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2018-06-28夏一帆
夏一帆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提出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对策
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来说,“注入式”和“满堂灌”等形式层出不穷,被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基础知识的唯一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而有效转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一、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
1.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方式上未有所改变,课堂上依旧采用填鸭式的数学学习模式,对学生灌输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式地解读教材,创设的数学问题情节陈旧,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活实际,从而影响了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较低
首先,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较少,即数学教师注重讲课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计划的完成进度,而不是注重学生当堂的学习质量或其对课程的理解,久而久之便导致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严重偏离教学计划,进而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简单化和教学设计刻板化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旧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教材和辅导资料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重复大量枯燥乏味的数学习题练习,从而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阻碍其发散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在讲解例题时,所提问题通常为记忆性提问,缺乏深度和广度,也缺少基本的数学知识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更多的是机械性背诵记忆问题答案,难以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对策
1.变传统数学课堂为新式数学课堂
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身老旧的数学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转变为新式教学理念,区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也要对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创新。比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和立体模型,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圆柱、圆锥的几何图形,一一介绍其各部分名称,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的印象,有助于其了解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以及圆锥的体积。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
长期的被动學习状态,不仅不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布置课前预习入手,在课堂上加入小组讨论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或回答问题,增加师生的互动机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亦能够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其学习信心。比如在第三单元关于比例的学习中,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础知识,接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其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加深其印象,提高学生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题的能力。
3.变简单刻板为多样生动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将学生生活与数学问题隔绝开来,使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降低了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中多穿插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使讲解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帮助其切身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关于“数学广角”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进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应用“抽屉原理”去解决的问题,最终引导其思考“抽屉问题”的一般解题模式,完善其数学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需要从现如今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和过于简单刻板的教学设计入手,转变教师老旧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不断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熊妍茜.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7(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