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总结
2018-06-27董晓辉张秀青孙小红
董晓辉 张秀青 孙小红
黑龙江省建三江青龙山农场存在一部分水稻田土质属草甸白浆土,具有保水能力强,而通透性差的特点。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常规灌溉持续保有水层的管理方式种植水稻,致使其生长发育不良,成为这一地区水稻再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探讨草甸白浆土地区水稻间水层管理新途径,特开展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在青龙山农场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6.76﹪,碱解氮210.0mg/kg,速效磷32.25mg/kg,速效钾122.7mg/kg,pH值5.92。前茬为水稻,秋翻。
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龙粳36
1.3 试验设计
在水稻品种、育秧、移栽、密度、植保、用肥等技术措施以及基础地力相同的条件下,安排控灌、节灌2个处理,以当地常规灌溉处理为对照,进行对比示范。小区试验,每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试验面积2500m2。单排单灌,排水良好,5月12日插秧。
1.4 试验方法
1.4.1 控灌处理
泡田期:泡田前整平耙细能减少泡田用水,一般可每亩减少30~50立方米。用水量一般在80~100立方米。结合水耙地封闭灭草。土壤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5%。
返青期:花达水返青,插秧后7~10天灌第一次水20毫米。结合灌水施肥。土壤含水量下线为饱和含水量的90%。
分蘖期:分蘖初期灌水上限为20~50毫米水层,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90%,遇降雨时最大蓄雨深度不应超过50毫米;分蘖中期灌水上限为20毫米水层,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90%,遇降雨时最大蓄雨深度不应超过50毫米;分蘖末期要及时晒田,土壤含水量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
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采用灌一茬水露几天田的办法,当土壤含水量降到饱和含水量的90%时再灌水,灌水上限水层不超过20毫米,逢雨不灌,蓄雨上限为50毫米,过多排出。
乳熟期:土壤水分要求是田面干、土壤湿,蓄雨上限为20毫米,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
黄熟期:田间土壤含水量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70%。
1.4.2 节灌处理
插秧:花达水插秧;返青期水层3~5厘米,自然落干;4~7叶(11叶品种,分蘖期)水层3~5厘米,自然落干;其间返青后3~5厘米水层立即施用分蘖肥;5叶期3~5厘米水层施灭草剂并保水4~5天;7叶定型诊断茎数,达计划茎数即开始晒田,晒至田面裂缝1~2厘米,复水3~5厘米水层,施用调节肥,自然落干维持保和水;若茎数不足到8叶定型后再晒田。剑叶叶耳间距负10厘米开始建立水层到7厘米,到剑叶叶耳间距负5厘米时,若有低温加深水层达17厘米,剑叶叶耳间距到正10厘米时,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维持保和水;抽穗到齐穗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维持保和水直到腊熟末期停灌。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生育期灌水情况调查
水稻生育期灌水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出,控灌和节灌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次数为8次,比常规灌溉少了2次,但是从总灌水量上来看,最省水的是控灌處理,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为117立方米,比常规灌溉少40.5立方米。其次是节灌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为140米,比常规灌溉少17.5立方米。
注:每个处理250m2的灌水量
2.2 水稻生育时期调查情况
水稻分蘖初期,株高和茎数变化不大,随着不同灌溉方式变化,控灌的茎数相应偏高,直到8月25日调查控灌的有效分蘖数最高,达到32个/穴,常规灌溉株高相应偏高,但有效分蘖最少。因此,控灌处理和节灌处理成穗率要高于常规灌溉。
综上所述,一是控灌和节灌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次数为8次,比常规灌溉少了2次,但是从总灌水量上来看,最省水的是控灌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为117立方米,比常规灌溉少40.5立方米。其次是节灌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为140立方米,比常规灌溉少17.5立方米。二是水稻分蘖初期,株高和茎数变化不大,随着不同灌溉方式变化,控灌的茎数相应偏高,直到8月25日调查控灌的有效分蘖数最高,达到32个/穴, 而在调查株高的过程中,常规灌溉的株高相应的偏高,但是有效分蘖最少。因此,控灌处理和节灌处理成穗率要高于常规灌溉。三是从水稻生育性状及病害的调查表来分析,控灌和节灌的这两种灌溉方式,使水稻的茎杆粗壮,抑制节间过长,增加秸秆充实度,提高了后期的抗倒伏能力,减少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四是通过室内考种及产量分析,控灌处理各项指标比常规处理有较明显的差异,产最高达792.5kg/亩。而节灌处理与控灌处理比差异不大,与常规灌溉处理比差异较大,仅次于控灌处理。
(作者单位:156333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青龙山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