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途径研究

2018-06-26徐莹莹张宏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双一流建设

徐莹莹 张宏宽

摘 要:“双一流”建设计划已经拉开了序幕,而研究生群体作为高校科研主力,必将成为“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使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将成为高校管理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对“双一流”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途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创新研究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研究生培养 学術水平提升

“985”和“211”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和学科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科研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实现了量级跨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真正处于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很大部分成果仍然是“跟随式创新”下的产出,也就是“国外提出,国内跟随”或者“国外猜想,国内验证”的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引领式创新”水平,并将我国建设成国际领先的科技强国,我们迫切需要发展模式的进一步突破。在这一急需变革的时间点,教育部推出了“双一流”建设计划,意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该计划对各大高校的发展方向、培养模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并且差距可能还是全方位的,包括校园文化、创新模式、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等等。显然,建设“双一流”高校当然不是读读文件,喊喊口号就能成功的。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必然在“双一流”建设当中占有及其重要地位。首先,高校中研究生才是奋战在科研最前线的人,他们的水平,基本上决定和限制了高校当前整体科研水平;其次,研究生是未来十年我国科研事业的主要接班人,他们的水平,也将决定未来十年我国科研的平均水平。因此,研究生培养工作改革必将成为“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我们的普遍感受是:大部分出国上研究生的学生回来以后,即使是与本科同班同学对比,通常也会显得更有想法更有活力。我们对自己学生的批评掩盖了问题的本质:学术水平有差距,绝不意味着我们的研究生水平差![1]

与国外一流水平大学相比,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还有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培养模式和管理水平上。培养模式过于保守封闭将会限制学生视野和想象力,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将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并导致落后的科研水平。不改革就要被淘汰,要实现“双一流”,就要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使之同样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为此,要通过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发展、完善并进一步改革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进而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水平,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打造对优秀研究生具有吸引力的“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

“双一流”建设的普遍观点是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但是,没有水平过硬的研究生,再好的老师也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高校保研政策开放之后,优秀学生有权利、自由地在本科毕业之后“保研”到更优秀的高校继续研究生学业,导致国内中下水平的高校面临着严峻了优秀学生外流压力。[21]

名师不但能出高徒,还能吸引高徒。高校应该明确自身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理性评估发展目标,围绕满足自身需要的优势学科,通过支持本土人才,或者集中引进的方式,建设一批以某个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这些学科带头人一定是学术造诣高、具有国际影响力优秀科研人才,不但能提高和稳固高校科研水平,还能充分发挥集群效应,聚集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二、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

除了科研水平的吸引力,学术氛围的吸引力同样重要。高校应该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营造宽松、健康、积极、自由和民主的科研氛围。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保守封闭将会限制学生视野和想象力,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探索自由度。在学校层面上,努力做到“和而不同”,而不是“百校一面”。[3]

三、降低研究生成果转化难度

制度往往决定效率,在推进高校教师团队科研管理创新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研究生科技创新制度的完善,降低研究生成果转换难度,培育出一批具有在校园里有影响力的研究生学术精英。研究生往往面临较大学业压力,除了要建立能有效促进成果转换的激励机制,还要制度上精简转化难度,减小耗费的时间成本。

四、高度重视研究生国际化发展,打造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试想研究生整日只知道埋头在实验室科研,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怎么可能掌握最新最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要把更多的优秀研究生送出国门,参加更多的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接触学科前沿才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更大的提高。此外,借以举办国内、国际会议为契机,给学生展示机会,包括在承办国际会议期间举办一些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学术报告等形式丰富研究生的学术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校学术影响力,也能加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4]

五、鼓励跨学科研究及多方合作

在学科融合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鼓励跨学科研究,注重不同学科间融合,有助于提高科研产出质量。要以常态化的形式在学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碰撞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制度上降低沟通成本,使小部分人能够集中精力于突破性创新上。[5]

综上所述,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双一流”建设也给研究生们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双一流”建设为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研究生创造了良好机遇。

参考文献

[1] 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 1) : 65-73.

[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150.

[3] 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7

[4] 程星,“钱学森之问”的误区——兼论全球化与大学的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6(1):34-37.

[5]全国重点大学的历史沿革及名单[EB/OL] [2016-04-06]http://www.doc88.com/p-9435498950980.html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双一流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