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短时疗效观察
2018-06-28黄超
黄 超
(武汉市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 430050)
心衰是一种心脏病终末期病症,通常合并快速房颤。快速房颤与心衰互相作用,加重心衰的同时又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增大病死率,故而积极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衰体征,优化血流动力学,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对此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5例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特此观察了胺碘酮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3月~2018年0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患者72例,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6例。研究组中20例男性研究对象,16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5~70岁,平均(62.3±11.6)岁;常规组中21例男性研究对象,15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4~70岁,平均(62.2±11.5)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入组与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予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学同意批准。
排除标准:房室传导阻滞>Ⅱ度;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窦房传导阻滞。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对症处理,包括扩血管、抗凝、利尿、给氧以及去除诱因等。
研究组在对症处理的同时予以胺碘酮治疗,方法为:取胺碘酮150 mg慢慢静注,而后以1 mg/min速度持续微量泵入6h之后调整为0.5 mg/min,胺碘酮总量为900~1200 mg/d。同时予以口服胺碘酮,3次/d,0.2 g/次,治疗1周后调整为2次/d,0.2 g/次,再进行1周治疗。然后改为1次/d,0.1~0.2 g/次,口服12周(1周停服2 d)。
常规组予以地高辛或西地兰治疗,方法为:口服0.4 mg地高辛或者是西地兰0.4 mg缓慢静注,每日0.25 mg,坚持治疗1周之后用药量减半,坚持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心室率。心衰体征效果评定标准为:心衰体征未变化为无效;心衰体征改善Ⅰ级为有效;心衰体征改善Ⅱ级为有效。总体疗效=(总病例-无效)/总病例*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s)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室率
两组治疗前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室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衰体征总体疗效
研究组心衰体征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s)
小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24h研究组 36 136.6±21.5 87.8±18.9常规组 36 136.7±21.2 103.4±16.7 t-0.019 3.711 P->0.05 <0.05
表2 两组心衰体征总体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临床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的治疗通常以扩血管、利尿剂等药物为主,近两年来,临床治疗房颤中所采用的胺碘酮,其疗效得到了肯定。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会引起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尤其是对危重症的快速心率失常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3]。本文中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24h的心室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心衰体征总体疗效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临床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患者时予以胺碘酮,可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心功能、心室率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谭敦敏.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8,39(02):300-301.
[2]王 辉.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