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各方英才 兴转型之业

2018-06-27敖影韵

创造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云南省机制

敖影韵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当前正是云南经济建设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需要引进大量掌握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人才。

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和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提出作为发展较为落后的云南,更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资本稀缺,人才更稀缺,招商引资重要,招才引质更重要”的观念,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为云南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的最好环境。壮大人才资源,需要推出一系列完善的、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服务管理机制。近年来,云南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在“育、选、用”上下功夫,为各类人才竞相在滇创新创业提供沃土,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拓宽视野选培人才

“以前,我们在选拔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方面,视野不够宽、站位不够高,今后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吸引人才”。

2016年9月,云南省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云南省将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方式,健全柔性引才机制,畅通引进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才聚才机制。

在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才聚才机制方面,《意见》设计了一些较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引进方式。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好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端外国专家等引进计划。鼓励用人主体设置特聘岗位引进海内外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单位岗位、职称、结构比例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鼓励各用人主体设立“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名(校、院、所)长”等引才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用人主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引才,设立海外引智工作站。

健全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云南省在大理、腾冲建立了两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探索以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服务外包、二次开发、技术入股、对口支持、挂职锻炼、人才租赁、互派培养等多种方式柔性汇聚海内外人才资源。对于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还可享受该省同类人员相关待遇。

为提升未来人才竞争力,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云南省去年启动实施“云岭青年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并于今年年初正式发布首批入选名单。

“云岭青年人才”是西南地区省级层面首个专门云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杰出青年人才的引进计划。该计划精准支持40岁以下青年博士,在任职经历、论文成果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入选人才可获一次性50万元补贴,符合相关条件的可在随后5年内申请最高1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

据了解,首批100名“云岭青年人才”与云南省产业契合度高,紧扣云南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其中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25人、新材料领域21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9人、信息产业领域8人、生态环保领域7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选的100名青年人才共拥有133项国内外授权专利,其中49%的入选人才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从年龄方面看,“80后”占此次入选人才总数的85%,还包括两名“90后”人才。

人才在引,但不能过度依赖,还须在开发培养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注重本土人才的发现、使用与培养,让有能力的人才展现出来、有潜力的人才凸显出来,实现人才积累的均衡发展。

在培养好、使用好本土人才方面,《意见》提出,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才供需对接模式,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同步建设发展,建立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培养模式,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完善青年英才培养机制,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通道,扩大博士后设站数量、招生规模,建立省级博士后站和博士后科研基金,鼓励出站留用和创新创业。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加大企业家队伍培养支持力度,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建立创新导向、市场导向多种激励方式,试行企业高层次人才年金集合计划。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方式,建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力争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全省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审计监督方式,探索实行充分体现项目特点及人才创新价值的经费使用管理措施。

技能成才放飞梦想

21岁的杨山巍不曾想过,几年前从技校毕业后在汽车4S店打工的他,满心想着的是“总归要学一门谋生的手艺”,如今竞成了一名世界冠军,就职于知名汽车公司,谋划着未来走科研之路。

杨山巍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获得者。去年3月,杨山巍来到位于安宁市的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在此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选拔,为此后夺魁打下坚实基础。

杨山巍的个人经历,折射出云南省对技能成才的重视与培养。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特别是造就一支规模宏大、技能精湛的技术工人队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双创”澎湃活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

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优势,该如何推动人们投身技能,并从普通技工向技能大师进化,让技能人才队伍真正强起来?云南省注重把握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在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改革担当回答了这一时代之问,有力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云南省先后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云南省技能强省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根据云南省政府去年7月印发的《云南省技能强省行动计划(2017—2020年)》,云南将力争到2020年,培养300名“云南首席技师”、2万名“云南技师”、30万名“云南技工”和40万名“云南工匠”。

职工技能大赛彰显新时代工匠风采

将全省技工院校招生纳入全省中职学校统一宣传、统一招生、统一录取平台;高级工、预备技师毕业生同样可以报考公务员;省委、省政府评选“云岭首席技师”,给予每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0万元工作经费、给予每名技能大师15万元生活补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性政策逐渐消除。

为给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提供环境,云南省启动实施了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启动“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新技师培养计划等一批重点项目。中央驻滇、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关键岗位都推行了“首席技师”“首席工人”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搭建起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成长成才的“立交桥”,技工院校毕业生可参加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破格晋升一批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技能、提升技能的热情。

此外,全省还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导向、激励作用,促进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技能。目前,已建立起政府引导、工会动员组织、行业企业集团实施和社会组织各方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掀起职业技能竞赛新高潮。先后组织开展世界技能竞赛云南省选拔赛、中国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技能大赛40项以上,参加人员上百万人次。

通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各行业企业将职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变成企业的自觉活动,形成班组比、车间比、企业比、集团比、同行业比的热潮,激发了广大技能劳动者勤练技术、争当技术能手的热情,在职工中形成学技术、赛本领、展风采,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春花摇落果满枝。2016年,云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84.94万人。一支数量庞大、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实现高端带动效应、推动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彩云之南经济发展提档加速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环境用好人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凤凰来了,如何才能让其安家落户,下出金蛋?这就要求我们要种好、管好梧桐树,筑好凤凰巢。

引进人才是前提,搭建好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是盘活人才的重点。“用人得当,就是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不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是要看谁更优秀、更合适”,“一定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鲜明地阐述了用人导向的重要性,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实践中,人才如何“用得好”“留得住”?云投医疗的做法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一方面,通过优化薪酬结构和分配比例,创新考核结果运用,推行末位降级降薪制,激发员工危机感,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竞争上岗,打破论资排辈晋升机制,在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同时打通晋升通道,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会;打破中层管理职务“终身制”。建立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培育与使用相结合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实行试用期动态管理,打破“试用即转正”,为公司甄选出真正适用的人。

全年实现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520%——这是云投医疗2017年的成绩单。作为云投集团成员企业,去年,公司考核指标超额完成,考核成绩位列集团第一。“吸睛”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人才战略的强力支撑。

昆明煤气(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勇也建议说,“如果让高端人才长期留在昆明难度较大,那么我们是否可采取‘项目合同制’,用柔性引进这种更为灵活的方式,让高端人才助力企业科研创新?”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关爱机制,关心关爱人才,为人才排忧解难,增强人才归属感。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正催生出人才价值得到体现、能力得到发挥、活力得到释放的可喜局面。而当一个区域拥有了这些的时候,也就赢得了未来。

链接>>

提高技工待遇,造就真正工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国新办3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当前我国高技能领军人才稀缺,为切实提高其待遇水平,激发技术工人骨干和中坚力量的活力,《意见》明确了提高政治待遇、提供政策支持等五项措施,包括提高其社会待遇,在大城市积分落户方面给予帮助。

《意见》将高技能领军人才作为政策的重点支持范围。高技能领军人才具体界定为“5+1”,即五个国家层面的认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加上省级政府根据本省产业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所认定的“高精尖缺”的高技能人才。

据介绍,此次《意见》重点突出了“高精尖缺”导向,聚焦高技能领军人才,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特别将工资激励和技能提升作为抓手,强化评价使用激励,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云南省机制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