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SAR影像直接与间接正射校正方法比较
2018-06-26李艳艳胡昌苗单小军
李艳艳,唐 娉,胡昌苗,单小军
1.中国科学院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1 引言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其侧视成像的成像机理,SAR影像的质量受地形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理解与应用,因此,需要对SAR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处理来消除几何变形[1]。SAR影像正射校正是消除由于侧视成像和复杂地形引起的变形,使其具有真实地理位置和地表信息的过程[2]。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构建距离-多普勒(Range Doppler,RD)模型对SAR影像进行正射校正[3]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方法,根据出发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校正方法和间接校正方法。直接校正[4-7]是从SAR成像几何空间坐标出发,通过RD模型直接解算出每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大地参考空间坐标,完成校正工作;间接校正[8-11]是从大地参考空间坐标出发,通过RD模型解算出每一个像元对应的模拟SAR影像坐标,生成模拟SAR影像,再通过模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的配准,进而建立SAR成像几何空间坐标与大地参考空间坐标的映射关系,间接完成SAR影像的校正工作。
已发表的关于SAR影像正射纠正的文献,大多集中于自身模型原理与应用方法的阐述,对于两种方法校正效果与适用性的比较分析,鲜有文献进行论述。因此,本文将利用同一地区DEM数据对两种方法的校正步骤、校正效果与精度进行分析比较。
2 RD模型简介
RD定位模型是根据SAR影像的成像机制,对SAR影像进行定位的方法。对于斜距影像上任意一点,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N为方位向视数,PRF为SAR的脉冲重复频率,R0是SAR近地点斜距,Mslant是SAR影像的斜距分辨率,均可在参数文件中读取;t为当前时间;R为卫星和地面点之间的斜距。
实验中的卫星轨道记录在地心旋转坐标系(ECR)中,地面点相对于坐标轴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零,因此建立RD模型如下:
其中,(XS,YS,ZS,VX,VY,VZ)为卫星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X ,Y,Z)为地面点P的三维位置,fD为地面点P的多普勒频移,λ为雷达波长。
式(2)的第一个公式是距离公式,几何意义是地面点P坐标位置分布在距离卫星为R的圆上。第二个公式是多普勒频移公式,如果 fD已知,其几何意义表示为一簇双曲线(多普勒曲线)。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这些曲线相对星下点呈不对称分布[12]。
3 直接校正与间接校正
3.1 直接校正
对于直接校正方法,是从SAR成像几何空间坐标(x ,y )出发,根据公式(1)、(2),直接计算出每个像元对应的地面点坐标(X ,Y,Z ),完成正射校正工作,主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13]:
(1)从SAR影像读取行列坐标(x ,y),根据SAR的头文件,进行卫星轨道的拟合,解算出卫星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根据公式(2)的两个公式构建模型函数记为F1(x ,y,X,Y,Z)和F2(x ,y,X,Y,Z ),建立线性化的RD模型,C⋅ΔG-l=0,其中l=[F10,F20]T,ΔX,ΔY 分别为X、Y的坐标改正量,F10,F20分别为F1,F2的初值,建立误差方程式,V=C⋅ΔG-l,记V=[VF1,VF2]T,对误差方程式建立并求解法方程式,可求得地面点平面坐标改正量 ΔG=(CTC)-1CTl,最终得地面点平面坐标为:X=X0+ΔX,Y=Y0+ΔY,其中(X0,Y0)为地面点平面坐标初值。在已知DEM中,由平面坐标(X ,Y )通过双线性内插求得地面点高程Z,给定阈值T,若| Z-Z0|>T,则将内插的高程作为高程初值,重新迭代计算平面坐标,否则终止迭代,求得地面点空间直角坐标( )X,Y,Z ,并通过坐标系转换为大地坐标,其中,B为大地纬度,L为大地经度,H为大地高,使用最近邻法确定影像灰度值。
(3)遍历SAR影像,生成处理前正射校正影像。
(4)以上生成的处理前的校正影像中存在大量的未被赋值的像元,即“空洞”像元,平坦区域零星点缀,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呈现大面积的空洞像元,之所以产生空洞像元是侧视成像迎坡像元叠加压缩造成的,地形起伏越大的地方,叠加压缩的效应越显著,空洞区域越大。首先对处理前校正结果影像进行3×3邻域的内插处理,零星空洞的像元处理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对于大区域的空洞像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处理的原则依然是借附近像元的值进行填充,只是内插邻域会根据空洞区域的面积自适应变大。具体处理的步骤如下:从SAR影像空间出发,对于每一个像点坐标,解算出像点坐标所对应的地面点坐标,和以上工作不同的地方在于灰度值的确定,此时要判定校正影像中B、L所在像元周围的一片区域K×K(如10×10像元)灰度值是否为零,同时判定SAR影像像点坐标(x,y)的灰度值是否大于某一限定值T1(如200),若校正影像中B、L所在像元周围的一片区域K×K内某一像元灰度值为零,同时SAR影像像点坐标(x,y)的灰度值大于限定值T1,则将像点坐标(x,y)的灰度值赋给此像元,不断调整区域大小,直至所有空洞像元都能被赋值。这样即可生成处理后的正射校正影像,并对校正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分析。
流程图如图1所示。
3.2 间接校正
对于间接校正方法,是从地面点空间直角坐标(X ,Y,Z )出发,根据公式(1)、(2),计算每个像元所对应的模拟SAR影像的坐标(x ,y),生成模拟SAR影像,建立地面点与模拟SAR影像的映射关系;再通过模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的配准,建立模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的映射关系,进而建立地面点与真实SAR影像的对应关系,间接完成校正工作,主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14]:
图 1 直接校正流程
(1)从DEM影像读取地面点大地坐标( )B,L,H,并通过坐标系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 )X,Y,Z。
(2)建立RD模型,对公式(2)稍作变形,构建函数其中,VS为卫星速度矢量,组成元素为(VX,VY,VZ),rS为卫星位置矢量,组成元素为(XS,YS,ZS),rP为地面点位置矢量,组成元素为(X ,Y,Z )。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函数,从t=0开始迭代,给定阈值T,若g(t)>T ,则 Δt=-g(t)/g′(t) ,t=t+Δt,重新迭代,否则结束迭代,返回t,再利用t计算斜距R,根据公式(1)以及t,R值求得对应的模拟影像行列坐标(x ,y),使用双线性内插法确定影像灰度值。
(3)遍历DEM,生成模拟SAR影像。
(4)模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配准,建立模拟SAR与真实SAR的映射关系其中,is,js为模拟影像坐标,ir,jr为真实影像坐标,a,b,c,d,e,f,g,h为拟合得到的系数。
(5)采用双线性内插法确定每一地面点所对应的灰度值,生成最终的正射校正影像,并对校正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分析。
流程图如图2所示。
4 实验比较
4.1 实验数据
图2 间接校正流程
为了对两种方法的效果与精度进行分析,采用日本富士山地区的ALOS-2 PALSAR-2影像和SRTM 30 m分辨率的DEM(来源于USGS网站,http://earthexplorer.usgs.gov/)进行了实验。
由于单视复数据(Single-Look Complex,SLC)图像数据中包含大量的斑点噪声,为了降噪,提高辐射分辨率,同时兼顾DEM的分辨率,对SLC影像进行了方位向5视,距离向2视处理,多视处理后的影像见图3,影像大小为4 642×3 748,分辨率为14.2 m(方位向)×5.72 m(斜距向),入射角为31.1°,因此对应的地距向分辨率为11.1 m。
图4为该地区的DEM,为了兼顾SAR影像的分辨率,对DEM进行了两倍过采样处理,有4 746×4 684个格网点,格网大小为15 m,高程范围是0~3 759 m,DEM与SAR影像区域并不完全重合。
图3 PALSAR-2影像
图4 DEM影像
4.2 正射校正结果对比分析
间接校正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先基于DEM进行影像模拟,建立DEM格网与模拟SAR影像间的映射关系,图5为生成的模拟影像,从影像上可以看出,平坦区域纹理信息较弱,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纹理信息很明显,和真实SAR影像极为相似。模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进行自动特征点的检测与匹配,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建立模拟SAR影像与真实SAR影像之间的仿射变换关系:
其中,is为模拟影像横坐标,js为模拟影像纵坐标,ir为真实影像横坐标,jr为真实影像纵坐标。
根据两个变换关系就可以建立真实SAR影像与DEM格网间的变换关系,从而将SAR影像校正到DEM所在的地理空间。
而直接校正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直观,从SAR影像空间出发,建立RD模型。依据DEM辅助数据,直接计算出所对应的地理空间坐标即可,但处理前校正影像如图6所示,存在大量的未被赋值的像元(称为空洞像元),平坦区域零星点缀,图7所示,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呈现大面积的空洞像元,图8所示,这就需要对初步校正影像进行进一步处理,生成最终校正影像。
图9给出了间接校正后的校正影像,图10给出了直接校正处理后影像,图11为崎岖区域局部放大图,图12为崎岖区域局部放大图,图13为平坦区域局部放大图,图14为平坦区域局部放大图。
对比图9和图6,发现两者纹理基本一致,但辐射值相差很多,尤其是地形变化较大的区域会更加明显,如图11、图8所示,由于SAR影像侧视成像的成像原理,SAR影像中存在叠掩、阴影、透视收缩等现象,直观的表现就是迎坡被压缩,且辐射值是多个值的叠加值,会很大。间接校正的过程中,是从DEM空间出发,在SAR影像中寻找其对应点,并将其辐射值赋给校正影像。因此,校正影像中不会出现“空洞”像元,且迎坡会被赋予SAR影像中叠加后的辐射值,普遍偏亮,高于真正的地表辐射值。而在直接校正过程中,由于是从SAR影像空间出发,寻找正射影像中所对应的坐标,又由于SAR采用的是侧视方式按距离方向进行数据采样的,即按地面目标到飞机平台的距离进行等间隔采样,而正射校正是要按高度方向在水平面上进行等间隔采样,因此将SAR的侧视方向转换成正垂直水平面的方向,会造成采样不均匀,如图8所示,迎坡方向会出现欠采样[15],表现为空洞,在地形变化很大的区域,即使经过内插处理,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图12为本文处理后的结果,可以看出处理方法可以较为正确地反映地表信息,但难免会有一些不准确现象。
图5 模拟SAR影像
图6 直接校正处理前影像
图7 直接校正处理前子影像
图8 直接校正处理前子影像
图9 间接校正影像
图10 直接校正处理后影像
图11 间接校正子影像
图12 直接校正处理后子影像
图13 间接校正子影像
图14 直接校正处理后子影像
在平坦区域,如图13和图14所示,两种方法均较好地反映了地表信息。由于本文选取的区域既有平坦区域,又有崎岖区域,在间接校正过程中,模拟SAR与真实SAR进行特征点检测与匹配时,即使平坦区域没有太多的纹理信息,但在整体环境的约束下,也得到了不错的校正效果,但当平坦区域范围很大时,由于模拟影像纹理信息不明显,间接校正的方法就难免显得有些逊色了。
4.3 正射校正精度比较
采用正射校正后的分辨率为4.78 m的光学影像作为参考基准,在研究区均匀选取18个明显地物点作为检验点,分布情况如图15所示,在校正的SAR影像上和卫星影像图上都能准确识别。分别读取每一个检验点在校正SAR影像上的坐标和卫星影像上的坐标,并计算两者的坐标差,结果如表1、表2所示,由于校正影像与内插后的DEM分辨率相同,均为15 m,将表1、表2中的距离与方位向坐标差换算成以像元为单位,并用图(图16、图17)的形式更直观地显示两种方法检验点的精度结果。
图15 检验点分布情况
图16 间接校正精度
图17 直接校正精度
对比图16和图17可以直观地看出,间接校正的精度整体要较好于直接校正,根据中误差公式M=计算得,间接校正中检验点的中误差为0.62像素,直接校正中检验点的中误差为0.95像素,其中M为中误差,N为检验点的个数,Δx为距离向坐标差,Δy为方位向坐标差。由此可以得出:间接校正结果较优于直接校正,但两者差别不大。这与理论也相符,由于间接校正有配准的过程,也相当于一次精度优化的过程,而直接校正没有经过配准的过程,因此间接校正结果会较优于直接校正结果;至于两者差别不大,是因为两种方法采用的是相同的数据集、相同的定位模型,且ALOS-2卫星有偏航导引姿态控制,使得卫星轨道精度很高,这对于影像质量和定位模型精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两者差别不会很大。
表1 间接校正精度检验表
5 结束语
直接校正方法是从SAR影像空间出发,直接计算所对应的真实地理空间坐标,相对来说较为直观,校正结果中出现很多“空洞”像元,地形复杂的区域尤为明显,需要对影像进行进一步处理,平坦区域可以较好地反映地表信息。间接校正是从真实地理坐标空间出发,经过影像模拟、匹配、校正,生成最终的正射影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校正结果中没有“空洞”像元,地形复杂的区域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地表信息,但当平坦区域范围很大时,由于模拟影像纹理信息较弱,进行特征点检测与匹配时就显得有些困难,校正精度也难免会受到影响。从实验影像校正精度来看,间接校正结果较优于直接校正,但差别不大,两种方法均可满足常规SAR正射校正精度的需求。因此,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由于本文只对ALOS-2 PALSAR-2一种传感器一景影像做了实验,可能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后续的研究将是对多种传感器多景影像做实验,来佐证本文的结论。
表2 直接校正精度检验表
[1]Zi W,Yun S,Chou X,et al.Ortho-rectif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R image in mountain area by DEM[C]//2010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2010:1-6.
[2]Yang B,Wang C,Zhang H,et al.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resolving methods in SAR image ortho-rectification based on G.Konecny model-art.no.67871P[C]//Proceedings of SPIE,2007,6787.
[3]Toutin T,Wang H,Chomaz P,et al.Ortho-rectification of polarimetric radarsat-2/RCM data with accurate lidar DSM[C]//2012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2012:5880-5883.
[4]尤红建,向茂生.机载干涉雷达数据的直接地学编码处理[J].现代雷达,2006(1):38-40.
[5]尤红建,丁赤彪,向茂生.机载高分辨率SAR图像直接对地定位原理及精度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8):712-715.
[6]魏钜杰,张继贤,黄国满,等.面向西部测图困难地区稀少控制下的TerraSAR-X影像快速正射纠正[J].遥感信息,2010(3):43-49.
[7]陈尔学,李增元.分析法和数值解算法相结合的星载SAR直接定位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8):1105-1109.
[8]Xu L,Yang W,Pu G.Ortho-rectification of satellite sar image in mountain area by dem[J].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4,26(2):145-148.
[9]Zhang G,Qiang Q,Zhu X,et al.Ortho-rectification of satellite-borne SAR image based on image simulation[J].Acta Geod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10,39(6):554-560.
[10]黄志杨,曹永锋.基于影像模拟的多山地区SAR影像正射校正[J].现代计算机,2015(24):21-25.
[11]王庆,曾琪明,焦健,等.基于DEM和查找表的高分辨率机载SAR图像正射校正[J].测绘通报,2013(11):10-13.
[12]张波,张红,王超,等.一种新的星载SAR图像定位求解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6(1):1-5.
[13]张红敏.SAR图像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
[14]敖祖锐.星载SAR影像模拟及其在正射校正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15]尤红建,丁赤飚,吴一戎.基于DEM的星载SAR图像模拟以及用于图像精校正[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6(1):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