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8-06-26娜孜古丽·阿依别克
娜孜古丽·阿依别克
【摘 要】 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小麦锈病发病症状、病原菌、小麦条锈病发病条件及防治等技术的要求。
【关键词】 小麦;锈病;防治技术
1 概述
有条锈、叶锈、秆锈三种,群众统称为“黄疸”,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大,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新疆以条锈为主,如196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疆范围内发生,减产小麦达l亿公斤。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阿克苏地区大发生,其中重病田34.09万亩,减产25.5%。1993年小麦条锈病在阿勒泰地区大发生,使小麦产量受到严重损失。在北疆的伊犁、塔城冬麦区该病常年都有发生,少数年份造成大流行;在北疆其他冬麦区有些年份发生也较重。一般在大流行年份减产10%~20%。其次是叶锈,南北疆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有时也为害较重;秆锈只在阿勒泰春麦区偶有发生。
2 小麦锈病有条锈症状
三种锈病的共同点是在被害叶片或茎秆上产生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孢子飞散。其不同点是条锈病夏孢子堆鲜黄色,相对最小,长椭圆形,排列成整齐的虚线状;叶锈病夏孢子堆桔红色(红褐色),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排列散乱不规则;秆锈病夏孢子堆深褐色,相对最大,长椭圆形至长方形,排列散乱不规则。在小麦生长后期病部常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在小麦幼苗叶片上,如叶锈孢子堆有时与条锈也不易区别,但条锈的孢子堆是由一个侵染点的菌丝体向四周扩展,因而中心一点的孢子堆最先散粉,呈现出由中心到外圈发病逐层递减的现象。叶锈密集的孢子堆是由多点侵入同时造成的,无上述现象。
3 小麦条锈病病原菌
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黄色,表面有微刺,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胞,横隔处稍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柄短。
小麦叶锈夏孢子圆或椭圆形,桔红色,表面有微刺。冬孢子椭圆棍棒形,双胞,上宽下窄,顶端通常截平或倾斜。
小麦秆锈菌夏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红褐色,,壁有明显小刺。冬孢子椭圆形或长方棒形,褐色,双胞,上宽下窄,横隔处稍缢缩,顶端圆或圆锥形,顶壁最厚。
4 小麦条锈病发病条件
影响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是小种类型、品种抗性和环境条件。
4.1 生理小种群体结构的变化
生理小种群体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大批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和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4.2 品种抗锈性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或大面积栽培的抗病品种丧失抗病性,是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4.3 环境条件
主要是雨水和结露。夏季多雨,有利于越夏菌源繁殖和秋苗发病;冬季多雪有利于菌源越冬。多雨有利于病菌的侵染、扩展和蔓延。
4.4 栽培管理
麦田管理不当,密度过大、追施氮肥过多过晚,使小麦贪青旺长,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5 小麦锈病防治措施
5.1 抗病品种及其合理布局
种植抗(耐)锈丰产良种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易行而有效的方法,这已为国内外经验所证实。在选育和推广抗锈丰产良种时,首先要以丰产优质为基础,来考虑抗锈性并兼顾其他病害。
5.2 加强栽培管理,减轻锈病的危害
如适期晚播,在有利于条锈流行时,应注意控制灌水;抽穗以后,特别是灌浆期,即使锈病流行,也应及时灌水,以补充因蒸发失去的大量水分,减少灌浆缺水造成的损失。
5.3 消灭自生麦苗
对越夏区,可结合田间管理,铲除田间、路边、沟边的自生麦苗,以减少越夏菌源。
5.4 合理施肥
不要偏施和晚施N肥,多施P、K肥,这对小麦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和提高产量都有利。
5.5 种子处理
可用种子量0.3%的粉锈宁拌种,对控制秋苗发病有效。最好用种子包衣剂包衣。
5.6 铲除当地早期菌源
秋苗发病初期或早春出现发病中心时,用粉锈宁、特谱唑等喷洒,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5.7 药剂防治
揚花以前,条锈病病叶率达2~4%时喷洒粉锈宁,,特普唑,速保利,另外可用粉锈宁的络合物如保丰宁、植保宁和粉锈铜,防治效果优于粉锈宁。以上几种药剂作为叶面喷雾即使提高浓度亦不会有药害,适合大面积飞机喷洒,药效可维持30d~50d,如果抽穗以后只需喷洒一次,抽穗以前可根据当时气候确定喷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