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
——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8-06-28山东省青岛实验幼儿园王盼美惠

学前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需轩轩特教

□ 山东省青岛实验幼儿园 王盼美惠

我对自闭症幼儿最初的印象是他们的行为刻板,不与人对视,不太会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当我来到我园的保利园区工作后,对特需群体模糊的印象变得直接而清晰起来,特需幼儿走进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一起开启了融合教育的探索历程。

接纳、理解与关爱的班级氛围

营造一个接纳、理解和关爱的班级氛围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氛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幼儿对特需幼儿的理解和接纳,二是家长们对特需幼儿及其家庭的理解和接纳。

(一)营造有爱的中七班

1.让幼儿纯净的心灵自然碰撞

幼儿天性淳朴善良,他们没有“有色眼镜”,眼睛和心灵看到更多的是真、善、美,不同在他们眼里就像每一朵花有不同的颜色、每一朵云有不同的形状一样自然。所以,老师很自然地介绍新朋友的到来,营造接纳的氛围。

最早融合的是轩轩和小宇,我们安排了正式的见面仪式,邀请轩轩、小宇做自我介绍,请大家互相认识。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欢迎:“新来的小朋友对我们班的生活和规则不熟悉,我们要帮助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希望轩轩和小宇能喜欢我们班,在这里生活愉快。”孩子们争抢着要拉新朋友的手,争抢着要做他们的小老师……

对新朋友的新鲜感需要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并以此为基础营造一个长久接纳的友爱氛围。因此,老师对于与轩轩和小宇一起游戏、主动帮助他们了解班级生活秩序和规则、鼓励和包容新朋友的幼儿给予及时的奖励。班级迅速被浓浓的友爱之情包围。

2.问题情境中提升幼儿的抗干扰能力

新鲜之后,孩子们发现了新朋友的独特。轩轩的规则意识淡薄、小宇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等情况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特需幼儿的一些行为影响着班级正常的生活秩序。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培养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努力维持正常的班级生活秩序;同时,用环境熏染特需幼儿,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表扬不受影响的幼儿,给大家树立正确的榜样,正面强化好的行为,慢慢提升幼儿的抗干扰能力。上课时轩轩尖叫,老师不再“强化”去看轩轩的幼儿,而是马上鼓励、表扬没有受到轩轩尖叫影响,继续认真上课的小朋友,发给他们大贴画,让其他小朋友都获得正向强化。一段时间后,幼儿对问题行为不再过度关注。

3.发挥幼儿帮助他人的主动性

共同生活中问题每天都会产生,幼儿们不停地向老师反映并寻求调停,我们疲于应对。“老师,轩轩玩了玩具不收拾。”“老师,小宇不让我帮助他。”“老师,我做得比轩轩好,你为什么不表扬我,还表扬他呢?”……

当幼儿表达不满时,老师将球踢还给幼儿。“你们是班级的小主人,伙伴遇到了困难和问题该怎么办呢?”老师根据情境退居二线,将互动机会留给幼儿。事实证明,当孩子们有主人翁的意识后,他们更愿意包容和帮助特需幼儿。

班级里涌现出一批友爱的小朋友,告状少了,帮助多了。上课时妞妞拉着站起来的小宇回到座位上,站队时宸宸领着轩轩的手,吃饭时浩浩跟小宇比赛……老师们深受感动。

特需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其他幼儿社会性迅速发展,有爱心,会表达,会合作,双方达到了互生共赢的美好状态。

(二)同理心让家长更为包容

1.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家园沟通桥梁与带动作用

在家委会成立之初,教师逐个约谈家委会成员,将心比心地与家委会成员讨论特需幼儿的融合情况。绝大多数家长愿意接纳他们,却也提出了非常多的担忧:特需幼儿是否有攻击性行为,是否会有很多不良行为扰乱班级秩序,影响幼儿们的生活……

教师耐心地与家长交流特需幼儿的发展状况,向家长传达融合教育理念,推心置腹地谈到“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 “特需家庭父母的付出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只有在正常的同伴群体中特需幼儿才能更好地社会化,一个接纳的微笑、一个鼓励,都是他们前行的动力”“让幼儿们体验爱的意义,对他们的成长多么有益”……通过长谈,家委会的成员接纳了这两位可爱的孩子,愿意发挥家委会的力量在家长群体里传递这份爱与宽容。当轩轩妈妈不太好意思地表达出也想要加入家委会贡献自己家庭的力量时,全体家委会成员毫不犹豫一致同意,大家真诚的接纳感动了轩轩妈妈。

2.各个击破,与所有家长沟通融合情况

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教师会有目的地跟每个家长约谈,介绍班级融合情况,争取到全体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家长们从最初的质疑到慢慢接纳特需幼儿成为班级重要成员,他们对特需幼儿也表现出了包容和爱护。

同时,教师也努力创造家长们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欢迎特需幼儿家庭参加班级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主动邀请特需幼儿家庭参加园外活动(邀请特需儿童到家中做客等),打造和谐的大家庭。

3.及时疏通幼儿与家长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当然会产生,教师敏锐捕捉,及时解决。彦彦家长对于特需幼儿喜欢搂抱自己的孩子表示出担忧和拒绝。老师通过面谈、电话、微信等各种途径,与家长沟通彦彦在园的表现和进步,从情感与语言表达等方面传达融合教育对互动双方的影响,如内向的彦彦在给特需幼儿做榜样的时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逐渐获得彦彦家长的理解。

幼儿之间的小摩擦放到普通小朋友之间家长很能理解,可是一旦放到特需幼儿的身上,家长们就会有更多顾虑。老师敏锐捕捉家长们的负面情绪,针对具体情况耐心解答,安抚稳定家长的情绪,及时解决问题。

与特教辅助老师密切配合,帮助特需幼儿融入集体

如何个别化支持特需幼儿的融合与发展是我们所做的另一项工作。班级教师都非特需教育专业出身,往往不能专业地分析特需孩子的需求和行为表现,也就不能做出恰当的指导。我们与特教辅助老师密切配合,在个别化支持特需幼儿的成长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

帮助特需幼儿脱离特教老师的辅助,独立融入集体是特教老师和班级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对班级老师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特需幼儿习惯了辅助老师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指导,对于班级教师的指令往往不去关注。而班级教师却有责任让特需幼儿有归属感,在集体中跟上其他幼儿的节奏,这是一个挑战。其次,一个行为的产生往往有前因后果,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幼儿,准确了解特需幼儿的行为原因并进行指导,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为此,班级教师和特需辅助教师要密切配合,分析行为原因,给予适时指导。

例如,一次轩轩在讲评环节忽然情绪失控,连声尖叫并狠狠地咬自己的手掌,对于他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却不了解,只是简单地请轩轩安静,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时辅助老师马上解释轩轩行为的前因,原来轩轩在活动区想要拼摆出一辆汽车,却没有拼摆成功,对自己很生气,情绪没有得到疏解,一直持续到了讲评环节,爆发出来。明白了前因,教师再进行安抚和帮助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了。

(二)创造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班级教师需要为特需幼儿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不论是区域活动还是集体活动,都按照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活动特点制订弹性规划。例如,特需幼儿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往往不能长时间待在一个区域里活动,教师会与特教老师定期交流讨论,尽量支持他们在个性化的活动区中获得满足和发展。如,辅助小宇的老师会跟班级教师商讨:“今天我看到小宇对音乐区的音乐很感兴趣,班里哪几位小朋友也对音乐区感兴趣,我们可以请他们带动小宇,一起游戏。”班级教师也会给出相应的建议。

除此之外,班级教师也为特需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如为了防止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会尽量安排特需幼儿先分享与展示。即使他们表达不清,甚至说不出什么,也请他们到集体面前站一站,给他们机会去感受和体验。

(三)用爱和专业支持特需儿童的发展

我们成立了特需融合教育研究组,特教部的特教老师对融合班教师进行了基本的理论培训,主要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概念理解、应用行为分析ABA模式、家庭支持特需儿童发展的作用等,加强了教师对特需儿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系列教研剖析特需幼儿的活动案例,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爱心和耐心是幼儿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对于特需幼儿来说更是如此,班级教师要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给与特需幼儿更多的耐心和支持。例如,喜欢看风扇旋转的轩轩,冬天里一天数次打开风扇,每一次老师都要耐心跟他解释冬天不能开风扇,拉着他的手关上;小宇缺乏对话性语言,为了给他创造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老师们每天无数次地跟他打招呼,等待他的回应,一个简单的回应就会让老师如获至宝。

我们相信特需儿童是来自遥远星星的天使,是一朵独特的花,是一种绚丽的色彩。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每一种色彩都能够盛开。 ■

猜你喜欢

特需轩轩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金玉良言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救轩轩
特需医疗热中的冷思考
下次吃2点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