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中型军民用飞机产业
——“2018中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发展高峰会”举办
2018-06-26彭健
文/ 彭健
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2018中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发展高峰会”聚焦大中型军民用飞机领域,旨在通过共同研讨大中型军民用飞机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航空工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大中型飞机产业在军民用领域的战略意义,推动大中型军民用飞机在航空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我国航空强国建设步伐。此次高峰会也是航空工业策划实施的“改革开放四十年,航空强国新时代”系列活动的首场。
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航空工业西飞、西安市人民政府、航空工业文化中心联合承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航空强国新时代——2018中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发展高峰会”在西安阎良举行。
“2018中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发展高峰会”特邀了航空工业总工程师汪亚卫、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中国商飞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总师杨志刚、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等航空界的重量级人物,聚焦大中型军民用飞机领域,就国家航空产业发展与军民融合、适航规章解读、前沿航空技术、大飞机关键技术和产业应用前景等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 航空工业总工程师汪亚卫为峰会致辞
航空工业总工程师汪亚卫在致辞中表示,加快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实施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承制单位,先后实现了运20大型运输机正式列装部队、AG600大型水陆两用飞机陆上首飞。在国产民机“两干两支”战略布局中,航空工业承担了涡桨支线飞机发展的主体责任。
汪亚卫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方面,将继续抓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型号研制生产,2018年,完成好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精心准备AG600大型水陆两用飞机水上首飞,完成新舟700飞机的设计发图并开始大部件制造,完成ARJ21批产飞机的生产交付任务,积极配合完成C919试验试飞,积极参与CR929宽体客机研制招标;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军民用机用户和供应商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大中型军民用飞机产业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基础科学、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服务贸易等多个产业体系的集成、带动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布局带来的集聚效应,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合作方共同携手,促进国家、地方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创新发展 军民融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指出,近几十年,航空工业实现了一系列重点型号的井喷式发展,从望尘莫及走到了望其项背。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创新能力。
他表示,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深入骨髓地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生命线,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领导干部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带领团队创新上,而不仅仅是呼吁创新,同时要建立能够激发团队的创新动力的体制和机制。
几乎每一家企业都自己的创新战略,但是,这种战略需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不断地“迭代”“滚动优化调整”。
关于创新方向,他认为创新就是创造用户需求,即军品设计就是要设计战争,民品设计就是要设计使用。在系统和成品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以及何种方法可以实现,然后进行反复迭代,以探索最佳实践方法。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当前可以创新的是应该赋予军品更多的商品化属性,引入更多的市场经济要素。同时,要探索国家战略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也是实现军民融合的必备条件之一。
领航科技 厚重实力
作为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运20飞机彰显了我国在大型运输机领域的厚重实力,而航空制造技术又是大飞机产业发挥引领作用的典型领域。中国工程院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运20飞机总设计师唐长红介绍了前沿制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复合材料的发展。
>> 杨志刚
>> 杨伟
>> 徐岗
他表示,航空工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航空工业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技术牵引性为例,除了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综合航电等技术外,航空工业的发展也带动着航空发动机等精密设备,以及机械制造、冶金、化工、材料、自动控制、电子信息、计算机、仪表等行业的技术发展。
唐长红认为,为了在挑战中进步,在竞争中生存,航空工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军民融合,拓展航空市场;二是转变观念,建立品质意识;三是脚踏实地,提升工业基础。
未来民机发展展望
由中国商飞研发设计的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于2017年5月成功首飞,这标志着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业正式加入了世界民机市场的竞争行列。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机进展顺利,双方研制团队正在制定飞机总体技术方案。今年4月,CR929机身和尾翼联合概念设计工作已经启动。
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在大型客机的预研领域做了大量前沿性的工作。中国商飞预研总师杨志刚展望了未来民机技术的发展。
他认为,随着当前各类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超声速飞机、复合材料飞机、电动飞机的研究进展和试验此起彼伏,因此未来的民用飞机将集更多的新构型、新能源、新技术于一体,如复合材料、3D打印、多电飞机、飞发一体化等,未来的飞机重量更轻、性能更好、发动机效率更高。此外,航迹优化也是未来民用飞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即根据当前的气候、飞机状态优化航迹。
空客升级与中国航空企业战略合作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大步迈向航空强国征程的第67年。空客进入中国之际,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之时。空客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认为,空客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空客在民用飞机领域与中国航空业界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85年,在首架飞机交付中国之后,空客公司的前身——法宇航就开始了跟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三十多年来,空中客车伴随着中国航空业共同成长。如今,共有1550多架空客飞机翱翔于中国的蓝天,占中国民航现役飞机总量的一半左右。同时,空客也与中国航空业建立起全方位、多领域、多维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项目,如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A330飞机交付中心、哈飞复合材料制造中心、H135直升机总装线等。
自2008年投产以来, A320天津总装线已完成总装并交付A320系列飞机超过360架。根据2018年1月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空中客车与中方合作伙伴签署的框架协议,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将逐步增产,预计于2019年初达到每月5架、至2020年初实现每月6架的生产目标,届时天津A320总装线的生产能力将提升50%。
>> 唐长红
>> 邱弢
>> 黄领才
建设新时代国产飞机适航审定系统
适航体系是我国大中型民用飞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我国民机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保证。虽然,C919已经成功首飞,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就能实现交付,但能否真正实现“ABC”的三足鼎立,还有待我国自主适航体系的完善与话语权的提升。
2017年是开展适航审定工作30周年。民航局适航审定中心西安审定中心主任邱弢介绍,经过30年发展,适航理念实现了从“要我适航”到“我要适航”根本性转变,适航审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适航攻关专项方案深入落实,适航人员机构建设继续推进。
近期,适航审定系统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内航空工业发展,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新举措:
第一、全面开展C919和ARJ21飞机适航审定和管理,服务好C919飞机型号取证和ARJ21飞机设计改进取证,做好ARJ21飞机生产质量监管。稳步推进新舟700飞机适航审定,关注新舟60机队运行中的工程问题,保证运行中的安全管理。积极开展AG600飞机适航审定,强化项目管理,推动审查工作。
第二、加大对国产航空产品支持力度,促进国产航空产品不断改进和发展,推动国产航空产品走出国门,为国产民机出口和境外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做好中美《适航实施程序》的后续工作,完成中欧航空安全协议的正式签署。鼓励国内厂商申请美欧的适航认可,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和其他国家的双边适航合作。
第四、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广泛联合科研力量,共同开展无人机与国产运输类飞机的碰撞试验,充分研究潜在风险。为制定无人机运行管理的适航规章提供决策依据,实现该领域在世界范围的创新引领和变道超车。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技术和产业应用前景
运20、C919以及2017年年末首飞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兄弟”,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在国家海陆运输、应急抢险、水上救援、森林防火等领域有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介绍了这型飞机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前景。
他介绍道,在研制AG600过程中,项目团队初步建立了民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发技术体系;突破了空气动力和高速水动力叠加的设计难题;解决了飞机在水中高速运动的稳定性问题,提高了抗浪能力;解决了悬臂外伸式高支柱复杂收放机构的起落架的制造、装配、收放和稳定性难题;解决了飞机复杂船型机身的制造及气、水密铆接等制造技术难题;与民航适航部门共同探索建立了符合水陆两栖飞机特点的适航审定标准、方法。
AG600将在2018年实现水上首飞,争取在2021年取证,2022年交付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