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炭工人职业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8-06-25陈慧芳庄海茹
陈慧芳 庄海茹
摘要:从2014年开始,煤炭产业以迅猛的速度开始衰落。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首当其冲,煤炭工人的职业流动状况成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共计调查332人,从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日常工作状况,对目前工作的评价以及已有的职业流动经历和未来的流动意向等五个方面,研究煤炭工人的职业流动状况,从而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并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煤炭工人 职业流动 状况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87-02
职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各种职业人群的向上、跨行业的流动,不仅有效地调动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同时还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煤炭工人因为其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其流动状况究竟如何,并且在当今煤炭行业形势大变革的背景下,会有怎样的变化,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来。
一、相关概念的鉴定
(一)煤炭工人
在大众的印象中,煤炭工人通常是指那些头戴安全灯帽,常年工作在黑暗的矿井下的一线工人,他们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危险,劳动强度大,而且可能很多患有严重的职业病。但是,本文研究的煤炭工人不是井下矿工,而是指工作在各种煤炭企业的职工,这些职工所在的岗位例如:维修队,计量科,质检科,财务室等,而非挖采一线。
(二)职业流动
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位之间流动的过程,它可以根据流动的方向、参照对象、流动的自主性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类,如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等。职业流动会引起社会地位的变化并伴随着各种资源的流动,有效合理的职业流动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人才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煤炭工人职业流动
本文所研究的煤炭工人的职业流动,仅指代内的职业流动,即煤炭工人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流动情况。
二、煤炭工人职业流动的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9份,其中有效問卷332份,有效回收率为948%,问卷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煤炭工人的基本情况、日常工作状况、对目前工作的评价、已有的职业经历和未来职业流动的意向。
通过问卷的分析,煤炭工人的职业流动状况如下:
(一)已有的职业流动经历
通过问卷的分析,曾经有过职业流动的煤炭工人为152人,占到调查人数的458%,其中有过一次职业流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1%,多次流动的占到148%。在最近一次职业流动的调查中,比例最大的是煤炭相关行业向煤炭行业的流动,占到流动总人数的421%,煤炭企业间的流动有336%,在企业内部的水平调动或者垂直流动的比例最小,仅占到流动人数的942%,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流动性较弱,职位的专业性较强,互换的难度性较大。有过职业流动经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0~50岁之间,人数为638%,其次是35~40岁的职工有23%,35岁以下的年轻工人仅仅有132%。
(二)未来职业流动的意愿
意愿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的想法和愿望,职业流动的意愿能够反映出煤炭工人的个人追求、职业规划的想法以及对煤炭行业前景的态度。
因为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在人员构成中,中年人占到各个企业单位总人数近70%,因此在未来有打算流动的52人中,年龄在21~35岁之间的职工占到有流动意愿人数的712%;在流动方向方面,超过一半的工人表示会“转行”,并且在问卷中具体地体现出,21~35岁的职工是具有“转行”想法的主要人群,可以看出煤炭行业不是年轻人理想的工作单位。
三、煤炭工人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
(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人们职业流动无论是主观意愿的选择还是客观环境的无奈,从大方向说都是行业前景的必然结果。在所调查的人群中,曾经有过职业流动经历的煤炭工人,都是在煤炭行业繁盛的阶段进行的职业流动,他们的年龄大都集中在40~50岁之间,还有50~60岁即将退休的年龄,在前二十年左右,无论从煤炭价格,还是整个社会的需求,都促进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繁荣发展。其中421%的职工是从煤炭相关行业流动过来的,也有336%的职工是从其他煤炭企业流向了目前所在的经济效益更好的企业。
近几年开始,全国煤炭行业呈现急速下滑的趋势,让以前备受羡慕的煤炭工人感到担忧,煤炭行业不可能再回到原来大生产、高需求的状态,煤炭工人为了自身的考虑不得不为职业生涯重新谋划。
(二)企业的所有制和用工形式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在行业中国企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S市,国企大小单位数量占到煤炭单位总数的将近一半,更是全市的经济支撑。
一直以来,人们“铁饭碗”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已有职业流动经历的煤炭工人中,一半以上的人是从原来的其他各种非公有制的企业进入到了现在的国企单位,而之所以有流动意愿的人数少,是因为人们舍不得离开相当有保障的国企单位。
前二三十年的国企职工,基本都是正式的长期工人,只要坚持到退休,都可以安稳地拿到退休金。而且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要求,相当数量的私营煤矿已关闭或者停产,国企里很多临时招聘的工人也被辞退。所以说无论有过职业流动流向现在企业的职工,还是明知煤炭行业衰落也舍不得另谋发展的人,都是看中了这种“保障”。
(三)职工个人的文化程度等个人因素
从所调查的数据来看,拥有高中学历的职工占到70%,即为职工年龄在45岁以上的,这也是职工年龄的集中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职工正处于家庭责任非常重大的阶段,有上学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职业的规划呈现消极的状态,不敢轻易变换职业。
与保守的中年职工相比,年轻的高校毕业职工流动的意向比较突出。进入煤炭企业的毕业生,除了专业相关,被直接招聘进来的以外,一些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是以职工子弟的身份进入,很多人是把该职业当成自己进入社会的跳板,先解决经济的问题,一边工作,同时再考虑别的工作,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喜欢的职业。在他们看来,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而超越了父辈抱个“铁饭碗”的老思想,在这些有流动意向的年轻职工中,有6人是依靠关系进入企业的临时工,他们认为煤炭行业不是长久之地,正在积极地为“转行”做准备。
四、结语
以S市煤炭工人为例进行的职业流动状况调查,呈现出已有职业流动经历较丰富,而流动意愿较小的结果。从分析来看,有多方面的因素。有效的职业流动不仅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是个人谋求较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多方努力保障煤炭工人的职业状况,促进其有效的职业流动。
政府在实现“去产能”目标的同时,应该合理安排职工去向,并加强其技能培训,为其进行职业流动提供筹码;个人更应该积极规划职业生涯,适当抛弃陈旧思想,放远眼光。
参考文献:
[1]陈成文,许一波.当前中国职业流动问题研究综述[J].南华大学学报,2005(6).
[2]王超恩,符平.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职业分层与代际差异视角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3(5).
[3]王德茂,韩勇.煤炭职工队伍现状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4(1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