台多平台拍摄宣传片、广告;制作宣传海报、广告进行线下推广等。让公众了解它、走近它,才能更好地保护它。同时,提倡全民参与,呼吁全体公民共同关注,使其成为保护哈尔滨犹太遗迹的主体,如建立哈尔滨犹太遗迹保护团体或志愿组织,举办犹太遗迹保护进社区、进校园等相关活动。
2.政府主导,建立激励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例如建立保障公众对遗产经营者进行监督的法律机制。虽然我国法律法规明确了地方政府、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但通常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且很不完善,缺乏实施机制和可操作性,阻碍了社会公众参与遗产管理,为此应重点在促使企业对遗产的经营回归公益性目的、确保遗产地的旅游收入真正能够用于遗产的维护和修缮、保障遗产地的社区居民享有遗产收益等方面进行制度建构。
3.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一方面,培养专业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如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修复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来解决新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等;另一方面,重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大力吸引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专业型文复合人才到哈尔滨市就业或创业、培养哈尔滨本土对兼具了解哈尔滨文化内涵及实战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等。
4.普及文物保护法
开展群众性的《文物保护法》的讲座,普及文保知识。推动使文物保护法走进社区,走进哈尔滨市民。同时,倡导学法用法,以法律为武器,同破坏文物者作斗争,更加积极地参与保护犹太遗迹等文化遗产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爱河.提高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8.(2).
[2]李玉雪.引導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2).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2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