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电影

2018-06-25董焓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冷战时期

董焓

摘要:電影从诞生以来,不仅以商品的形式获取商业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文化意识、审美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好莱坞作为电影圣地,基于其媒介特性,为探知美国历史文化与世界电影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以“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发展历程出发,浅论“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并探知“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背后的政治文化蕴意。

关键词:“冷战”时期 好莱坞电影 电影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G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25-02

集艺术、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好莱坞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基于电影信息传播与思想价值宣传等特征,成为美国文化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为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与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好莱坞发展历程看,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所经历的以战争为形式的社会环境与意识变化存在密切关联性。因此,好莱坞电影通常被封为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与自由贸易时期三个时期。为探知好莱坞电影的阶段性发展与影响,本文主要就“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电影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冷战”时期

“冷战”时期主要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斗争的社会历史时期。基于战后的“冷战”时期,各国电影市场进入战后经济复杂的浪潮中,受众养成了良好的观影习惯。加之,“冷战”时期美国在与社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其社会环境与社会政治发生了不断变化,美国政府将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使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一名工作人员则指出:“电影在促使世界美国化的过程中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和它在美国出口贸易中所起的作用一样重要,并且影响深远”。[1]可见,研究“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电影

(一)发展概况

好莱坞电影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处于鼎盛时期,电影情节与内容的设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电影不仅以商品的形式向同盟国市场出口,也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安抚战争后社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宣扬政府职能。但与此同时,其他诸如广播、电视等媒介也获取了一定发展机遇,得到进一步发展。大众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使媒介市场变得更为复杂,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好莱坞电影从电影生产数量、电影内容质量、银幕制造工艺与生产体制等角度进行了改革。

(二)内容形式

就好莱坞电影内容形式而言,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卡通电影投入大量的生产成本,利用现实主义表现形式进行电影制作,50年代开始,这种形式的电影制作已经达到了创作巅峰,其创造力饱和开始在“冷战”时期初始阶段逐渐下滑。对此,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动画电影表现形式上进行了改变,不再侧重于对“现实”的追求,而是以“有限动画”的形式,通过简单的笔触与迅速移动的画风,营造全新的视觉效果,进行故事的讲述。[2]当观众进行动画电影欣赏时,其思维得到激发,在欣赏电影艺术的同时,品味电影蕴含的意义,如《猫和老鼠》系列、《摩登原始人》等。

(三)制片与发行体制

“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制造与生产体制发展了改变。1948年由美国最高法就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等好莱坞制片厂违反“舍曼反托拉斯法案”作出的判决,改变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电影生产制作与发行、放映一体化的控制模式,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大型制片厂垄断经营机制。在此背景下,中、小型电影制片厂得到发展,并将其他国家的影片引入美国电影市场,如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影片,从此好莱坞电影的美国观众群体得到分化。与此同时,当电影生产与电影放映相脱离后,影院选片的自由度得到提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好莱坞A、B双片连映制度(double bill),好莱坞B片的创作进入低谷。对此,为寻求发展,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开始进行多元化发展,进行营销策略改革,开始实施大片发行策略、国际化制作策略与影片意义控制策略。

(1)就其大片发行策略而言,好莱坞大制片厂以提高影片制造预算,增强明星阵容,加大制作水准,延长影片放映时间,实施宽银屏放映等手段,制作“大片”“豪华巨片”来吸引受众。调查分析显示,在五六十年代“大片”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核心支柱,以小数量获取了大利益。而就目前世纪电影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的大片发行策略,对电影制作方式与电影发行模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2)国家化制作策略,其主要指好莱坞电影在资本、导演、演员以及拍摄方面体现的国家化格局。好莱坞基于国际化制作策略,实现对国外资本的有效吸收,从而实现自身资本的有效扩张,加大好莱坞电影影响力,提升好莱坞电影的商品价值。例如,好莱坞通过出售公司股权或进行公司转卖的形式吸收海外资,像福克斯影业公司转卖给澳大利亚默多克(1985),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转卖给日本索尼(1989);好莱坞通过进行海外电影制片、院线投资或与其他国家进行影片合拍的形式,进行资本对外输出。[3]

(3)意义控制策略主要是指,好莱坞电影在营销过程中,为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刻意对电影意义进行了控制。在电影意义控制下,“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影片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基于“冷战”时期美国的政治局势,美国政府为使受众达成抵抗共产主义的共识,采用了一些隐蔽的策略与行动进行政府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而与受众生活存在密切关联性,且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好莱坞电影”无疑成为最好的“隐蔽式宣传”工具。在此背景下,以“恐惧的红色革命”“共产主义扩张的威胁”“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由与民主”等为主题的电影成为“冷战”时期的好莱坞电影的主要题材。例如,基于“恐惧的红色革命”下的《铁幕之后》(The Iron Curtain,1948),讲述了苏联一名商店店员在西方做间谍的故事;《不明吃行物》(The Flying Saucer,1950)表现了共产主义的恐怖;基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由与民主”下的《企业的故事》(Story of Enterprise,1955)讲授了宗教引领下两个冒险企业家致富爱国的故事;《七年之痒》《新艺拉玛假期》等电影向受众传递了美国当前政治体制下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此媒介将具有本国色彩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政治意识等以直观的形式进行了大范围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播、艺术传承等存在影响作用。就“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而言,受当时社会环境与政治的影响,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呈现出多元化稳定发展的态势,成为美国政府文化传播、自身形象弘扬的重要武器,充分表达了当时美国政府的政治意图,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电影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见.冷战初期好莱坞黑名单的运作及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53-160.

[2]邵培仁,王誉俊.现代战争与社会冲突中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和流变——以三个历史阶段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7(1):84-94.

[3] 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4]张秀见.美国二战前后的意识形态控制及其启示——以联邦调查局对好莱坞的监控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2):145-15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冷战时期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一战时期哲壕战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