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社区参与的困境研究
2018-06-25曹池旋
曹池旋
摘要:当前,城市发展的促进力量之一便是社区建设,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动力,因而要促进城市发展,社区参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社区总体参与率低、参与深度不够、参与目标层次低、参与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已经成为现实,想要扭转该局面,必须对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在回归我国社区参与现状的前提下,我们以社区居民和社区两个主体作为出发点,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困境,希望可以从中找出一条社区参与在“后单位时代”的现实出路。
关键词:社区参与 社会交换理论 利益关联 资源 困境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82-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社区工作管理的重点是“改进社区治理模式”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方式”。可以说,在此背景下,愈发凸显了居民参与的重要性。在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其中包括了“如何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为何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等议题。并且,国外对社区参与的研究也一直没有间断,由此可见,从学术方面、实践方面研究社区参与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总结得出,在我国的学术界中,关于居民社区参与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认同论、社会资本理论、历史制度理论及理性选择理论等,但鲜有文章从社会交换理论去研究社区参与。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互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将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视作一种计算得失的行为。而社区参与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因而用此理论进行分析是很适用的。文章通过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困境,找出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原因,从而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完善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对和谐社会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的创新性
首先,研究的视角比较新颖,文章的出发点是居民和社会存在的相互吸引的交互条件来进行社区研究的,在这之前,学者的研究主要是聚焦在公民参与和市民社会的理论预设中,为此得出的结论多是居民参与程度低、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等。事实上,这类理想的模型比较浅显化,缺乏对居民社会参与实践中的心理及行为逻辑的研究。鉴于此,文章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从实际出发来探究居民社区参与的行为,这一基于居民实际需求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对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研究内容上有所创新,文章研究中以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来探究影响居民参与行为选择的深层次原因,与以往“自上而下”的研究有所不同。
另外,在研究方法中,使用到了质性研究方法,针对社区参与中的困境进行了理性的建构,还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并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当前社区参与的现状
第一,居民参与率低。社区参与的主体在学术界中被称之为“一老一少”,主要是在校学生和离退休老人。据了解,在社区参与中,强制性的参与占有较大的比例。强制性参与的对象通常包括了三类:参与公益劳动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实践的在校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低保对象等,这三类是社区参与的主体,如果说上述三类人数被排除,社区居民参与率会更低。
第二,参与的层次较低。据了解,居民社区参与很少参与到社区决策、自治管理等一些层次比较高、比较复杂且抽象的活动,多是参与如治安巡逻、文体健康、卫生保洁的具体的、简单的粗放型劳动。
第三,社区参与的方式主动性不强,多是一些动员参与。当今,社区参与通常是集中在非政治性的参与中,参与的居民多是在社区居委会及工作人员的说服下参与进来的。这些决定的事项是提前制定好的,不参与不行,为此居民才被动地去执行,对于居民个人而言,缺乏明显的主动权。在我国社会中,居民参与社区的方式多是被动的,是由社区动员和倡导进行参与的,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事务中。
三、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社区参与困境的逻辑分析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强调对人和人的心理动机的研究,社会交换是一种相互交换的行为,指的是人的社会联合及相互交往。用社会交换的学理来分析社区参与的困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社区缺乏相对独立的经济和权力资源,社区居民参与报酬低。社会交换论认为个体通过某种行为轻而易举地得到相应的报酬,个体极有可能重复该动作。社区参与的前提和基础离不开硬件设施,然而硬件设备的建设必定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这些耗费对社区当前的经济来源而言是不成正比的。当前社区的經济来源是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拨付,由于拨付的资金少,不能满足社区设备购买及多样化的要求。事实上,正是因为社区缺乏独立的经济和权力资源,所以说,不能给居民带来切实的利益,为此居民的参与度比较低,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了社区的社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位制日渐松动,但是单位仍旧是利益再分配的代理人,单位依旧掌握经济资源、声望资源。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缺乏资源,在社会服务中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对个体而言,倘若离开单位,他们不再能够获得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为此,个体的单位意识比较强烈。但是对社区而言,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没有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为此,居民社区参与度不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2)社区的大部分青年群体与社区的利益关联小。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当人们的某种行为结果对他越有价值,他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为。然而不同群体对于价值的判断又是不同的,因而就会存在这样一种的情况:当前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和社区精英,而社区的在职青年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因居民从事的工作、所处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为此对资源的依赖各有区别,因而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同。社区弱势群体自身拥有较少的社区社会资本,这些弱势群体需要社区居委会帮忙,让他们开具一些贫困证明,所以说,弱势群体和社区居委会两者关系密切,因此,社区居委会才能够动员社区弱势群体这一边缘性的群体参加社区活动。而社区精英一般包括社区志愿者以及组织社区活动的组长等。社区中一旦遇到事情,他们便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他们来说,参与社区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声望,还可以在社区居委会处得到一些政策及经济方面的便利和好处。
然而对社区内的青年主力军来说,社区内的资源对其来说价值不大,正是因为社区参与缺乏利益关联和心理认同,造成居民参与意愿不强。城市社区和农村不同,不是熟人社会,“楼上楼下不说话,对门不知姓是啥”。所以说,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比较远,体会不到“远亲不如近邻”的心理感,为此也难以在心理上依赖社区。此外,城市社区作为居住场所,与居民之间缺乏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在居民看来,自己是否参与到社区活动都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让自己有经济收益。所以说,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不强。而且他们需要的服务在现代社会通过单位或者市场都能获得,因而社区所能提供的资源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
(3)社区忽视居民的权利,导致居民缺乏参与热情。社会交换论认为当个体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酬劳,或者惩罚是自己没想到的,这会让个体产生不良的情绪。国家相关规定都要求政府还权于社区及居民,让居民自行地实现自我管理、教育及服务。在社区中生活的居民不仅享有社区参与权还享有社区知情权,但是社区基于自己利益出发,他们不愿意承认居民享有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遇到同居民息息相关的利益时,不仅工作缺乏透明度,而且缺乏民主参与氛围,导致居民预期的权利遭到剥夺,因而居民社区参与的热情自然不会高。通过社区参与,居民不仅不能够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而且不能实行监督权力,也就是说在社区权力的运作中居民缺乏主动权和发言权,为此造成居民不愿意参与到社区事务中。由于我国政治体制一直以来处于“自上而下”的体制运作,即便是处于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也造成了基层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实际的情况。由于社区过分地依赖街道办事处,造城市社区组织缺乏充分的自主管理权。
(4)以往社区参与的混乱使居民失去参与的信心。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们会用过去所发生的情况,来预测目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当人们在过去的行动中受到了敷衍,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时,他们就会终止自己的行为。在社区事务的参与过程中,为执行政府指令或完成硬性指标,导致很多社区活动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或观摩考察,并没有考虑到后期的影响,让居民充当了装点门面的免费劳动力,其参与效果可想而知,居民本来有心参与,可是得到这样的不令人满意的结果,就会导致后期再有活动,居民便会拒绝参与,或者消极对待,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参与毫无意义,从而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
(5)社区资源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征使得不进行社区参与也能享受到社区资源。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们能从各种利益中选取最大的利益,并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自身的最大需要。由于社区资源既没有竞争性也没有排他性,所以不论是否参与,没有参与的居民也可以享有同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同等的社区资源。为此,便有诸多的社区居民不愿意浪费时间参与到社区事务活动中。
(6)非政治性参与收益见效快,而政治性参与收益见效慢。通常情况下,社区居民喜欢参与层次比较低的非政治性活动,他们认为这些活动比较生活化,便于操作。正如社会交换理论中成功命题所言,一个人行动的频率往往取决于其得到报酬和奖励的频率。我国政治生态的特点决定了高层次的社区参与不能够实现协商民主,并且高层次的社区参与收效时间长,面临的问题也是来自各个方面,和居民实际利益没有关系,而低层次参与和人们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居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而且还同眼前的利益密切相关。如:关系身体健康的娱乐活动、关乎生命健康的环境保护活动等,这些参与度都比较高。而且这些活动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活动成效随时可见,让参与的居民有成就感。但是对于高层次的社区管理、社区决策和社区会议来讲,居民参与其中不仅看不到效果,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社会管理中,这些都是领导决定的,自己僅仅是来充当人数的,为此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陪衬别人。
参考文献:
[1]张思.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7):26-33+47+80.
[2]时少华,李享,吴泰岳.社会交换视角中的权力、信任对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以北京前门社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5):127-133.
[3]王纯阳,黄福才.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13,28(1):141-149.
[4]李金阳.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4):119-123.
[5]黄小云,魏志玲.基于社会交换角度的社区教育发展思路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4):51-53.
[6]胥兴安,王立磊,张广宇.感知公平、社区支持感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关系——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J].旅游科学,2015,29(5):14-26.
[7] 李宗华,李伟峰,高功敬.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3).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