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

2018-06-26关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德学科目标

摘 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对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关键词:目标设定的评价 能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能有效进行课堂指导与调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功能也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怎样评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主要以活动为内容载体,并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确定固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品德与生(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程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目标设定;能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有效进行课堂指导与调控;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1]

一、对教师教学目标设定的评价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在目标编写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目标对象的错误定位,常常将学习目标描述为教师应做什么或是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设计的描述,而不是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样的目标既无法达到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也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编写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2.目标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一般要求目标的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描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基本规范的认知目标;培养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情感目标;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行为目标。学习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或学习的策略。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允许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在智能。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能力和天赋是不同的,对学习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习内容,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加深或扩展的学习内容,提出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而不是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达到同一学习目标。

4.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需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且有挑战性的。

5.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

每节课的目标,应各有侧重,切记“大而全”,以免“贪多嚼不烂”。

二、能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观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適当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重组教学单元等。

2.善于开发身边的可利用资源。

(1)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捕捉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如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等方面,把这些作为学习资源,有效的加以开发利用,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2)要与其它学科的知识资源相融和,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科本身不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知识和技能,但它可以与语文、音乐、美术、班队活动等课程紧密结合。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如阅读、搜集资料、绘画、制作等,拓展课程空间,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2]

(3)坚持与校外教育活动相结合,校外教育拓宽了少年儿童的成长空间,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把学习环境从校内延伸到社会。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了有益的教育。

3.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教师应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课程资源,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提高学习效果。

三、能有效进行课堂指导与调控

1.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行为的关注,主要是关注教师课堂行为对学“学”的价值,即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发展的程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从学生的“学”出发, 创设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积极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能力的优势与弱势,懂得如何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快捷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效,主要看教师是否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

2.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既包括对违反教育规范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学生认同并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以协调个体、群体的关系;课堂控制不仅要使学生服从课堂秩序,还要使学生的自由活动、自我表现与课堂教学秩序达到和谐的统一。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实际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清楚教师本身所处的角色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指导的绝对中心地位,一旦转移到要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极易造成对自由失控而走向反面,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自由发挥的方面较多,所以更需要教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更多的应当是一个咨询者,能够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所须的信息;应当是一个训练者,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的节奏;应当是一个帮助者,能够及时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教师还是一个参与者,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去。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课堂的控制者,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自由的实现并进而实现互动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2]成仿吾.《关于启发式教学》.2002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

关涛,男,1978年6月3日出生,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七台河市第三小学德育主任,职称: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品德学科目标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