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18-06-25唐萍
唐萍
摘要:本文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目标,进而初步构建出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在师资提升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试图为此类院校培养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提供路径和启示。
关键词:商务英语 课程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12-02
2007年和2008年,教育部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三所外语外贸类院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由此,商务英语成为一个正式独立的本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构建问题也开始被广泛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共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近几年,不少地方本科院校获得了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资格,开始大量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然而,对于到底如何在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商务英语教学,尤其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基于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目标,进而初步构建出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在师资提升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试图为此类院校培养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提供路径和启示。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学科属性,否则难以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课程体系。陈建平(2009)指出,商务英语的学科根基仍主要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及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理论为商务英语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学理据。林添湖(2004)认为,商务英语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不应该归为外语类专业,商务英语是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学科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的、边缘性学科。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首先仍然要侧重于学生英语技能的提高,其次才是商务理论知识的扩展,同时还应将人文知识和精神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专业,这与传统的英语专业有较大差别。因此,实践类课程或者实习也应该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考虑。这一思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尽管我国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进入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学生英语水平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第一要务依然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次,商务英语专业与传统英语专业最大区别在于,学生将要系统掌握商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商务理论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第二核心要素。最后,商务英语专业仍然属于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人文素养类课程也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样一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三大核心课程应该涵盖英语基础课、商务理论知识技能课和人文素养课。在基于地方院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三大类核心课程结合起来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和原则。
这样一来,科学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该达到以下几点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一,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较强的能力,能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第二,掌握英美文化核心知识,熟悉商务沟通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第三,系统掌握国际商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商务交流中遇到的问题。第四,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初步检索文献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总体来看,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英语语言与国际商务密切结合的应用型人、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结构体系通常包括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技能、商务专业知识、商务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能力等几个部分。(陈建平,2009)
二、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目标,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我们按照以下几大模块设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第一,公共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公共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通识教育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等,体育课、计算机课,其他公共选修通识类课,如艺术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一般来说,大多数学校的公共课是相似的,因此此类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不需要特别的设计。
第二,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程。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的各项重要英语运用技能,具体包括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汉对译、第二外语等。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程建议采用纯英文授课,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多还简单地停留在知识输入和技能训练阶段,导致学生的“思辨缺席症”。(黄源,2010)在传统的英语知识技能课中,确实存在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思辨的情况。因此在此类课程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学生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课程主要采用必修课的方式教学,因为这类知识和技能是所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
第三,商务类专业课程。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此类课程应该占据整个课程体系的最重要位置,因而此类课程安排数量也应该是最多的。此类课程从知识类别上可以分为纯理论性课程和知识实践性課程。前者注重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者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操作知识和技能,但也兼顾理论知识,二者之间互相渗透和交叉,难以绝对区分开来。理论性的商务类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商法、会计学基础、营销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商务理论基础也是所有学生必备的知识,因此理论性的课程主要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一般来说,这类课程是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教学应该选择全英文教材。在授课语言上应该采用全英文授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凸显学科特色。如果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师资力量有所短缺,或者学生对全英文理论知识学习面临较大难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某些课程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双语授课的形式展开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商务类知识实践性课程理论性相对较弱,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国际商务谈判、货币银行学、商务函电、剑桥商务英语、电子商务、金融市场学、国际营销学、进出口单证、商务合同、商务英语综合模拟实训等。这类课程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将其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确定课程。
总体上看,商务类课程理论较强,难度较大,学术概念较为多且难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尽量以全英文授课,在必要时可以用汉语辅助教学以及利用汉语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人文素养课。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文类课程一度被很多人认为是“无用的”课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陈平原(2006)指出:“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薛涌(2006)认为,人文教育主要在于教人如何阅读、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可见,人文教育或者说博雅教育实际上是有“大用”的教育。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进行沟通的事务。此类课程主要包括:西方文化、商务文化、商务礼仪、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学概论、英美概况等。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文素养类课程进行设置和调整,以选修加必修的方式综合开设,既能保证学生具备核心的人文素养,也能兼顾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
在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设立时间非常短的专业,这就意味着它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应该考虑到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的情况,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纳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作出动态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提升
客观来看,地方本科院校的外语类师资总体上较为薄弱。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是在原来的英语专业基础上设立的,主要依托的是英语专业的师资。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无论是从学历结构还是知识结构上看都有待提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提升师资整体力量。
第一,鼓励教师攻读商务财经类学位。商务英语专业不少教师原来的专业为英语,很多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过商务财经类知识,因此可以鼓励这些老师通过攻读博士或者硕士学位的方式深入学习和拓展这方面的知识,将英语知识技能和商务财经类知识系统结合起来。
第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商务理论类课程教师的英语水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商务理论类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等都是由非英语类教师承担。很多教师因为英语水平限制,只能用汉语授课,这样难以有效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有必要鼓励教师通过出国进修、英语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英语水平,以达到基本外语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提升科研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科研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以研究促进教学。只有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创新型、管理型、科研型商务英语毕业生。
总之,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更是面临着诸多问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只有不断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平.从目前的研究看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J].外语教学,2009(5).
[2]林添湖.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三点思辨[J].国际商务研究,2004(1).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症”[J].外语界, 2010.
[4]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薛涌.精英的阶梯 [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