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研究文献综述

2018-06-26杜志平付帅帅郭承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价值创造文献综述

杜志平 付帅帅 郭承丽

内容摘要:本文从研究视角、方法、内容及现状对价值创造在物流供应链运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类。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对其在集成、信息、协同三个方面进行的价值创造进行探讨,最后对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指出目前的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 文献综述 价值创造

物流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的研究归纳

物流供应链价值创造的成果表现形式多样,既包含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交换,也包括客户对其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其他无形产品的感知,由此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展开了对此问题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整理发现,目前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量方法,以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优化理论、系统动力学等建立相关模型,并对模型测试并验证其真实性;定性方法,以实证及案例研究为主,此类文献主要采用调研或调查问卷等其他形式获得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及验证,对其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把物流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供应链资源集成、供应链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信息共享、供应链协同。因此拟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分别讨论这三方面的价值创造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最后通过系统的梳理,将这三方面内容进行统一归纳,构建出物流供应链价值创造的概念模型。

物流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的研究内容

(一)物流供应链集成的价值创造

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将物流供应链集成创造价值的文献归为两个层面考虑,即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两个层面对其创造的价值进行描述。

物流供应链集成的实践研究。Porter最早提出供应链集成能够创造价值,他指出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流程集成程度对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Giménez.C(2005)对西班牙快速消费品类公司的物流运作能力与供应链外部集成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进行物流运作集成能够降低库存成本和交货期,且与供应商展开集成合作有助于提高企业后勤业绩,但没有进一步考虑与终端供应链成员进行集成运作的研究。而Germain.R(2006)提出供应链内部集成对物流业绩具有正相关的假设,通过对1372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查访谈,并用SEM分析证明供应链内部集成度越高,公司的物流业绩表现就会越好。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Nathalie(2008)等从物流服务商(LSP)的角度研究供应链集成(SCI)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指出LSP在提高关于客户的SCI绩效价值时发挥了作用。Jayant(2010)通过对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集成进行研究,并利用信息集成对企业绩效评估,研究表明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整合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并提升企业的综合绩效价值。David(2012)通过对汽车行业不同类型的物流供应商进行集成分类,以此有效提升了企业物流绩效,这三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物流服务商的集成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物流供应链集成的理论研究。不少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观点对物流供应链集成中的价值创造进行了研究。Eric T.G(2007)以交易成本经济学为基础,通过探讨供应链环境下虚拟集成可增强信息可视性,且在现有的供应链环境下进行虚拟集成能使企业在运作时获得更大的灵活性。Kun Liao(2011)等从应变理论出发,结合波特经济集群理论建立三阶段网络计划,发现跨国企业进行国际扩张时,供应商对物流成本的重视使得企业需要把物流系统集成作为战略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物流系统的价值。Mahour(2014)基于资源竞争优势观点,使用SEM对两套物流供应链集成方案进行分析,指出物流供应链流程集成能有效预测企业的竞争地位,增强企业流程运作价值。Daniel (2016)等运用资源理论和波特价值链发现物流供应链集成能够通过改善内部业务的关键流程,增强企业具有竞争性业务的绩效,从而提升企业价值。Bryan(2017)采用信息处理理论将采购与物流的集成和供应商绩效联系起来,采用多元回归发现采购与物流的集成有助于提升供应商绩效,提升部门效率。

通过对以上的文献梳理可知:上述学者对物流供应链整合展开实践研究时,分别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从供应商的集成、供应链内部及下游集成、物流服务商的集成、采购业务集成、不同SCD水平下的SCI对企业创造的价值进行了研究。而对其进行理论研究时,学者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经济理论观点,借助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其价值创造进行研究。总结发现以上学者们对物流供应链集成的研究大都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其通过集成创造的价值表现在提升竞争优势、供应链系统灵活性、物流系统价值、改善各种绩效等方面。

(二)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信息共享的价值创造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信息在物流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可从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共享这两个大类进行考虑,因此本部分主要从这两个層面对其进行展开讨论。

信息技术运用的价值创造。P.H. Ketikidis(2008)等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欧州东南部地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LSCM)中信息系统使用的现状,并使用SPSS对来自79个企业的相关内部数据进行分析,指出这些企业需增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提升企业长期创造价值的潜力。David J. Closs(1997)等对物流信息系统(LIS)与物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LIS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信息传递,并提升物流系统的综合能力。Peter Edwards(2001)等提出互联网和其他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供应链内部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新业务的扩展,以增加供应链创造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A Gunasekaran(2004)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公司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在增强物流供应链的灵活性的同时提升供应链的响应性,从而提升供应链的应用价值,并提出IT在SCM中的应用建议。John L.Kent(2003)通过建立关系信任、关系承诺、关系依赖、长期关系取向四个行为结构,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证明供应商增加组织间信息技术投资对物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atricia J. Daugherty(2005)等对影响逆向物流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排查,指出改善逆向物流绩效的关键是增强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即通过信息技术持续优化逆向物流的处理流程,实现对逆向物流绩效的改善。

在理论观点层面,S Dong(2009)等在资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结合信息技术、企业绩效的关联概念模型,并使用742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信息技术是驱动供应链运行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如何提升信息技术使用价值的建议。Mani Subramani(2004)从组织学习与行动理论出发,提出了供应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SCMS)使用效益的模型,证明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及库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蒋宁(2015)指出供应链的运营及管理必须对接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并阐明了供应链信息聚合中价值创造能力形成的机理,提出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聚合有助于提升供应链运营管理的价值。陈永平(2017)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末端配送进行优化,并结合各种信息技术打造物流末端配送综合平台,通过从运营环境、成本控制、运力资源等方面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使其在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末端配送服务质量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末端配送需求,

信息共享的价值创造。Lee, H(2000)等通过构建两级供应链模型,分析得出信息共享能够增强供应链利益的驱动因素,从而供应链能够获取更多超额利润。Cachon, G(2000)设定一个供应商,N个相同的零售商和固定的随机消费者模型,对模型库存信息在两种不同策略(信息不共享与信息共享)下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比后发现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平均成本下降了2.2%,并且在缩短其交货期的同时也降低了订单处理成本。Zhenxin Yu(2001)等阐明了企业对供应链其他成员实施信息共享后能改善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并指出其能削弱“牛鞭效应”、弥补供应链在分散控制中的相关缺陷,提出了在不同信息共享方案下供应链内部不同类别成员的最佳库存政策,及在分散控制型供应链中提高信息共享的力度会使供应链绩效达到帕累托改进。Lin, F.R(2002)等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证明企业之间共享的信息越详细,企业遇到的需求不确定性情况的频次越低。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Sahin, F(2005)采用数学建模和开发模拟程序研究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的影响,发现信息共享在供应链流程上能显著降低成本。Fawcett, S.E(2007)等则从供应链团队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信息共享有助于创建内聚的团队,从而提升供应链的运营绩效。Honggeng Zhou(2007)等发现信息共享能够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并通过对自125个北美制造业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有效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供应链绩效。张德海(2008)等建立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体系,使用修正的格罗夫斯机制设计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提出了信息共享的新思路,对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生存、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些学者认为信息共享创造价值的成果与共享水平的高低有关,如Yi Tao(2016)等设定二级供应链模型,评估在不同信息共享水平下,制造供应中断对供应链运行的影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模拟仿真,证明信息共享有助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Yu meng(2016)建立知识和其他信息在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中的应用模型,分别对信息进行一次和多次共享情况的讨论,提出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在不同信息共享频次下进行价值创造的战略。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知: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价值创造的研究集中在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等其他信息技术、信息共享这两方面,在对信息技术进行价值创造的研究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居多,采用不同的理论观点来构建概念模型,以此对价值创造的研究进行分类。从信息共享方面展开研究时,主要通过对实施信息共享前后及不同的信息共享水平下创造价值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对其价值创造的成果进行验证。以上研究分别从多个研究视角证明其创造的价值具有多样性。

(三)物流供应链协同方面的价值创造

Lambert提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协调供应链成员相互依赖的流程活动,其能缓冲需求变化性和库存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供应链成员进行协调,能使供应链和谐运作,由此看出协同也是保证物流供应链正常运作和再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关于物流供应链协同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文献分析,拟定从定量和定性两个不同的层面来对其创造的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定量研究。Vereecke A(2006)制定了供应商和客户协作绩效改进的假设,并使用因子分析和线性统计模型对374家公司的数据其进行相关性和方差分析,证明与供应商开展协作能够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时间。Qu WG(2015)使用统计包对9380家企業的数据集进行多层次分析,从协作预测等维度证明不确定性和社会信任对供应链协作(SCC)有直接影响,并从协同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的维度对SCC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Zacharia ZG(2009)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多个不同行业供应链的内部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EM分析得知与供应商进行良好协作能够提升其合作关系,并能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竞争地位、组织绩效、盈利能力等。Adams FG(2014)等对来自各行业的282个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测试他们企业内协作、集成、内部协调间的关系,证明协作和集成相互作用可形成更高级的资源,且二者通过协同可共同提升企业绩效。Sunny R. Igwe(2016)采用分层抽样、调查问卷对210家啤酒厂的经销商和零售商收集数据,利用SPSS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增强物流供应链的协同能提升其按时交货能力。

Mei Cao(2010)对美国不同制造行业的公司进行网络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探讨供应链协同的优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通过发挥与合作伙伴的协同效应能提升企业流程效率等其他方面的绩效。宋远方(2012)基于企业间关系治理理论综合探讨供应商协同价值创造服务对服务型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及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验证,证明供应链协同能提升合作绩效。

定性研究。Wang等学者的研究指出供应链流程协同下的多边合作,能够使供应链各成员获得巨大的流程柔性和比较成本优势。Simatupang, T.M(2008)等设计基于一个五要素的供应链协作架构,并证实这种协作设计有助于供应链内部成员开展有效合作。Stank, T.P(2001)等研究供应链内部企业与供应链成员增强协作时发现,他们在增强协作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物流服务绩效。Rachel Duffy(2004)通过构建供应商关系框架,并对英国零售商和新鲜农产品供应商发展合作关系进行探讨并进行经验性测试,指出增强与供应商协作可以提高零售商的财务业绩。

Vachon, S(2008)等考察供应链中的环境协作活动对制造业绩的影响,通过对北美制造商的调查,对多方向合作下的制造绩效进行实证评估,结果显示供应链上游实施环境协作与流程绩效紧密相关,而下游协作与产品绩效相关。Mei Cao(2011)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揭示供应链协同优势的性质和特点,将供应链协同优势概念化为五个维度,并证明实施供应链协同有助于提升公司业务绩效。Seok, H(2014)基于制造商的角度,研究供应链网络中同一水平的制造商之间,长期进行物流和其他能力协同共享(CCS)的合作情况,并证明了这种横向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商的销售损失,并能发挥企业生产长期能力。SY Wee(2016)等对中小厂家进行供应链协作的文献进行综述,指出供应链中小厂家基于物流的角度主要从联合知识创造、联合决策、目标一致、激励共享等方面进行协作,这种协作能使供应链成员增强互动,实现互利互惠。

对于实施物流供应链协同进行价值创造这个课题,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艾超(2013)指出供应链中的企业需要加强协作,构建统一的供应链协作模型来提高管理效率,使其为顾客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同时最大化企业的利润。杨利军(2013)强调物流供应链成员的协同属于跨组织的协同,成员要以客户为导向,实行风险分担、利益共享,使供应链系统的运行共赢。戴建平(2015)提出物流供应链的协同能力能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互补性资源,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获取超额利润。

高志军(2015)通过对高端物流服务进行研究,提出高端物流服务协同价值的创造机理,指出高端物流服务商应以关系质量为基础,增强高端物流网络系统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实现协同价值的创造和提升。骆温平(2017)采用系统协同理论,通过建立流程协同的供应链多边合作模型,指出物流供应链内部成员如何通过流程协同获取多边合作下的彭罗斯金,这对在经济理论下研究协同的价值创造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从上述文献总结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对物流供应链协作创造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绩效价值和其他方面的价值,但此类文献进行研究时受研究工具及协同过程中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致使其对于价值创造的量化研究不多,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

物流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的概念模型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总结,物流供应链价值创造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物流供应链在运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以供应链的共同目标为导向,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循环完成价值创造活动。从物流供应链集成的角度来说,其内部成员之间的集成会让内部成员的联系更为紧密,使组织内部的沟通更为通畅,其通过借助三流的循环对组织内成员进行信息、功能及战略性资源的互补性整合,从而实现价值创造。从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信息共享的角度来讲,物流和资金流流动伴随着信息流,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来对企业进行价值创造。而信息共享作为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工具,通过对供应链结构进行优化,协调结点企业并增强彼此互信,以此对供应链网络实现价值创造。从供应链协同的视角出发,供应链内部三流的循环增强了成员之间的协作,并通过形成标准化的协作模式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通过发挥供应网络系统的协同效应,实现供应链整个网络的价值创造。

结论及展望

目前物流供应链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价值创造这个命题已经成为企业运营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通过借助各种研究方法,對实施物流供应链能够创造价值进行了有力的证明,又从不同的方面对其创造的价值进行了细化,并且也有学者从协同等方面对其价值创造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化了物流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的研究内容。但以上研究从整体上来说还有些不足,目前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大多只从物流供应链管理内容实施的单个方面进行研究,较少文献对不同行业的背景的物流供应链进行分类研究,也没有文献从物流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展开其对价值创造的研究。

物流供应链的价值创造由于受到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认为未来对物流供应链进行价值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在对物流供应链进行价值创造的研究时,应多结合不同的理论:如网络经济效应的规模效益理论、区域系统理论等,通过基于不同的理论层面对其价值创造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其进行价值创造的途径。同时研究其在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不同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的价值创造,以此来推动区域物流供应链的发展。

由于不同行业下物流供应链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其价值创造的途径、模式、机理区别较大,因此可以对不同行业的物流供应链进行分类,依次对其进行研究。并通过厘清物流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的构成要素,以此形成具有通用基础的研究框架,这样有助于对该研究的细化,使研究更加深入。

对于物流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应加强量化研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实施过程中的不同模块进行仿真模拟,并对其创造的成果进行分类比较,这种定量化的研究可以让物流供应链的实施更具说服力,能进一步的推动其在企业间的实施。

由于物流供应链表现为网络状的复杂系统,其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涉及的约束因素较多,因此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思考其进行了那些方面的价值创造,并考虑在不同的约束因素下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创造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永平,李赫.大数据时代物流末端配送、消费体验需求满足及其价值创造能力提升[J].财经论丛,2017(1)

2.张德海,刘德文.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3.宋远方,宋华.协同价值创造能力对服务供应链关系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5)

4.艾超,谢忠.协作在供应链管理价值创造中的关键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3(8)

5.杨利军.分散型决策结构下供应链协同实现机制的理论探讨 [J]. 科技管理研究,2013(15)

猜你喜欢

价值创造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基于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增长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讨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浅谈价值创造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