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8-06-28陈高美
陈高美
摘 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学阶段的数学是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意义出发,逐步分析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能力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发地去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解锁新领域;有利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对今后的发展大有助益;有利于学生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兴趣爱好,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展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和特殊性,一些个别性或者单独性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开始习惯性地盲目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不主动独立思考,逐渐将问题累积在一起,从而因为沉重的学习压力而产生厌学情绪。
2.课后作业繁重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课后过多的作业却阻碍了学生继续探索的脚步。过多的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产生了畏难心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学生偏科情况的存在,导致学生放弃主动思考,也说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够扎实。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利用生活中的事物
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物品,如粉笔盒等,进行多面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手上的物品来辅助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瞪着眼珠看。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化抽象为具象,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中视觉冲击应该是最为强烈的。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着手,加入教学内容,这样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被有效激发,在学生所熟悉的领域,自信心成为他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保障,推动着学生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从而提高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
2.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些学生自身就有强烈的自主性,也有些学生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再把单独问题拎出来提醒学生不要轻易犯错。对于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发言,激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這也是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体现。例如,“行程问题”一直都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将以往做过的题目改掉数字或相关条件,再引导学生以表演形式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练习几道题后,提出一个稍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定基础上的跳跃会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针对作业问题,教师可以勾画出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或者针对学生的偏题情况,选择相关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然后定期进行综合性学习情况的检查,一方面防止学生对于普通类型题目有手生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当然,这种方法可以在非考试期间使用,在临近考试时,作业不再是针对性的内容,而是综合性的考验。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分散在各个方面,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验收,当然,有想法只是开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讲出来,从一个想法的成熟到能力的形成,“说”是最有效的手段,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超,简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3):112-113.
[2]周淑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