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端人才支撑云南科技创新

2018-06-27士闻

创造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云南省

士闻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要求。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动权。

科技引领时代,创新成就未来,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近年来,云南省大力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

以产业聚集科技人才

产业是新型人才发挥效能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只有将人才的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才能凸显人才的价值。

近年来,云南以服务和支撑“八大产业”创新发展为重点,坚持“培引并重”,分层次实施了包括院士自由探索、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培育、“两类人才”培养等5个科技人才计划,加大云南本土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选拔培养。

2015年7月,科技部人才中心与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在昆明签署了共建国家科技领军人才云南创新驱动中心2015—2016年度合作协议。以“人才入滇”为先导,全方位带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团队、科技成果落地,着力构建人才对接、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云南省科技人才服务枢纽,增强云南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省科技厅把科技人才工作放在科技事业优先发展的位置,制定出台涉及科技人才工程、科研平台建设、人才流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等一系列科技人才相关的突破性政策,优先投入经费保障,全面实施“人才+团队+项目+平台”四位一体开放式的人才培引模式,着力优化科技人才的发展环境;坚持高端引领,先后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专项、科技领军人才(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形成了科技人才计划和专项的递进式实施以及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精准培养”;坚持科学配置,强化市场科技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坚持培引结合,在培养本土人才和团队的同时,聚焦重点产业,瞄准紧缺急需,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推进引才、引智与引资相结合,带动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研成果落地云南;坚持服务为主的理念,扎实做好在滇“两院”院士服务工作,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和随访服务,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推进国家科技领军人才云南创新驱动中心建设,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2017年,累计选拔培育科技领军人才、高端科技人才127名。新增省级创新团队28个,累计206个。有3人成功增选为“两院”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2人获何梁何利奖,5人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先进个人奖。

在2017年12月10日举行的“千人计划”专家昆明行活动中,2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落地昆明,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展开技术攻关。

今年年初,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人选公示,云南省共有18名科研工作者入围。其中,5人入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3人入围“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人选。入围人数创近年来云南省入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新高。

人才支撑重点产业发展

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人才的集聚,和产业特色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建平台、出政策、创环境,一批专业性技术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正引领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在生物资源研发产业,有一种叫淀粉酶抑制蛋白的东西,让糖尿病人正常吃喝血糖不会升高,还能帮助减肥人群达到瘦身效果。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4家企业是芸豆淀粉酶抑制蛋白供应商,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中国的供应商是一家叫云南天保桦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双创”企业。该公司是海外高层次团队携国际领先专利技术回国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0年进驻昆明高新区“云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几年来,公司取得40余项核心技术成果,已获得6项核心发明专利授权,解决了云南优质生物资源白芸豆仅能以原豆直接出口、没有核心技术提高附加值的问题。

通过人才引培,以天保桦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脱颖而出,支撑云南各个领域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发展,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工业领域,在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大型数控落地铣镗床、乘用车柴油机等方面,“云南创造”和“云南制造”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化物流设备、铁路牵引变压器、红外探测器、红外热成像系统、微光夜视系统、光学望远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在农业领域,云南杂交水稻、核桃、鲜切花、甘蔗等育种水平全国一流,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一,云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2017年,云南胶林抚管技术集成体系建设世界领先;丽粳9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创造水稻种植最高海拔单产记录;育成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实现云南省水产新品种零的突破;育成花卉新品种32个……

在社会发展领域,云南在天然药物、生物疫苗、心脑血管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优势,围绕三七、天麻、灯盏花、青蒿素的开发应用形成了一批创新型企业。

此外,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旅游文化等领域,云南省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科技人才数量大幅增加,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突破性发展。持续为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及新生银行等金融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凭借技术性和创新性,2017年,该公司分别签下新疆银行信息应用系统开发总集成项目等亿元项目,带动了昆明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高端镍铂靶材作为制备金属硅化物层的关键原材料,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研发、生产技术。云南贵金属集团立足于国家对高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工艺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引进外国专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材关键制备技术;通过与国际贵金属公司迪斯曼建立合资公司,引进迪斯曼外国专家,从而实现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新突破。通过国外智力的引进,在新材料研究开发、生产技术、项目管理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随着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云南贵金属集团已先后有7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外国专家项目,企业也因此成为昆明市和云南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

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

2018年年初,云南省首个县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红塔区成立。这是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的首个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根据2017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将新增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0个,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2个,建设129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30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新建1个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在重点行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众创空间,建成一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力争达到100亿元。

伴随着全省科技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云南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启动44个县(市、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11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建设。在25个边境县、3个藏区县组织实施科技兴边富民专项特色产业科技项目,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培训178名乡土人才。

2016年,在滇的9位“两院”院士及20位科技领军人才带领团队争取各类项目400余项;转化推广科技成果48项,经济效益达21亿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近百项。2016年考核出站的109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期内承担各类项目839项,形成专利600余项,开发新产品、推广技术成果4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95亿元。

人才是科技的立足之本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踊跃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进行科技服务和贫困地区创新创业。全省自2014年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以来,一大批优秀科技人员被选派到“三区”县,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成果推广和应用示范,在全省科技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相关科技人员踊跃报名服务“三区”,省科技厅共受理“三区”科技人员申请2187人。2014—2017年,全省已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员6429人次。

3月1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次全会“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更是以自身科技扶贫的经历向媒体证明了科技在扶贫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工程院云南扶贫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一个代表,朱有勇院士和他的团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蒿枝坝村进行驻村扶贫工作中,把冬季马铃薯科技成果拿到当地进行转化,2016年示范推广100亩,每亩平均产3.1吨,卖价3000块一吨,一亩地农民就收入9000元钱。2017年推广2000多亩,接下来两年他们计划推广3万到5万亩,把冬闲田变成效益田、脱贫田。

在云南这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类似科技扶贫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战斗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把论文写在贫困地区的大地上。自2011年以来,中国工程院在云南建立了129个院士工作站,连续多年派出挂职干部支持云南扶贫事业,先后有数十位院士、专家深入帮扶地区提供技术指导,成功探索林下三七种植、冬季马铃薯种植等新技术新模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专业化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农业生产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有理由相信,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渴求和重视,必将让蕴藏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中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活力竞相涌现,让每一位创新人才都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事业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抱负,并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云南省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