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创设 激活小学生习作思维

2018-06-27祁婉莹

报刊荟萃(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小学生创新

摘 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场景的灵活创设不仅能够为学生的书写提供丰富充实的素材,也能够帮助小学生了解写作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更为能动、主动地融入到写作任务之中。本文在研究中就提出场景创设、场景思维的触发对小学生习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在肯定“场景”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场景的高效功能、育美功能,通过场景的灵活创设,进一步激活小学生的习作思维,带领着小学习作教学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场景思维;创作思维;小学生;习作教学;创新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学生习作思维、习作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不能以灌输的方式传输技能,否则不仅无益于习作教学效果的提高,还会催生小学生思维上、情感上的抗拒,造成小学习作教学陷入困境。因此,作为小语教师,不能仅注重技术性的操作,还应该关注教学背后的东西,让儿童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深入到儿童的思维内部。因此,教师可以将场景的融入作为切入儿童思维的路径,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让习作的内容、对象变得更加具像化,从而拉近学生与习作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到儿童思维激活的支撑点,避免毫无基点的想象。

一、场景思维的运用功能

(一)场景思维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场景思维又可以被称为是情境思维,这种思维强调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功能作用,其运用符合心理学与生理学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认知结构的构建与情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学习心理的形成中,积极的情感能够形成较强的内部驱动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出发,从而让想象力、记忆力变得更加活跃。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思维的能动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利用场景来激发情感,达成积极情绪的带动作用。

而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大脑的左右半球本身就具有功能上的差异。其中,左半球负责的是语言、抽象思维的神经中枢,又可以看作是“理性的脑”。而右半球作为“感性的脑”,主要负责管理形象思维,对于事物、场景的形象特征进行感性的认知,具有想象直观、具体描绘等形象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左右半脑的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学习等行为的整体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配合运用,通过场景触发右半脑形成感性的认知、动用灵活的想象,通过左半脑来对语言符号进行理性全面的处理,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习作思维的全面发展,找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方向。

(二)场景思维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功能

场景思维是一种触动情感思维、理性思维等多种思维的教学方式,其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效功能

场景思维要求教师能够创建动态性、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带领着学生走入思维与情感出发的场景之中。在这种场景营造的支持下,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回报,也能让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自由的发展、语言运用的组织性与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对于创作灵感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场景思维的触发还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宣讲,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较为强烈的兴趣、较为深厚的情感,让小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习作任务,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

2.育美功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际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审美过程,教师场景的创设是一个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能够营造丰富生动的教学氛围,还能在场景的支持下,对于一些习作的细节进行分析,突出场景的魅力与精彩,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学生的审美意识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写作知识、思维智能、内在修养的培养紧密联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言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成为一个个美好场景的发现者,找到开展习作学习的要点,对于今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场景的创设、场景思维的触发,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净化心灵、陶冶个性、优化品质等目标。

因此,场景的创设、场景思维的触发在小学语文习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不能一味强调语言,忽视真实思维与情感的形成,否则将会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场景思维的触发对策

场景能够让学生的生活与习作发生连接,从而形成良好的创作思维。优秀的场景能够成为学生习作的“指路人”,为写作赋予更多的灵魂与生命。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场景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形成与某个创作内容、创作对象的场景联系,运用生动的文字加以表达描述。在场景思维触发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引入相应的场景、构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背离的情境,否则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此,教师应该以小学生生活作为入手点,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动用各种灵活生动的方式,进一步触发小学生场景思维的形成发展,为后续习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关注学生,触发思维高峰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将学生这一要素摆在课堂教学、场景设计的第一位。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教师必须要先分析学生需要怎样的场景,应该怎样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场景之中,应该如何在场景中实现多元互动。另外,教师还应该突出教学、场景参与的全体性,如果仅是少数学生参与其中,那么不仅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活,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无法围绕着习作的主题、对象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因此,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尽量为习作场景的构建融入更多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带动学生场景思维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以景色的描写为例,每个学生对景色场景的认知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喜欢风景壮美的河流山川,能够在这种场景中萌发对自然美景的感叹,形成一种对“造物者”的敬佩之情;而有的学生则喜欢秀美的溪流、简单的田园景致,在细微之处感受宁静。小学生对于这些场景的描述能力较差,也不能准确地告诉教师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此,教师在场景的选择与设置中不能以偏概全,只选择某一种景象、场景进行展示,而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进行更加多元化的展示分析,讓学生先用口头语言说说这些场景美在哪里,自主带入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场景思维发展情况,即通过课堂信息的反馈与实际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于场景的取舍,随后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场景进行描写,让学生的差异性思维得到个性的发展,努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场景思维。

(二)结合生活,激发能动思维

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创造的经验与语言组织的能力,在面对某一个习作话题或者是对象时,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即无法运用生动灵活的语言,结合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认知进行生动灵活的描述,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教师场景创设的不足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该把握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尽可能地创设更为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不会因为没有素材而随意编造,也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更加能动、主动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带动习作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该多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可以入手写作的内容。在正式开展习作任务之间,教师应该带领着学生找到作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真实言说的目的。

例如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第一次”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一个被写烂了的内容,但是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看,“第一次”不仅是对某件事情的记录,更是一种感悟思想的触发。很多小学生在这一话题写作时,容易受到参考书籍或者是其它作文的影响,选择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做家务等一些话题内容进行写作,但实际上却缺乏真实性。为了构建生活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场景的构建者,先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动作语言与口头语言生动描绘自己在第一次接触某一个事物时的感受、行为,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对其他同学的创作具有思考与借鉴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注重经验的分享,通过一些有趣、搞笑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后续的写作教学找到丰富多样的素材,进一步发挥场景的多元带动作用,完全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思维。

(三)放飞想象,融入创新思维

每一个小学生对于事物都有着自己的认知看法,同时也拥有不可忽视的想象能力,在想象能力的支持下,场景的创设能够更具有魅力与探索价值,同时也为学生习作填充了更多的资源。在小学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设想象场景,让学生能够基于一个点,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实现思维的放飞。想象場景的创设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教师应该通过某一个素材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将所看到的与自己的思维想象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这些思维能动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之中。另外,想象作文的描写也不能脱离丰富的情节支撑,需要学生自己能够将场景思维从脑海中转移到笔下,这样才能增加写作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突出创新思维的“奇”。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清写作的框架,避免漫无目的的想象与创作。

以“未来城市”的习作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对于未来城市这一主题有着自己的想象,但是通过前期沟通交流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往往不能沿着某一个想象的论点进行深入的描述,因此这种想象创作通常都是浅尝辄止的,无法更为生动地描绘出未来城市的场景与画面。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应的、有关于未来城市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丰富的场景带动下,说说这些场景有哪些特点、有没有与自己的想象契合的地方,说说自己喜欢未来城市的哪一点。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进行整理,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在未来的城市,机器人会代替人类工作。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未来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会在哪儿工作?机器人工作时,人类又在做什么?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宏大的场景,引导学生对于如何写作展开一定的思考,实现想象作文的创新创作。

(四)阅读情境,深化创作思维

在开展小学生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优秀文本的带动作用,可以在文本的支持下创造一个审美与创作有机融合的场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如何进行创作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阅读场景的创设不仅能够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文本素材与资源,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了解民族的文化底蕴,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从而找到写作的入手点与创新点。尤其是对于缺乏生活内容本领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优秀的文本中学习思维方式,并将其逐步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逐渐提高小学生写作思维的深度与深意。对此,教师应该结合创作的主题优选优秀的文本资源,把握小学生的阅读与创作需求,打造更为生动灵活的习作课堂。

例如在“找春天”这一话题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入《找春天》等书本上的文本作品,同时还可以插入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及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作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代替“写”,一边听老师朗读这些课文,一边用笔将春天的场景画下来。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思维、创作思维已经初步形成,能够在优秀文本的带动下形成对某一个春天场景的充分感知。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这些画作进行补充,对某一个场景进行细化,为学生接下来的文本创作找到入手点。最后,教师在学生创作思维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读、所感创作出与春天相关的作文,让学生能够对某一个特定的春的场景进行定格、放大,自己形成良好的创作思维与创作脉络。

三、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活动中,要“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想诱发学生开展主动、能动的思考,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写作上的引导,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找准思维触发、想象延伸的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现有场景思维、想象思维、创新思维与创作思维发展的关注度,尽可能地创设丰富的写作情境,调动学生情感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螺旋上升。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阅读文本等现实素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内容,自主在脑海中构建创作情境,理清创作的脉络,为后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宇玲.让作文教学回归本色——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点滴体会[J].考试周刊,2018(32):55.

[2]冯子忠.努力创造作文教学的“真实场景”[J].时代教育,2017(14):141-142.

[3]李传庚.场景思维:一种新的教育连接方式[J].人民教育,2016(20):52-54.

[4]相有元.创设生活情境,促进作文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9):83.

[5]赵彦.在简洁中走向高效——二教《说说心里话》作文指导有感[J].写作(上旬刊),2015(04):92-96.

作者简介:祁婉莹(198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小学生创新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