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实验法优选益肾涤浊丸的制备工艺
2018-06-26
1.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2.广东药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3.广东省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中山 528458
益肾涤浊丸是广东省名老中医梁宏正临证多年的经验方,具有清热解毒、通癃涤浊、祛瘀止痛、益肾补虚,主治急、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症,在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临床应用多年,疗效良好。方中黄柏有较好的清热燥湿泻火作用,《医学启源》引用《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脐中痛,补肾水不足”[1]。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小檗碱有较好的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丸剂的溶散时限已作为评价丸剂内在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丸剂特有的检查项目。因此本实验以小檗碱含量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试验法[2]优化益肾涤浊丸的制备工艺,可以较为全面的衡量工艺的合理性,得到疗效稳定、质量可控的制剂。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GZX-9246MBE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B-220恒温水浴锅(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BS-6G智能崩解试验仪(上海优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WS26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BY-800型调速糖衣锅(长沙湘劲机械);UV1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P225D万分之一天平(德国Sartorus公司)。
1.2 材料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批号:100080-201409,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磷酸二氢钾(AR,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乙腈(色谱纯,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超纯水(屈臣氏)。所用药材经广东药科大学田素英副教授鉴定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丸和溶散时限的测定 将黄柏、苦参、虎杖、黄芪、淫羊藿、菟丝子6味药加8倍水(浸泡10 min)回流2次,每次1 h,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20℃)的清膏[3],备用;粉萆薢等中药粉碎过100目筛的药粉,备用。用调速糖衣锅喷洒少量水进行起模,加大成型时喷洒黏合剂,将丸粒制成黄豆粒大小,进行整粒,盖面,干燥即得[4]。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丸剂溶散时限方法测定[5]。
2.2 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mol/L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0 ∶70),流速1.0 mL/min,波长345 nm,柱温:室温,进样量 20μL。
2.2.2 溶液的制备
2.2.2.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2.44 mg,用上述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至50 mL,得浓度为0.0488 mg/mL的溶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2.2.2.2 供试品溶液 按处方量等比例缩减后称取每份约为2.0g,加8倍量的蒸馏水,浸泡60 min,加热回流1.0 h,提取3次,将提取的药液浓缩并定容成50 mL。经纯化后精密量取5 mL用上述流动相定容成25 mL,充分摇匀后4000 r/min离心30 min,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2.2.2.3 阴性对照溶液 取处方中去黄柏的其他药材,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缺黄柏的阴性样品。
2.2.3 方法学考察
2.2.3.1 系统适用性实验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理论塔板数不低于4000。色谱峰与相邻峰之间分离度大于1.5(如图1所示)。
图1 盐酸小檗碱图表
2.2.3.2 制备标准曲线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2、4、6、8 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到刻度,在“2.2.1”项下方法分别测定,以对照品浓度(X)为横坐标,相应对照品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64389723.27x+218364.62,r=0.9993,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含量在4.88~39.04μ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3.3 精密度试验 精密取对照品溶液各20μL,按“2.2.1”项下方法重复进样 6 次,计算盐酸小檗碱的色谱峰面积。RSD为1.02%,表明本仪器精密度良好。
2.2.3.4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处方中药材粉末共 6 份,各2 g,按“2.2.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6份溶液,各取20 μL,在“2.2.1”项下方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色谱峰面积。计算RSD为1.60%,表明此方法重现性良好。
2.2.3.5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h,在“2.2.1”项下方法测定盐酸小檗碱色谱峰面积。计算RSD为2.5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2.3.6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11.7136 mg/g)供试品共 6 份,各1 g,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溶液,再分别精密加入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适当稀释后按“2.2.1”项下条件测定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6-7]。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1.28%。结果见表1。
表1 盐酸小檗碱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2.3 正交试验优选工艺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得出清膏相对密度、起模的粉水比例、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溶散时限、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故选择这4个因素做正交试验,以溶散时限、小檗碱含量为评价指标,按照L9(34)表进行正交实验[8-9],并按0.6∶0.4的权重系数对这 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见表2、3、4。
表2 因素水平表
表3 正交实验结果表
表4 方差分析表
由表3的结果可知,各考察因素对益肾涤浊丸制备工艺影响依次为:干燥时间>相对密度>干燥温度>粉水比例,且干燥时间对工艺影响较大。从表4看出各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从K值可知通过正交实验优选的益肾涤浊丸制备工艺的最优水平搭配为A3B2C1D1,即干燥温度为80℃,清膏相对密度为1.15,起模的粉水比例为1∶1,干燥时间为8h。
2.4 验证实验 按实验所确定益肾涤浊丸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干燥温度为80℃,清膏相对密度为1.15,起模的粉水比例为1∶1,干燥时间8h的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测溶散时限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均在1h内溶散,水丸光滑圆整,色泽鲜亮,大小均一,盐酸小檗碱含量(mg·g-1)分别为11.8925、11.2398、12.0078,平均为11.7134,RSD为1.54%。
3 讨论
泛丸的制备工序主要为粉碎、起模、成型、盖面、干燥[10]。益肾涤浊丸的原制备工艺也是用此工序,制备的成品符合中国药典中有关丸剂的规定,但没有进行最佳工艺优选研究,本次实验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以期得到高效实用的制备工艺。实验以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11-12],溶散时限是丸剂检查的必要项目,合理的溶散时限既能保证丸剂的稳定性,又能保证丸剂的吸收利用度。本次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次所制水丸的溶散时限全部符合规定。
从组方中可知小檗碱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中黄柏中的小檗碱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抗过敏、免疫调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因此本实验同时以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由验证实验可看出该工艺所得的小檗碱含量也较高。实验结果表明益肾涤浊丸制备工艺的最优水平搭配为A3B2C1D1,即粉水比例为1∶1,相对密度为1.15,干燥温度为80 ℃,干燥时间8 h。且各考察因素对益肾涤浊丸制备工艺影响依次为:干燥时间>相对密度>干燥温度>粉水比例。干燥时间与相对密度对工艺影响较大,二者有无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12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1998:953.
[2] 董如何,肖必华,方永水.正交试验设计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6):103-106.
[3] 范步高.相对密度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上海医药,2011,32(2):78-79.
[4]朱兴贵,李敏,张郑华,等.泛制法在医院浓缩丸制备中的运用经验[J].海峡药学,2015,27(1):9-10.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
[6] 刘川玉,邓俊刚,唐建红,等.金沙排石冲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3):29-33.
[7] 陈建龙,梁丽萍,赖岳晓,等.正交实验法优选金番止泻胶囊中多糖的提取工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3):39-41.
[8] 杨洪林,朱春林.正交试验法优选胆黄润肠丸制备工艺[J].中医药导报,2013,19(12):95-96.
[9] 贾科雷,刘维海.正交设计优化加味逍遥丸塑制法生产工艺[J].现代中医药,2011,31(1):63-64.
[10]刘旭.应用抗性淀粉起模泛丸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4):55-56.
[11] 陈天朝,康冰亚.影响丸剂溶出度的因素探讨[J].中医研究,2009,22(2):21-23.
[12]闫冉,李智慧,石森林,等.不同厂家桂枝获苓丸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多条溶出曲线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1044-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