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06-27张丽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肝癌护理人员满意度

张丽霞,张 蒙

1.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 610072)

肝癌是危害我国居民的常见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病例和死亡病例的10.03%和14.56%,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1]。在发病的中晚期,临床中主要选择介入放射治疗的方式。在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优质的护理可以降低疾病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2],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由医生和护士以及相关专业的人员共同制定并实施的详细服务计划,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病情发展情况制定治疗和护理活动。为进一步观察CNP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本文将11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CNP和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排除癌症晚期者、合并肝癌转移病灶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42~67(54.5±3.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患者33例,中专学历患者14例,大专以上学历患者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43~68(55.5±3.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患者31例,中专学历患者11例,大专以上学历患者13例。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时间,给患者必要的安慰和鼓舞,帮助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在膳食方面要进行合理安排,按程序为患者做术前准备。手术后,按照医嘱进行各项护理,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试验组实施CNP,CNP是一种病人与护理人员建立互相信任的,为了达到最佳护理效果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预先制订好病人护理计划表,可以让病人知晓自己的护理方案,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因此需要充足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如下:1)理论方面:在实施CNP前,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患者沟通的能力,护理部组织参与护理路径的人员学习,讲解CNP的内容与标准,责任护士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制定相应的CNP管理制度及考核监督制度,护士长每个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考试和培训,并作为年终考核的参考;2)人员方面:成立CNP实施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排班,让护理人员各司其责。

1.2.1 制定护理路径 1)根据肝癌患者的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与CNP计划,让患者及家属了解CNP的步骤及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作用;2)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向患者讲解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以及要达到的效果,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3)护士长要明确护理人员各自的职责,定期检查临床护理内容的实施情况,并做相应的整改。

1.2.2 护理路径实施 1)在肝癌患者入院手续办理完成后,患者及家属由护理人员带领一起熟悉病房的环境,让患者明白住院期间应遵守医院的管理制度,将注意事项明确告诉患者;2)按照护理路径计划为患者进行基本的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以及脉搏,并把相关数据做详细的记录;3)做好心理护理[4],由于肝癌患者面对疾病,心理压力大,甚至出现极度的恐惧和焦虑,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合适的方法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顾虑,并耐心地安慰患者,讲述几例治疗效果好并获得二次手术机会的患者病例,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手术前按照医嘱为患者做肝功能与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陪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为手术做准备;5)为防止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手术前应停止进食,并教会患者在病床上大小便的技巧;6)介入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开导患者这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情况,不要过度紧张,并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要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7)介入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发热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做好发热护理,首先采用物理降温[5],如用冰袋冷敷、温水擦拭等方法,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时再根据医嘱用药物降温[6],同时在饮食方面,让患者多喝水和吃一些易消化的汤类食物和水果;8)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把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明确告诉患者,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主要有恶心、疼痛、失眠、出血等;2)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比较,从住院环境、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人员技能、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80分为不满意,80~95分为满意,>95分为非常满意;3)使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7]进行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采用社会功能、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等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每个项目1~5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n=5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试验组在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等五个方面的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在恶心、疼痛、失眠、出血等不良反应各单项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以上几项不良反应事件整体发生率为7.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55]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

3 讨论

肝癌是指由干细胞及肝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引发的一种恶性肿瘤[8],也是临床上一种较难治的肿瘤,大部分肝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属于中晚期,临床中通常采用介入放射治疗的方式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患者在面对躯体不适的情况下,仍需要在陌生的医院环境中面临各项检查、手术以及术后创伤和并发症的困扰,使患者承担严重的心理、精神压力,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加重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CNP护理模式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理论构架,并制定出有序的、针对性强的护理计划,使治疗有序进行,以入院、术前、手术、术后、出院等时段为轴线,加强对患者出入院教育、饮食活动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等,以满足患者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需求。如果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在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明显。

降低肝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会出现恶心、疼痛,甚至失眠等反应,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上带来影响,CNP的实施是一切围绕患者展开的贴心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人性化的护理理念[9]。护理人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有信心面对治疗,并能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治疗过程患者出现疼痛及发热的现象有所减少,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帮助患者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大部分实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常伴有进展、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其手术安全性及术后顺利康复,护理人员对CNP的讲解,一方面可以让患者了解介入治疗的每个细节,熟悉住院环境,对治疗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这一过程也增加了患者与护士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愿意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避免了以往护士与病人因缺乏交流而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情况,增进了医患关系。因此,这种和谐的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中98.18%的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在本文中,试验组患者实施CNP后,在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并发症的预防及饮食、活动知识,让患者自己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能自觉提高保健意识,积极的配合治疗,因此,这种将心理、生理与社会相结合的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以患者为中心的CNP,能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综合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多方面,相对于临床常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也节约了患者的经费,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陈建国, 陈万青, 张思维, 等. 中国2003-2007年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6): 547-553.

[2]卢昂. 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27): 76-77.

[3]刘磊, 毛刚, 韩莉.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护理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28): 160-163.

[4]刘亚男, 齐少春, 郑雯, 等. 临床护理管理在肝癌病人介入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全科护理, 2015, 13(29): 2941-2943.

[5]郭丽萍, 程光荣.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护理研究, 2012, 26(6): 514-515.

[6]常秀萍, 倪汶雯, 杨露, 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 23(7): 874-876.

[7]万崇华, 陈明清, 张灿珍, 等.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 实用肿瘤杂志, 2005, 20(4): 353-355.

[8]刘红菊.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8): 30-31.

[9]夏云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6, 29(28): 181-182.

猜你喜欢

肝癌护理人员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