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教学

2018-06-26王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王玲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数学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新课程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去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化情境:呈现知识的“生命态”

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没有社会和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缺乏感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认识社会,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教学内容时,学生都知道圆,可就是不知道圆的组成,更不知道面积怎么计算。在教学中,我们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内容去组织教学,而是从正方形开始,让学生从简单的正方形去开始认识圆,让学生分清正方形与圆的区别,再找出圆与正方形的区别,并布置学生用图纸去认识圆和正方形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的面积计算,我又组织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学会圆的面积的计算。

师:学校的操场边有两个花园,一个是方形,一个是圆的。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这两个花园的面积吗?

有的学生说可以。我说,怎么计算啊?有一个学生说,用绳子量出他们的周长,就可以算出他们的面积了啊。我说,好,那我们先动手量出它们的周长吧。结果同学们都很快计算出花园的面积。

再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后,我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羊吃草的生活情境。

师:在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了羊的最大活动范围是一个圆形,刚才同学们想知道小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现在老师告诉你拴住小羊的绳子长10米。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引导学生说出:求小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就是求以绳长10米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信息展现的生活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使整个活动变得更为亲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呈现知识的“生命态”。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现实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态课堂

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实际,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感悟数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意义。数学活动型情境是教学中通过学生体验性的学习和现场操作,让学生在现实操作和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数学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字的神奇和奥妙,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我们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具有圆柱形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物体体积的关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学会圆柱体物体的体积计算。当学生看到我们生活中的易拉罐、茶叶罐,水桶、玻璃杯、水管等圆柱体时,对计算就有了兴趣,学生能初步感知圆柱体构造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这圆柱体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兴趣盎然,整堂课学生都在玩中学,学中乐。如教学“克、千克的初步認识”这一课时,我将课堂拓展延伸到社会,分三步:

1.课前让学生到超市实地考察,了解面条、食盐等商品的价格,使学生对克、千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样让学生走入社会给了他们一个寻求知识的生活空间;

2.让学生将花生米、食盐等包装食品带回到课堂探讨领悟,给学生一个探求知识的空间;

3. 课后再次让学生回到到社会体验感悟。课前我引导学生观察食品包装,学生发现了食品包装上不仅标上了配料、日期,还标明了重量。这样从生活情境入手,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主动学习。为了让学生感知克、千克,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将从商场买来的不同重量的食品掂一掂、传一传,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游戏中对克、千克的概念有了感知。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建立了克、千克的概念,实现了其知识的内化。创造活动场景:开展“我是小小推销员”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向小伙伴介绍带来的小商品的质量。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将自己感悟到的知识向伙伴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挖掘创新潜能。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相关活动中获得知识,不但印象深刻,而且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三、结语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手操作、眼观察、口表达、耳倾听、脑思考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