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制”款铜香炉
2018-06-27邱尚才
邱尚才
“永乐年制”款銅香炉高6.5厘米,外口径13.9厘米,外口到腹部0.7厘米,腹部直径15.3厘米,重1625克,平底下印章款“永乐年制”,印章款凸出平底1.5毫米左右。颈部有两条弦线,腹部较扁,自然包浆下显现出栗壳色,整体简练淳朴,凝重沉穆,劲挺妍秀。
众所周知,宋徽宗时期崇尚古物,盛行仿造古代工艺品,烧香使用的器皿也是仿照古代青铜器的款式,以商周时期贵族使用的鼎、簋、鬲等青铜礼器为蓝本,开始流行三足与圈足铜香炉。
明永乐时期传承宋代的仿古遗风,继续流行铜香炉,但铜香炉刻有年号款是从永乐时期开始的。宣德时期进一步崇尚和仿铸古器物,宣德御制铜香炉俗称“宣德炉”,铸于宣德年间,是当时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的代表作。宣德炉的造型同样以商周青铜礼器为蓝本,有鼎形、簋形、鬲形、敦形等多种款式。因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珍贵,形成言炉必称“宣德”之文化现象。因此,自明宣德年间到清代直至民国年间,宣德炉的铸造从未间断,到清康、雍、乾三代,宣德炉的铸造又推向一个新高峰,也使鉴别真假宣德炉成为一个难题。
现笔者介绍的“永乐年制”款铜香炉可帮助解决这一困惑了大家几百年的难题。大玩家王世襄养炉有一定道理,宣德炉收藏家刘锡荣养炉也有一定的理由,但笔者看法有所不同。原因很简单:玩铜器的都知道,包浆是非常重要的,包浆去除了,皮色养成后是很漂亮,但有作假之嫌,会造成真假难辨。笔者介绍的这件“永乐年制”款铜香炉是原包浆、原皮色(栗壳色)、原铸款。最特别的是这个“永乐年制”款是印章款,凸出平底1.5毫米左右。铜香炉从明代宣德时期到民国时期一般看到的都是铸款、刻款或印形款,没有凸出来,字都是和底相平的。由于永乐、宣德两朝中间相隔的洪熙朝只有一年时间,故过去文物界有“永宣不分”之说。按辈分永乐帝是宣德帝的爷爷;按铜香炉的传承,“永乐年制”款铜香炉是兄,“宣德年制”款铜香炉是弟。而且,“永乐年制”款就是当时的官款,是明书法家沈度所书。沈度是当时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被永乐皇帝誉为明代的王羲之。其书法特点:正雅圆融,秀润华美。由于铜香炉刻有年号款是从永乐时期才开始有的,且四字款和六字款当时都很少。到宣德时,四字款也较少,大多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宣德年制”款铜香炉在当时就有仿款。至于“景泰年制”“正德年制”“崇祯年制”“康熙年制”“雍正年制”更是后朝仿宣德炉。
我们知道,官气和文气是今天宣德炉收藏的主流追求。鬲炉和缶式炉则可以说是宣德炉“文人气”一路的代表,而这件“永乐年制”款铜香炉就是代表中的代表。鬲炉一般造型简单、光素无纹,像明式家具一样,优劣看造型和线条。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有十六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文人所崇尚向往的品格。古时的文人赋予了明式家具各种品格,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明式家具中,能入四品者,必然兼具幽静的美。而“永乐年制”款铜香炉拥有简练淳朴、凝重沉穆、劲挺妍秀六品,可谓十全十美之佳品。且鬲炉之形有三者:一为窄口双耳,小鬲足者;二为平薄之口,矮颈者;三为平厚之口,高颈者。这件“永乐年制”款铜香炉属于第二者,是为妙品,形美者。正所谓收藏“永乐年制”款铜香炉,永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