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网络对中学生爱国教育的影响

2018-06-27吴炫萱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络爱国主义中学生

吴炫萱

摘要:爱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网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网络带给人们极大方便的时候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危害,而中学生作为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注意合理利用网络。但合理使用网络的前提,则需要了解现阶段网络对中学生爱国教育的消极影响,以便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爱国主义 网络 中学生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根据 2017 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采样的7.31 亿中国网民样本中,年纪在10-19岁之间的网民数量比例较大,达到了近20%。可见,中学生已经成为了网络使用群体的生力军,因此正确地认识网络对于中学生的消极影响,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国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网络已经日渐成为了网民表达自己爱国热情的工具之一,不可否认网络中的爱国表达对于我国网民具有深刻的感召力,为爱国舆论提供了积极的正能量,同时也为人民群众表达爱国情绪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新时期下的网络爱国是人们在理智的基础上的情感表达。这种爱国情感的表达主要有三类表达形式:1.观看爱国类的文字、语音、视频资料等;2.发布网络爱国言论;3.爱国行为与爱国言论相结合。爱国主义通过网络进行传达的方式突破了很多传统形式的限制,可以感染更多的人,网络上表达爱国情怀,发布爱国言论已经成为了表达爱国情感的主流形式之一。但是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现象背后,我们仍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

由于网络上积极形式的爱国具有相当大的感召力,则非理性的爱国热情也同样存在一定的感召力。中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在为中学生爱国主义理念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中学生爱国带来了不少挑战,即可能会使中学生表达出一些非理性爱国行为。这主要表现在:

一、中学生爱国情感冲动化

人们在养育自己的国度生活,对自己的祖国具有深刻的感情,这就是爱国情感。爱国情感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关心自己祖国的前途命运,同时也有表达维护自己祖国利益的诉求,它可以通过网络将这种情感作用于现实的世界当中去。但空有一股爱国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离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需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此外,理性的表达爱国主义可以使得这种情绪更加的稳定和持久。在传统的爱国教育中,通常是在政府进行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展开的,但是网络因为其虚拟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政府的监管,也使得通过网络进行爱国情怀表达的行为出现了一定的不可控性。通过网络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在传播速度、社会影响以及制造舆论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角,渴望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在一些热点事件发生时,也会对国家和社会大事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以寻求自身的存在价值。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国家民族忧患意识的推动下,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也会变得较为敏感,而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为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爱国情感都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但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这也给一些非主流的声音带来了传播渠道,使得一些人可以随意的在网络上发表言论。

当代中学生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由于监管的缺乏,在网络上表达爱国情感极易走向极端化。例如每当有媒体提出有关钓鱼岛问题时,总会在网络上出现一些人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时无限放大自己的反日情绪,而中学生也易受到此类言论的影响,从而走向爱国的极端化。偏激化的爱国情绪的表达容易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利用,诋毁我国的国家形象。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可能更加会造成一些焦点事件的升温,而中学生作为政治敏感度高、思维活跃和表现欲望强烈的群体之一。在往常的课本中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无法满足自己爱国情绪的表达,极易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到网络中去。且在众多含有倾向性的言论中,一些不理性和罔顾事实的声音就会出现,且会在舆论上占据上风,进而发展成为不理性的爱国主义表达。

二、中学生爱国行为的极端化

理性的爱国情感应当以事实求是的态度来合情、合理和合法的表达出来,且不能有种族歧视、民族歧视和文化歧视等现象出现。理性的爱国主义应当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的,而非理性的爱国行为会受到非理性情绪的影响,甚至做出一些有损国家的事情。狭隘的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都属于非理性的爱国情感的表达。网络中的非理性爱国主义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势必会引起群体性的偏激行为出现。网络中的言论和信息往往是真假难辨和复杂多变的,中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往往难以做出理智的思考,从而导致卷入其中。例如钓鱼岛争端、打砸日系车等事件的发生,不仅没有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还导致了社会的混乱。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可能很小的触点就会引发强烈的情绪,进而出现极端和暴力的行为。此外,中学生由于尚未真正融入社会中,社会责任感不足,在面对问题时易产生极端化的处理方式,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利益,从而造成恶劣的后果。

三、中学生爱国思想的狭隘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矛盾导致一些人开始质疑改革开放,另有一些西方国家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会误使人们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而忽略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从而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甚至出现了“拒绝学习外语”等非理性言论。这些观点的泛滥,会导致中学生爱国思想狭隘化。

四、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网络对中学生爱国教育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有培育网络爱国主义的新思路。

(一)辨明是非,加强教育,避免网络爱国主义民粹化。中学应当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明辨网络上的一些是非观点。

(二)加强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管控,避免中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加强立法,创建理性讨论的网络空间。加强立法,约束网民的言行,净化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2017-6-30.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二中启航学校)

猜你喜欢

网络爱国主义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