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8-06-27范佳翔
范佳翔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具有高产、早熟、用途多、分布广等特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部分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地上部分长势很好,地下部分却结薯小而少,产量低,效益差。要获得高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按照马铃薯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现将早春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良种
应按当地的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优质的品种,特别要考虑该品种的生育期。最好选用脱毒薯种进行播种,或是将种子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主要有:一是变温浸种。先将薯种放在40~50 ℃温水中预浸1min,再放入60 ℃温水中(种薯和温水的比例为1∶4)浸15 min。二是药物浸种。用72.2%普力克,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种薯15 min后,晾干播种。
2 正确切薯种
每块薯种种重20~25 g,紧靠芽眼边缘,将薯块切成三角形,每块要保证有1~2个芽眼。切薯块时要注意2点:一是切到病种薯时要剔除,切刀要用15%酒精消毒后再切另一薯块;二是要把前尖芽和后腚芽分放、分开播种,以利出苗整齐一致。
3 合理倒茬
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进行轮作,还不宜与红薯、胡萝卜、甜菜等块根作物轮作。轮作年限最少在4年以上,在蔬菜区可与大葱、大蒜、芹菜等非茄科蔬菜轮作,也可与禾谷类、豆类、棉花等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以减轻病害发生。
4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是马铃薯种植丰产的关键。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薯塊形成期气温不得超过25 ℃。按气温推算,黄淮流域最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前进行催芽播种,5月气温约18~23℃,十分有利于薯块膨大,可以夺取高产,6月上旬收获。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种植前的土地管理
马铃薯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类型地块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种马铃薯的地块,头年最好要深耕,马铃薯喜欢土层松软,而且能疏松土壤,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马铃薯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或冬耕的地块,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 cm,一个冬天的严寒和阳光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对来年马铃薯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马铃薯不但要求头年耕,而且要求深耕,马铃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马铃薯产量,因此,要创高产耕深必须达到20 cm以上,如能达到30 cm,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
5.2 重施基肥,培肥地力
由于马铃薯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45~60 t/hm2,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
5.3 防止晚霜冻害
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熏烟法,避免晚霜冻害。
5.4 中耕培土
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5.5 摘除花蕾
当马铃薯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5.6 根外追肥
后期如果脱肥,可叶面喷施0.1%硫酸镁溶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肥液600~750 kg/hm2。
6 病虫害防治
6.1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
防治措施 :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6.2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防治措施:开花前后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时,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治,每隔7d喷1次。尤其在植株快速生长期,植株每隔几天会成倍地生长,所以关键在于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6.3 马铃薯黑胫病
属细菌性软腐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明显矮小,心叶黄化、变小、卷曲,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腐烂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从脐部开始变黑,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并产生黏液,有臭味。
防治措施:切薯播种时,用55%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0kg左右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55%敌克松350g与15~20kg干土拌匀后直接撒施在马铃薯播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及时拔除,或用55%敌克松稀释500~800液灌根,或在茎基部喷雾。
(作者单位:152400黑龙江省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