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典型公式”的应用
2018-06-28姜鹤
姜鹤
黑龙江安通司法鉴定中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5
车速是分析交通事故过程、认定事故事实、厘定事故原因的重要因素。《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GB/T 33195-2016)(以下简称《国标》)充分研究了国内外车速鉴定最新技术和成果,丰富了车速鉴定方法,规范了鉴定过程。《国标》附录A中的“典型事故形态道路交通事故瞬间车辆速度计算使用公式”(以下简称“典型公式”)容易限制车速计算中的思路,忽略基本的鉴定方法。因此从车速计算的方法、“典型公式”推导过程及“典型公式”局限性的分析入手,进行初步探究,以期能为车速计算提供一定的帮助。
1 计算最贴近实际车速的方法
《国标》是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的重要指导。《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GA/T643-2006)(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则是主要基于《国标》中动力学理论、运动学理论鉴定方法进行制定的,是对《国标》中第六章节“典型事故形态车速鉴定”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相当于《国标》的“子”标准。计算出贴近实际的车辆速度要依据《国标》的鉴定方法、鉴定过程,运用基础公式,同时还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1)还原事故过程。这是计算车速最关键的一步。将车辆发生事故时所有的过程逐一还原,车辆在事故中变化的每一个过程细节都要转化成物理公式,少一个环节过程就会偏离实际数值。
(2)由后向前分解动作。按照事故从后向前的过程,运用力学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和动量矩守恒以及相关的经验公式,用“倒叙”的方法一步一步计算出各过程环节车速,最后加以综合。
2 “典型公式”的产生
“典型公式”是依据《国标》的指导,运用动力学理论、运动学理论并按照前面所说的两个步骤推导出来的。在实际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工作中,案例只要符合“典型公式”适用条件就可以直接代入公式。
以轿车与轿车正面碰撞为例来说明“典型公式”的使用(推导)过程。
车1与车2在同一道路相对行驶,正面碰撞后车2随车1沿车1方向运动(碰撞前、碰撞后两车均在同一直线运动)。已知:碰撞后两车滑移距离S1、S2;两车质量m1、m2;车1塑性变形量X1。
2.1 计算出两车碰撞后的瞬时车速
V10、V20——车1、车2碰撞后瞬时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φ1、φ2——车1、车2滑动附着系数;k1、k2——车1、车2附着系数修正值;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2.2 依据动量守恒定理计算两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
m1、m2——车1、车2质量,单位为千克( k g);V1、V2——车1、车2在道路交通事故瞬间车辆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2.3 V1、V2是两个未知数,引用有效碰撞速度公式就可以建立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了
Ve1——车1有效碰撞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注:因为V2方向为负,“V1-V2”实际上是速度相加,我们已对它先取负号,变为“V1+V2”,计算出的V2为正值。
2.4 依据轿车正面碰撞有效碰撞速度公式
2.5 将上面式(1)至式(5)综合整理,单独求出v1和v2
3 “典型公式”具有局限性
在车速计算中要以基础公式为主,对于套用“典型公式”则要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在现实案例中,“典型事故形态”中的全部条件要完全符合,才能套用“典型公式”。
例:A车沿水平方向行驶,追尾停止的B车,碰撞后A车滑移距离为S1,滑移偏向角为α;碰撞后B车滑移距离为S2,滑移偏向角为β。A车碰撞前没有采取制动措施。
计算车速:
3.1 计算出两车碰撞后的瞬时车速
V10、V20——A车、B车碰撞后瞬时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φ1、φ2——A车、B车滑动附着系数;k1、k2——A车、B车附着系数修正值;g——重力加速度,取9.8 m/ 。
3.2 依据动量守恒定理计算1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
m1、m2——车A、车B质量,单位为千克( k g);v1——车A在道路交通事故瞬间车辆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3.3 整理公式
从式(8)到式(11)的计算推导过程是按照《国标》及《行业标准》要求的方法和过程计算出来的。式(11)这个结果与《国标》和《行业标准》中“典型事故形态道路交通事故瞬间汽车与汽车直角侧面碰撞”的公式十分的相似,又与 “典型公式”中“轿车与轿车追尾碰撞”的公式完全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典型事故形态中轿车与轿车追尾碰撞公式要符合:(1)两车碰撞前、碰撞后均在同一直线沿同一方向运动;(2)两车均为轿车。而例题中B车为停止状态,故不能直接套用“典型公式”。
4 结语
符合“典型公式”中全部条件的实际案例并不多,不能将“典型公式”当作万能公式使用。每一起车辆事故都有它各自的特点,车辆速度鉴定不能求简求快,也不能被“典型公式”限制了思路。车速计算要以《国标》为指导,无论所碰到的事故是多么复杂、案情多么扑朔迷离,只要抓住“还原事故全部过程”和“由后向前分解动作”这两个关键,运用好基础公式,层层剥茧,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