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调查分析

2018-06-25金天任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超重肥胖高血压

金天任

【摘要】 目的:了解苏州市某区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超重和肥胖情况,为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9-12月对某区13~18岁青少年8472人进行健康体检,血压偏高诊断标准按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评价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结果:共调查13~18岁青少年8 472人,其中男4 468人,女4 004人。血压偏高2 106人(24.86%),其中男1 137人,女969人;超重1 222人(14.42%),其中男804人,女418人;肥胖616人(7.27%),其中男464人,女152人,合计1 838人,占调查人数的21.69%。在超重和肥胖学生中,血压偏高率为37.49%。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均随着体重增加,血压偏高检出率也随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组字2=183.46、女生组字2=79.33,P<0.001);不同体重状况男女总体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63.40,P<0.001)。不同体重状况血压偏高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12、0.43、0.11,P>0.05)。结论: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与超重和肥胖具有相关性,应在社区、学校、家庭内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减少肥胖发生。

【关键词】 青少年; 高血压; 超重; 肥胖

doi:10.14033/j.cnki.cfmr.2018.6.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6-0071-02

肥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于发达国家的学龄儿童,大部分国家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儿童肥胖不仅是成年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本研究对苏州市某区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超重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给青少年肥胖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以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注,为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9-12月对苏州市某区13~18岁青少年进行健康体检,共计8472人,男生4 468人,女生4 004人。

1.2 方法

血压测量采取经校正的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学生测量前1 h内无剧烈活动,测坐位安静时右上臂肱动脉血压,对初次测量血压偏高学生用水银血压计复测。身高赤足免冠、站立正姿测量;体重穿单衣测量。测量操作者经统一培训。

1.3 诊断标准

1.3.1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文献[2]《中国6~22岁儿童青少年血压百分位数正常值(LMS法)》:正常/高血压前期(

1.3.2 超重、肥胖筛查依据文献[3]《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偏高检出率

在被调查的8 472名学生中,共筛出血压偏高2 106人,占学生总数24.86%,其中男1137人,女969人,男女生血压正常与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757,P>0.05)

2.2 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青少年血压正常和偏高率比较

在8 472名受检者中,除15岁、17岁和18岁年龄段以外,其他年龄段不同性别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体重状况青少年血压偏高情况比较

将8 472名学生分为正常、超重、肥胖三组,分别观察血压偏高检出率。

结果显示,超重1 222人(14.42%),其中男804人,女418人;肥胖616人(7.27%),其中男464人,女152人,合计1 838人,占调查人数的21.69%。在超重和肥胖学生中,血压偏高率为37.49%(689/1838)。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均随着体重增加,血压偏高检出率也随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组字2=183.46、女生组字2=79.33,P<0.001)。不同体重状况男女总体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63.40,P<0.001)。不同体重状况血压偏高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12、0.43、0.11,P>0.05)

3 讨论

3.1 青少年血压偏高与超重肥胖有关

有研究表明,超重与肥胖的儿童血压较高,BMI是独立预测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有用指标,能够敏感预测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4-6]。本次调查结论提示,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发生密切相关,13~18岁青春期男女生超重者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0.47%和32.30%;男女生肥胖者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49.78%和51.32%;在男生、女生及总体调查人群中,不同体重状况男女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体重状况(正常、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了2010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其中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3.33%、5.64%、7.83%和3.78%,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和8.03%[7]。有研究显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随着BMI的升高,血压偏高比例也随之上升,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本次调查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面对青少年人群血压偏高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现状,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对高血压易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

3.2 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原因分析与危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如暴饮暴食、经常食油炸等高能量食物等,不良饮食行为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9]。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IPDA等高科技电子设备进入家庭,导致青少年迷恋电子游戏、上网等,更多人喜欢宅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苏州是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生活水平高,优质蛋白摄入增加,导致营养不均衡。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从营养、运动角度采取多途径有效干预措施,可使BMI显著下降[10]。在中国青少年肥胖率持续增加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对儿童青少年的组织器官有功能性的损害,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都有极大的影响,可导致儿童、青少年睡眠呼吸障碍,容易造成个体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甚至还会带来高血压等原本只发生于成人的疾病[11]。

3.3 倡导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刻不容缓

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并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合理规避,家庭需纠正错误的喂养观念,避免油炸、巧克力、冰激凌等油脂含量丰富的食物,不能以含糖软饮料代替白水,养成规律的三餐习惯,做到饮食种类多样化。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每日坚持30~60 min的体育锻炼时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学生超重肥胖率达12.3%,且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是睡眠充足学生的1.515倍,睡眠不足会促使肥胖的发生[12-13]。同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动员社会、学校、家庭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手段,使青少年了解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促使他们从知识、态度及行为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风险,达到有效地预防成人高血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珍,张静,郑志杰.国内外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现状及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4):601-603.

[2]季成叶,王芳芳,陶芳标,等.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8-802.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4]常素英,季成叶.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52-653.

[5]万琼.武汉市中小学生体重指数与血压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19-720.

[6]王文绢,王克安,陈春明,等.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09-1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全国學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26.

[8]俞晓红,李凯,徐正龙,等.苏州市中小学生血压与体质量指数脉搏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9(36):14-16.

[9]严志玲.儿童青少年肥胖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278-1280.

[10]黄卡.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19-221.

[11] Reilly J,Methven E,McDowell C,et al.Health consequences of obesity[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03,88:748-752.

[12]刘卓娅,孙艳,余毅震.青少年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11-314.

[13]朱迎春,徐志钦,郭书芹,等.以学校为基础儿童超重肥胖干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6):163-164.

(收稿日期:2017-08-18)

猜你喜欢

超重肥胖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以学校为基础儿童超重肥胖干预研究进展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高血压界定范围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脂肪分解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超重和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