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贷危机事件分析与教育引导机制探究

2018-06-27陶新荣田茉莉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危机事件校园贷教育引导

陶新荣 田茉莉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增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市场剧烈的竞争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一些企业为了生存,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在校园中诱导学生参与到校园贷款的经济行为中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面文章我们就对校园贷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了解目前我国校园贷出现的问题,并就解决校园贷问题的教育引导机制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消费,培养学生的独立品格。

关键词:校园贷;危机事件;教育引导;机制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尤其是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各种金融贷款机构,一些金融机构看到了学生群体消费的心理,把发展中心转移到学生群体中,增加学生的贷款,很多的金融贷款机构都不具备金融资质,学生对于金融贷款了解不多,很容易受到高利贷等困扰,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很多学生出现了自杀的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校园贷的危机事件进行分析,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保障机制,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校园贷基本内容

校园贷是新时期下金融机构发展方向,主要是面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金融贷款消费服务,目前的校园贷有三种模式,一是分期购物的消费模式,二是专业的贷款平台,第三种是通过网络电商运营的贷款平台。校园贷的使用比较简单,只需要学生提交身份证和一些其他证件就可以进行贷款服务,因而这种金融贷款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高额的手续费、贷款的利息等,学生一旦不能如期还上贷款,面临的将是高利贷性质的利息,而且学生的信用等级也会在社会中下降,个人的一些基本信息也比较容易泄露,这些因素都对校园贷的安全性打上了一个问号。因此,学生在进行校园贷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了解校园贷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风险,做好应对。

二、大学生校园贷危机分析

(一)不具备透明的全面信息

很多高校的校园贷机构平台,都会推出各种各样的活动,诱导学生进行贷款消费,比如不收取利息,没有手续费等优惠措施,学生看到这些很容易中招,在不了解清楚校园贷的基本状况后很容易掉进贷款的陷阱里,一些没有利息的贷款可能会收取高额的手续费,没有手续费的贷款可能利息会比较高,这些都是校园贷在宣传中经常隐藏起来的信息,把吸引学生的信息宣传出去,学生一旦不明确这种不透明的信息,参与这种贷款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不具备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各种各样的校园贷款机构平台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校园贷机构平台之间的竞争页异常激烈,为了提升各自的经济利益和业绩,很多金融贷款机构会使用很多的手段诱导学生,比如提高放款速度、快速签约等,让学生可以快速的完成贷款,但是这些机构忽视了学生偿还贷款的能力,整个校园贷市场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校园内各种贷款问题频繁发生。

(三)校园贷的利息和手續费过高

网络计算机的普及让各种校园贷款机构平台发展的很快,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因为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来源,都是依靠家庭补给,因此学生在购买一些贵重的物品时,部分学生会选择校园贷的途径。校园贷的产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很高的收益,一般校园贷都存在利息和手续费过高的问题,甚至这些利息和手续费比银行高出了好几倍,学生面临很大的还款压力。

三、校园贷危机事件分析

校园贷基于学生群体发展很快,得到的利润直线式上升,校园贷的繁荣一方面虽然刺激了消费,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却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很多不法分子投机取巧,针对大学生攀比的心理发放高额贷款,牟取暴利。校园贷在刺激学生消费的同时,也助长了学生攀比心理的加强,学生的心理非常容易滋生腐化,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在还款的时候经常会走向极端,甚至出现犯罪和自杀的现象,影响高校正常的教育工作开展。校园贷的一些金融贷款单位在学生还款不及时,除了收取高额的手续费和利息之外,甚至会恐吓学生、殴打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针对校园贷教育引导机制的策略探究

(一)加强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

高校要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强化校园贷风险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理念,敢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要积极培育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有适度的消费计划,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勤工俭学的平台,远离校园贷的风险,在自立自强中提升自己。

(二)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

如今高校的校园贷机构非常多,种类形式也非常丰富,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对校园贷机构平台的监管,完善校园贷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校园贷的贷款要求和审核机制。高校要与正规的校园贷进行合作,针对学生的还款能力进行适度贷款,避免校园贷出现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加强高校在校园贷使用中的引导和管理地位。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高校要广泛的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要求学生做到不攀比、不从众、不盲目,了解自己的真实经济情况。多为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远离违法的校园贷款活动,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贷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金融企业增加利润的一种方式,很多的学生为了进行超前消费,毫不顾忌校园贷的高额利息,导致学生的与金融公司经常出现一些经济纠纷,影响了正常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要对校园贷的危机事件进行分析,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保障机制,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敏.高校“校园贷”危机事件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基于和谐校园视阈[J].高校后勤研究,2017,(9):78-80.

[2]吴再发.陷阱与跨越:校园贷视阈下的大学生消费引领[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2):105-108.

[3]刘春明,刘笑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群体教育引领策略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2):78-80.

[4]黎博,徐加宇.论校园贷风险防范[J].西部皮革,2016,38(20):121.

课题项目:“校园贷”危机下的家校互动育人模式探析,项目编号:2017SJJPB3007

猜你喜欢

危机事件校园贷教育引导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