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2018-06-27刘巧娥何秀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刘巧娥 何秀芳

摘要:文章通过从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和完善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教育抗挫折的孩子。尤其是加強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抗挫折;逃避心理;心理承受能力;怕失败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摔。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以至于许多孩子成养成了任性、骄横、好胜等性格。让一些父母、教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感到束手无策。如何增强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呢?下面我就来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重视家庭教育。

和家长们打了十多年的交道,我发现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缺陷。教育时出现了两个极端,或过分溺爱,或过分要求。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孩子在家里总是胜利者,家长对其表扬很多,所以这样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外面,却不能忍受冷落和失败。二是有些家长本身就是输不起的家长,孩子长期模仿,自然会如此。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她的妈妈特别好强,对人也很苛刻,所以这个孩子在班上人缘很不好,只听得了好话,老师的批评也接受不了,一直长进不大。你是否见过这种现象,有些孩子明明是自己走路不小心摔跤了,而家长却怪这路不平,去打地板,让孩子从小误以为这样做是对的。家长总想保护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结果更强化了他们的逃避心理。

面对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在家引导他以游戏的方式,如下棋投球等,与家人公平竞争,如果孩子输了,不管他有多么伤心,都要帮助她正视现实,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输?如果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家长的爱就是害啊!他在外面,非要公平竞争,就应该鼓励他坚持下去,说他这样挺好,输赢乃兵家常事,做到家里家外都要遵守规则。如果长期处于那种在家里很霸道的孩子,而在外受排斥的话,这样差距太大反而会导致孩子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只有家长坚持不懈的帮助、鼓励、督促,才能保证孩子改正毛病,确实培养其健康的身心。

二、加强社会教育。

我们深知,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孩子们身心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国家也制定了不少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来促进社会教育。在一个健康的法治社会里,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教师不能惩罚侮辱学生,家长不能嫌弃儿女,要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一个附属品。我们只有尊重他们,依法治教,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对社会的信仰和尊重,才能培养出符合法制社会要求的一代新人。

三、加强学校教育。

因为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童年的许多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童年是人生的奠基时期,老师又是知识的化身,孩子的许多好品行,也就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因此,加强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关键。

首先,学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师是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能醉酒上课和参加赌博,不能仇视社会……由于个别教师缺乏法律意识,不懂法律知识,忽视学生合法权益而做出伤害学生的事。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经常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知识,使自己懂得该怎样教育好学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下不为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其次,教师要帮助孩子克服因害怕困难而逃避的心理。一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名人故事,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例,进行教育,孩子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再害怕学习,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可设置一些合理的难题,让他们帮忙,从而引导他们去解决。并多给孩子鼓励性评价,增加他们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学会接受失败。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虽然感觉是痛苦的,但孩子必须忍受这些情感,然后不断努力,直至成功来临,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回避。

四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机灵活泼,智商也不低,可就是不能吃苦,缺少恒心和毅力,受不了一点点惩罚。想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通力合作,一是家长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你不能怕累着孩子,这样可培养孩子,为家长和集体付应有的责任的意识,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因为生活即是教育。二是当孩子错了,教师应当让孩子受点批评和惩罚。虽然当时孩子心里不好受,但是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只要我们教师诚实可信,把握好尺度就行。三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就是争当好少年,千万不能被社会上的一些只求享受,自私自利,没责任性的现象所迷惑,教孩子学会现实地判断形势。四是适当的激励,只有不停地给他们鼓励加油,才能增强孩子面对现实的勇气。

未来是孩子们的,路是靠他们自己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是成人代替不了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太娇惯孩子,不能过分要求孩子,我们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生命成长和发展为本,这样孩子长大之后,面对人生难题才不会被困难吓倒,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湖南教育》

[2]《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