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军中的大鼻子
2018-06-26卜键
卜键
对于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朝君臣外示镇定,内心的确有几分急切,原因在于噶尔丹正在兴兵作乱,渐渐杀向东北,成为康熙帝的心腹大患。
生来就野心勃勃的噶尔丹,出身可谓高贵,禀赋学识亦不同凡响。他是蒙古瓦剌部也先(曾俘获明英宗)之后裔,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先后随四世班禅与五世达赖学习佛法,同时苦练密宗功夫。康熙九年(1670)秋,准噶尔内乱,掌权的僧格(噶尔丹之兄)被杀。他迅速返回故乡,将哥哥那些逃散的部属召集起来,虽只有千余骑,却勇敢地向对手发起进攻。噶尔丹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杀入敌营,毫发无伤,一时有神佛转世之说。以后十余年间,噶尔丹一统卫拉特各部,被五世达赖授于“丹津博硕克图汗”称号,马鞭所指,南疆的叶尔羌汗国,中亚的哈萨克、布鲁特、吉尔吉斯等相继而下,“攻取降服者一千二百余城”。就这样,在古老中华的西域,在少年康熙亲政未久,一个空前强盛的“准噶尔汗国”突然崛起。
清人绘《北征督运图》册页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讨伐噶尔丹时,为充实军需,特遣内阁学士范承烈督运西路大军的军粮。此套图册根据范承烈运送军粮的经历绘制
噶尔丹对清朝表面上臣服,频频派贡使与商队往来,私底下已有“并吞四极,窥视中原”之心。他的基本路数是结交勾连俄罗斯,由西向东,逐步统治整个蒙古地域,然后再与清廷对决。康熙帝第一次发兵进剿雅克萨时,准噶尔骑兵相距还远;当清军再次围打该堡,噶尔丹率3万大军侵入漠北,击溃喀尔喀部,大量蒙古贵族与百姓被迫南逃,漫山遍野而来,使奉旨与俄人谈判的索额图无功而返。正是噶尔丹这背后一刀,致使在贝加尔湖一带阻击俄军的蒙古土谢图汗仓促撤兵,也给中俄的边界谈判带来无形压力。我们知道,康熙帝本计划拿下雅克萨后接着收复尼布楚,后来改变主意,主要应是这一原因。玄烨已经决心剿灭噶尔丹,与俄罗斯尽快缔结和约,既避免两面作战,又能化解对手的一个强援,无疑是一种智慧的战略抉择。
从今天所能见到的中俄两方面史料,可证俄国谈判大使戈洛文与噶尔丹确有勾结,即便在两国签约后仍保持联络。乌兰布通决战中,曾参与尼布楚会谈的一等公佟国纲率骑兵冲阵,即是被俄制滑膛枪击中身亡。噶尔丹战败遁逃,不久又传来“噶尔丹向俄罗斯请兵,冬季复来”的消息。康熙帝下旨与俄国人挑明,兵部拟稿,写道:噶尔丹无故在边境作乱,经朝廷大军剿杀,嫌疑仓皇败逃。此前就有人见到噶尔丹兵中有你们的十几人,这次又听说他要去俄国借兵。你我两国既签订和约,应该不会援助叛军。倘若俄国认为噶尔丹势大,不可不援,那就随你的便吧。这封外交信函译成俄文、蒙文、拉丁文,一式三份,以索额图的名义发出,由理藩院派出一名章京驰送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再送达尼布楚。
此时的尼布楚督军已换为戈洛文使团成员、莫斯科火枪兵上校斯克里皮增,他认真接待了清朝信使,答应进行调查。次年4月,斯克里皮增致函索额图,说是一年前确有人持噶尔丹书信来此地,经过翻译,方知噶尔丹向沙皇请求援兵,相约共同讨伐喀尔喀,并请尼布楚督军“拨派熟悉地形、又通语言者二三人前往”,但没有拨兵,并告知已与中国议定边界条约。他承认派过3个人为噶尔丹来使带路,也承认先前由伊尔库茨克派遣10人往噶尔丹大营,却说这些人是去做和解工作的,曾被噶尔丹扣留,现已经回到尼布楚。此时戈洛文尚未返回,斯克里皮增的回复,当是二人商量后的标准答案。
不知是出于有意无意,斯克里皮增还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噶尔丹曾在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之间居住过,距尼布楚不远,更是逼近黑龙江上游索伦之地。他没有说明何时在此与待了多久,也不会讲噶尔丹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推测应与两国签约同时或稍前。没准正是戈洛文留的一个后手,一旦与清军打起来,可以召其相助。噶尔丹军中的罗刹仅仅是向导和信使嗎?鬼才会相信。
康熙三十三年(1694)七月,宁夏总兵王化行密奏:属下千总带领一名关外来的蒙古人朝章素来报告边情,说是在察哈尔阿喇蒲坦处,见到噶尔丹差人,告知已起兵前往板城,阿喇蒲坦随即带兵往板城会合。朝章素说他没有见到噶尔丹,也不知他有多少兵马,“闻得他带有大鼻子同去”。王化行是陕西人,武进士出身,熟知兵法,精悍有谋略,曾任台湾、襄阳、登州等地总兵,正是为了防范噶尔丹,一年前将他调任宁夏。大鼻子,我国东北百姓对俄国人的俗称,朝鲜史料中又叫“大鼻鞑子”,可见流传之广。王化行约束部伍甚严,侦骑四出,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命各营戒备,同时密报上司与飞奏朝廷。
三十五年(1696)正月,康熙帝决心剪除噶尔丹,再次御驾亲征。清朝大军分作三路:中路为大清精锐前锋营、火器营等,皇上亲自统领,出张家口一直向北;西路为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提前自京起行,赴归化城与孙思克所率陕宁兵会合;东路为萨布素所领黑龙江、盛京与吉林骑兵。约期4月下旬会师于土喇(今蒙古国境内)。为在火力上能压倒敌人,玄烨预备了充足的大炮,仅西路军一部就配备了“冲天炮3门、神威炮10门、景山制造子母炮24门、江南炮55门”,后又命兵部增加新造炮8门,连炮手一起驰送费扬古。
其时严冬未消,越往北寒意越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出师?大约还在于易于穿越河流和搜索敌人。而行军之艰,实也超出想象。路上缺水缺粮,西路军竟有近千人死于冻饿,以至于误了会师日期。中路的情形略好一些,康熙帝命将士每日一餐,自己也与大家同甘共苦。穿越沙漠后,东西两路都未能如约会合,又传来噶尔丹自沙俄借兵2万的消息,大营弥漫着惶恐气息,索额图等人力劝回师,被皇上严词拒绝。玄烨是个坚定而又谨慎的统帅,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吓退敌人,派出使者与几名准噶尔俘虏,命噶尔丹前来会盟。噶尔丹还不相信康熙帝会亲自抵达,从山顶望见御营黄幄龙纛,又见清军鳞次翼张而进,整齐严密,肃然无声,越过山谷河流徐徐推进,顿时吓破了胆子,丢弃辎重器具,连夜遁逃。所谓借得俄罗斯兵2万,不知是他自己吓唬人,还是玄烨近臣捏造,总之纯属胡扯。经过几年观察,估计俄国人已看出他成不了气候,加上索额图的揭露抗议,将原先派的一些大鼻子,也都要回去了。
康熙帝不战而胜,胜在使敌人军心动摇。他派出领侍卫内大臣马思喀为平北大将军,率领前锋营、火器营与亲随护军,凑足20天口粮,继续跟踪追剿。都统巴浑德、齐世,护军统领鄂克济哈为参谋,还有一大帮都统、护军统领、副都统随征,真是旌旗招展,将领如云。十余天后传来捷报,西路军在昭莫多大胜敌军,斩首3000多级,其中有噶尔丹之妻阿奴。那是另外一段故事,是清军的一次大胜,但噶尔丹再次脱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