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本土民间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的应用

2018-06-27胡雪雯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摘要:本土民间美术是各族各地的劳动人民依据朴实的生活需求,融入当地的审美特色,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和吉祥寓意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具的智慧成果。本文阐释了本土民间美术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徐州汉瓦文化及其艺术特点,解析了徐州汉瓦作为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课堂的应用内容和应用形式,最后说明本土民间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本土民间美术 徐州汉瓦 学校教育

江苏徐州是一块充满楚风汉韵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汉代的艺术珍品和名胜古迹。这些珍贵的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对于研究汉代生活习惯,风俗人情和社会制度等等有重要价值。其中汉代瓦当拥有着源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作为建筑装饰的一小分支,它以纹样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美学意蕴赋予了其在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地位,记录着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承载着民族文化意识与民族精神。将汉代瓦当这种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到学校美术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本土民间美术文化及其资源的保护意识,为自己家乡民间文化感到自豪。

一、本土民间美术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指引,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本土民间美术文化是当地人民最深沉最本质的记忆,它经过千年洗礼却始终深深植根于当地特有的文化沃土之中。《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明确提出: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本土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美术教育可以根据当地传统与特色,将优秀的当地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程教材,当地民间美术文化走进课堂,更好地实现对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让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本土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将民族文化艺术继承与创新下去。

二、解析汉瓦艺术特点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辞海中这么介绍瓦当,“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相盾,故有当名”。 随着工艺技术进步,瓦当的造型和纹样艺术不断提升,在汉代已经到达顶峰。汉瓦有三大艺术特点,分别是结构造型,纹饰图案和寓意内涵。这些艺术特点共同造就汉瓦所蕴含的特殊美学意义,显现汉代时期的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和习俗风尚,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一片片汉代瓦当正如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等待着我们去深入发掘。

(一)结构美

汉瓦本身的外轮廓造型采用的是对称式均衡,它将有衡式和均对称式两种平衡方式结合一起。此两种形式均有体现形态方向一致,视觉协调整齐,体现出韵律美而且使人审美愉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瓦当本身外轮廓的观察,根据其形状表现进行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纹样图案设计,也可以结合几何化的设计,进行各种组合便可得到不同的纹样设计图案。此外,不同的视角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设计,以正面角度观察到的外轮廓造型和以俯视角度所观察到的外轮廓造型有着很大区别。引导学生对同一物体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识别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二)纹样美

汉瓦最有特点的地方实属它的纹样之美。大部分纹样取材于生活自然,对植物、昆虫和飞禽走兽的写实描绘,手法写实真切,注重对细节内容的刻画,着重于动态的描写,形态丰富饱满。这种纹样在美术课堂中,可以让学生直接取材于瓦当本身图案,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夸张或变形。但是对于汉代文字瓦当,本身表现形式抽象,学生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选取较为简明易懂的纹样进行示范指导。比如在莲花纹的图案设计中使用抽象几何的线条对莲花纹进行变形,莲蓬和莲子皆以圆形表现,而其花瓣就可以转变为菱形,这不仅保持了莲花整体造型也体现其对称均衡之美。在原有纹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有创新创造的意识。

(三)寓意美

汉代瓦当纹样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记录着人们对自然的深切理解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鹿纹瓦当,以鹿谐音“禄”,是田禄意足的生活,用来表达人们丰收富足的愿望。莲花瓦当则是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自性清净的美好品性。无论是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吉祥纹样,还是简单直接的植物文字纹样,都凝聚着当时独特的艺术审美观,诉求着人们追求美好祈愿的寓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汉代瓦当的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和习俗风尚是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感受本土民间美术带来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美术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对本土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三、汉瓦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教学形式

(一)鉴赏讲授形式

欣赏评述是常用于中学美术学习领域的教学方式之一,主要通过老师系统且深入的知识讲授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过程。通过展示汉瓦相关的美术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互动形式将汉瓦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加深对于汉瓦知识的了解,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多的知识。

(二)学习小组形式

由教师提出徐州汉瓦的有关问题,不同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或者图书馆等方式查阅资料进行自主解答,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获取汉瓦相关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将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學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从而在互助互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种小组学习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践参观形式

传统美术课堂教育多是向学生灌输抽象理论,学生往往被动式学习。通过实物教育的方法带领学生们去博物馆或者龟山汉墓深入欣赏汉瓦,让学生由原有的客观印象上升到感性理解,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巩固和验证课堂所学。在参观欣赏的过程中,由老师或者工作人员在旁进行讲解,通过实物的直观性,学生切身感受徐州汉瓦的艺术底蕴,激发探究兴趣。实践参观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潜移默化形式

潜移默化形式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熏陶感染。美术教育不是技术类教育,也不仅是课程教育,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对汉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本土民间美术文化的感情。在校园环境中建立民间美术宣传栏或者展览角,利用班级黑板报,校园文化节等多种宣传形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染和启蒙,陶冶心情,提升审美情趣。学生们长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本土民间美术的情感渲染。

四、本土民间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美

学校美术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绘画技法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自主发现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欣赏能力以及审美态度。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将本土民间美术引入到学校美术课堂中,教会学生欣赏身边的民间艺术,发现本土民间文化之美,这使得美不再是空谈,而是在他们身边之处。本土民间美术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将其融入到学校美术课堂中,并采用各具特色的教学形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且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

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这不仅促进学生人格及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土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和吉祥寓意的艺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本土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对加深本土家乡情结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都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启发学生创造创新美

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是新时代下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民间美术题材内容无比丰厚,这给予学生广阔的创作创新空间。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老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审美感受,通过剪纸,绘画,雕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这不仅使得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更加完善,而且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艺术与生活的能力。将本土民间美术融入学校教育中,有助于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五、结语

本土民间美术内容包罗万象,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它不仅反应出各具特色的民间风俗活动,而且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风土人情。美术教育者应当在美术教学中融合身边的当地民间美术,在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优化美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本土民间美术能够继续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森郁夫.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胡俊涛.民间美术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4]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胡雪雯,在校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尼尔的生命化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