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国贵州留日学生名单辑考(节选)

2018-06-27姚星宇黄欣睿王颖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政文史资料民国

姚星宇 黄欣睿 王颖

关于清末民国贵州留日学生的研究历来较少,能够参阅的文籍也不多,以《贵州省志》中的《教育志》和《人物志》为主,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志》的查阅和检索,同时与《严修日记》、《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紀事》、《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汇编》等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清末民国贵州留日学生名单作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辑考,现节选如下:

一、清末贵州留日学生

(1)《贵州省志·教育志》

据《贵州省志·教育志》(以下简称《教育志》)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贵州巡抚林绍年奏请选派学生出洋留学”(1),6~7月首次派出,官费共51人,包括内习速成师范者29人(周恭寿等)和习专门学科者22人(况天爵等);自费生11人:内考察学务者2人、习速成师范者2人、习专门学科者7人;随官子弟自费生2人,总计64人。

据《教育志》,“同年(1905)10月,林绍年又奏请“贵州高等学堂设立预备科并派员出洋考察”,这次共派14人前往考查学务。”10~11月又第二次派遣留学生赴日,其中官费生共50人,包括内习完全师范者8人(黄实森、杨灿等)、习专门学科者5人(陈学钊等)和习速成师范者37人(傅师闵、肖万举等);随官子弟及绅商自费生23人,总计73人。

(2)《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贵州留学生名单辑录

①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

998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卒业生(自费留学):蹇先榘

第一学期修业生:卢夔麒、唐桂馨、熊范舆、姚华、陈国祥、于德坤、李维钰

卒业特别试验合格者:夏同龢

1003法政速成科第一学期特别及再试验合格者:戴宝辉

②明治四十年(1907)

1010法政速成科第三班卒业生:袁永康

1011法政速成科第四班卒业生:刘显治、唐汝声、李淋、漆运钧、杨桂林、张鸿藻

法政速成科特别试验:王济辉

1013法政速成科补习课卒业生:陈国祥、戴宝辉、杨兆鳞(麟)、姚华、李维钰、袁永

③明治四十一年(1908)

1014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卒业生:

法律部:陈树基、陈正猷、谢明良、谢鉴、蔡之韶

政治部:张寿龄、陈廷策、赵世繶、余若瑔

1015法政速成科第五班补习科追认卒业生,明治四十一年五月卒业

政治科:钟振声

(3)《东游日记》

严修先生的《东游日记》(2)是由《壬寅东游日记》和《第二次东游日记》构成,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明治三十年代日本教育的实况,包括学校的学制、定员、经费、课程设置等各方面情况,其中有许多关于贵州籍留日学生记载,现辑录如下:

贵州遵义,黎伯颜(渊),法学院卒业;贵州遵义,黎仲苏(迈),高等工业;贵州遵义,毛子龙(邦伟),高等师范;贵州遵义,蹇季常(念益),早稻田;贵州遵义,蹇方叔(先榘);恒驹;赵孟刚;贵州遵义,蹇先骢(经叔);贵州麻江,夏用卿(同和/龢);贵州平越,朱一清;贵州平越,朱文伯(学曾),成城;贵州贵阳,金舜孳(欧),政法速成;于子极,铁道;贵州清镇,刘子明(叙五);何仲书(培琛),高等学校;贵州思州,董熙台;

注:

①《东游日记》(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10月7日记中记载:贵州蹇君季常及其侄方叔、经叔、恒驹、赵君孟刚、毛君子龙、黎君伯颜、仲苏约余父子三人同赴万石桥写真。又方叔即为蹇先榘,因此合理猜测经叔或为贵州省档案馆留日学生名录中记载的,同为贵州遵义籍的蹇先骢。

②《东游日记》(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10月7日记,以及10月15日记:贵州八人。推测恒驹、赵孟刚也同为贵州籍留日生。

③《东游日记》(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6月29日记:夏用卿率一侄(十四)两子(十三、十一)来留学,寓山崎馆,来访。由于不知夏用卿是四人同来留学还是其自己留学而携子侄赴日,因而暂不将其子侄列入表中。

与贵州省档案、贵州省教育志相校,黎伯颜、黎仲书、恒驹、赵孟刚、朱一清、金舜孳、于子极、刘子明、何仲书都未记录在册。

二、民国贵州留日学生

民国前期,贵州留学热到达第二次高潮,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有不小规模的黔籍学子赴日留学。据《黔南文史资料选辑·总第6辑·人物专辑》(3)载:“一九一七年四月,黄齐生在达德倡议私费留学生,于是龙志澄、何玉书(字梦麟)、熊铭清三人东渡日本。在达德的影响下,是年年底官方又以半官费选送留学生八名,以全官费选送留学生八名。1917至1918年东渡日本留学的大致有王若飞、刘锡麟等二十余人。

(1)《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汇编》

现从《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汇编·第十九册》(4)辑录出1919年7月至1921年6月贵州留日生名单如下:

1. 1919年7月—1920年6月(共5人)

罗国瑜,出身于贵阳二中;胡一,出身于师范,李佛荪,出身于北平;华琨,出身于女师;张健云,平民;

2. 1920年7月—1921年6月(共2人)

刘港生,出身于华华中学;刘霖生,出身于华华中学;

(2)《贵州省志·教育志》

其中民国10年(1921年)的黔籍留京学生有丁道衡、袁世斌等四十八人(5),民国13年(1924年)元月,贵州驻日留学生经理员傅少华写给贵州省的若干调查报告中涉及贵州留日学生有官费生20人(周达宜等),矿业生7人(张连科等)。(6)在《贵州省志·人物志》(7)中亦有部分记载,包括李书侠、旷星祺、窦景祥等12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民国时期的留日热潮基本落下帷幕。

注释:

(1)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84页

(2)严修:《东游日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黔南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黔南文史资料选辑(总第6)人物专辑》,贵州:黔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7年,第81页

(4)国家图书馆选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汇编·第十九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

(5)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87页

(6)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87—388页

(7)贵州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贵州省志·人物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年

猜你喜欢

法政文史资料民国
从主妇价值到女权主义:日本法政学说史上的家务劳动争论
清季杨荫杭的法政活动与思想轨迹(1899~1911)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浅谈清末民初的法学教育——以法政学堂为视角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互联网+”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
清末“法政”一词的使用特点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