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扶贫 银政联手推进
——农行内蒙古分行金融扶贫工作纪实
2018-06-26文/鲁娜
文/鲁 娜
农行内蒙古分行在兴安盟举行“金融支持妇女发展行动计划”落地现场签约活动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农行内蒙古分行在有效解决广大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牧民贷款难、贷款贵的瓶颈问题方面,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推进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持续加大金融扶贫资金供给和投放力度。
金融扶贫坚定脱贫信心
农行内蒙古分行发挥金融扶贫攻坚力量,始终致力于为脱贫志向坚定、珍惜个人诚信、脱贫意愿强烈的广大贫困农牧民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力量扶贫又扶志。
“过去我家只靠仅有的10亩地生活,一家四口入不敷出,孩子教育都成问题。贫困户这个帽子经常让我抬不起头来,我浑身是劲,为什么就不能靠自己养活家人呢?”祁发说“贫困户”三个字声音总是压得很低。
祁发是扎兰屯市大河湾镇大河湾村村民,因为家庭收入低,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他挺能干,脱贫有志气,很想做些事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脱贫志气立不起来。
2013年11月,农行内蒙古分行与自治区扶贫办签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协议,各级农行及政府部门快速跟进,扎兰屯市扶贫办将祁发纳入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扶持对象,推荐到农行扎兰屯市支行。农行的“三农”客户经理经过调查,给祁发发放了为期3年、金额5万元的农户自助循环“富农贷”贷款。有了启动资金,祁发把自家的仓房改建成鸡舍,先后购买了2万只肉鸡鸡雏,除去成本当年就获利6万元,祁发从此成了农行的忠实粉丝。
祁发经过两年的养鸡积累,生活渐渐富余。他在院内新建了猪舍,用养鸡的回笼款购买了100只猪仔,4个月后又添加了100只猪仔,之后每隔三四个月购进一批,六七个月就会出栏一批。祁发兴奋地说“现在我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跟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
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五原黄柿子
“多亏了农行的贷款,要不我也挣不了这么多钱,还是个贫困户。今年我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两个字祁发说的特别响亮。凭借金融扶贫好政策和一双勤劳的双手,过去抬不起头的祁发,现在说话腰板挺得直直的。
农行的金融扶贫贷款把祁发主动脱贫的志气彻底“扶”起来了。他特别注重个人信用,总是在贷款到期前就提前归还。用他的话说“不管啥时候,办啥事,诚信是立足之本。”祁发精明能干,他打算来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富农贷”贷款2018年即将到期,他希望农行继续一如既往给予他资金上支持。
让祁发脱贫志气立起来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是农行内蒙古分行与自治区扶贫办共同推进实施的金融扶贫创新产品,截至2017年末,“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项下贷款累计投放367.2亿元,提前完成300亿元协议投放计划。其中,累计投放到农牧户的“富农贷”341.03亿元,累计投放到扶贫龙头企业的“强农贷”26.17亿元。“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覆盖全区696个乡镇和6096个行政村,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分别为90.27%和56.65%,74万户(次)农牧户受益。农行内蒙古分行提供金融扶贫贷款,降低农牧民贷款准入门槛,助力有志脱贫的农牧民彻底脱贫。
支持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带动贫困农牧户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在不断深入提供金融扶贫服务中,农行内蒙古分行意识到,没有脱贫产业支撑,脱贫始终缺乏内生动力,必须通过产业和项目带动精准扶贫,才可能彻底脱贫。
农行内蒙古分行提供贷款资金,积极支持“有基础、有示范、有市场”的扶贫产业和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就业或参与产业链生产等方式脱贫。截至2017年末,已累计投放扶贫产业和项目贷款46.71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23万人(次)。
赤峰塞飞亚集团公司是依托养鸭产业致富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2017年末,农行内蒙古分行已累计向其投放贷款30.50亿元,支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肉鸭前五强企业。为帮助产业链上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行与该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走访全部3000多户养殖户,对有困难的养殖户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资金难题。通过支持塞飞亚公司,直接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71人(次),人均增收1500余元。在该公司覆盖的汐子地区,农牧民的脱贫率已达到55.22%。
驻村帮扶履行社会责任
在开展全面金融信贷扶贫的同时,农行内蒙古分行还履行社会责任,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从2011年开始,积极参与兴安盟扎赉特旗靠山嘎查定点帮扶工作。围绕“产业带动精准扶贫,增加农牧户收入”,通过产业和项目扶贫、文化教育扶贫等积极措施,不断提升驻村帮扶地农牧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截至2017年末,农行内蒙古分行向靠山嘎查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1260万元,累计投放312户,投放余额144万元、44户。
农行帮扶工作队用心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先后给帮扶嘎查投入资金逾200万元,通过加强学习培训,积极扶持种植业示范户20户、养殖业示范户30户,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重点帮扶贫困户160多户,户均增收2100元;新建300平米文化广场一处,建立幼儿园、草原书屋、医疗站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牧民的文化生活;统筹规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连续三年为帮扶村751户、2091人缴纳新农合资金38万元,取得良好的驻村帮扶效果。■
农行贷款支助的企业育肥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