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食管癌患者接受手术及放化疗后其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2018-06-28梁国红
梁国红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重庆 404700)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国家,平均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该病[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术后放化疗的方案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切除其病灶组织,能延缓其病情的发展。而术后对该病患者进行放化疗,能巩固手术的疗效,延长其生存期[2]。但临床实践证实,该病患者在接受手术及放化疗后,其肿瘤复发的风险仍然较大[3]。在文本中,笔者主要探讨食管癌患者接受手术及放化疗后其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和放化疗的90例食管癌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过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均进行了3个月以上的放化疗,且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根据这90例患者进行手术及放化疗后其肿瘤复发的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38)和未复发组(n=52)。在复发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为(57.85±4.71)岁;其中,有食管上段癌患者10例,有食管中段癌患者19例,有食管下段癌患者9例。在未复发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为40~81岁,平均年龄为(58.07±4.72)岁;其中,有食管上段癌患者18例,有食管中段癌患者20例,有食管下段癌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各项临床指标(包括其年龄、肿瘤的直径、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的TNM分期、肿瘤生长的部位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然后对其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总结导致其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4]。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生长的部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组患者中,肿瘤的直径≥5 cm、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的深度为T3和T4及肿瘤的TNM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P<0.05)。详见表 1。
2.2 对导致患者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对导致患者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肿瘤的直径≥5 cm、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的深度为T3和T4、肿瘤的TNM分期为Ⅱ期和Ⅲ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的直径≥5 cm、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的深度为T3和T4及肿瘤的TNM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是导致其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n(%)]
表2 对导致患者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术后放化疗的方案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的研究表明,采用手术+术后放化疗的方案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其病情,但其远期疗效不够理想,其肿瘤复发的几率仍然较高。因此,临床上应找出导致此类患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为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肿瘤复发的风险[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食管癌患者肿瘤的直径≥5 cm、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的深度为T3和T4及肿瘤的TNM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是导致接受手术及放化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1] 李绪渊,罗何三,王鸿彪,等.胸段食管鳞癌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和生存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4):286-289.
[2] 王玉祥,王丽丽,李静,等.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挽救治疗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6,25(10):1070-1073.
[3] 王玉祥,王丽丽,杨琼,等.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胸腹两野根治术后的复发模式[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1):48-54.
[4] 张彦军,王军,曹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辅助放化疗研究现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7,26(3):352-357.
[5] 邸斌,李晓明,张建军,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术后放化疗控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7):48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