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儿童本位深度把握语文文本内涵摭探
2018-06-25姚秀惠
姚秀惠
摘 要: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当代学生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得部分学生凭借自身的原始积累难以顺利地洞察文本,理解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文章以《詹天佑》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注重拓展资料、感知故事的历史背景,据文想象、感知人物的爱国情怀,遵循认知、感知人物的杰出特质,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益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儿童本位;文本;内涵;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22-01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当代学生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着眼文本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之间的差异点,结合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快速而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为学生的深入感知奠定认知的基础。例如,《詹天佑》一文主要讲述清末时期帝国主义国家试图掠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控制中国的华北地区。在这一特殊的歷史时刻,詹天佑勇挑重担,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京张铁路修筑任务。这篇课文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描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又出现大量与铁路知识相关的内容,这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连接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落差,为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拓展资料,感知故事的历史背景
《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当时中国正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瓜分,清政府对自己国家的事情难以行使应有的主权。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国家谁也不肯让谁,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背景如果没有深入把握,则意味着对这篇课文的内涵与价值无法进行深入的感知,对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内在品质也就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拓展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构建认知的通道,帮助学生深入而全面地感知文本内在意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以下的历史背景资料:首先,要为学生展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文字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恶劣行径,从而看清其本质面目;其次,围绕课文所描述的中心——修筑京张铁路,为学生补充当时报纸上刊登的文字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试图控制中国的狼子野心。正是这些补充的资料,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如果詹天佑不站出来,中国修筑京张铁路的权利就将拱手让给帝国主义列强,中国的地位将不断下滑,更加被帝国主义列强蔑视。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危难之际詹天佑敢于担当的伟大壮举,为学生深入感知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据文想象,感知人物的爱国情怀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类文本,《詹天佑》这篇课文以展现詹天佑的爱国形象为重点。无论是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还是人物语言细节的描写,都旨在塑造更加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这一类文本时,教师就应该抓住人物描写的语言,引领学生紧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入感知,在辨析品味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象,从而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让学生准确而深入地把握人物的内在品质。为了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作者描写了三个方面的事情: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置人字形线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描写人物的具体语言上。以教学“勘测线路”为例,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课文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深入感知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想象:在风沙之中,詹天佑会做些什么?在悬崖峭壁之上,詹天佑又是怎么做的?在这样的感知与想象中,詹天佑的人物形象逐渐清晰而丰满,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决心。
三、遵循认知,感知人物的杰出特质
《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詹天佑如何克服困难带领工程人员修筑铁路,因此,很多描写都与铁路修筑息息相关。而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显然无法真正快速、轻松地理解这些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将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画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轻松突破文本难点,同时也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在特征。以“开凿隧道”这部分为例,居庸关和八达岭这两条隧道,詹天佑为什么要采取两种完全不同的开凿方法呢?凭借课文中的文字,很多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细致阅读课文的相关语段,并根据语段的描述,将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示意图,同时组织学生根据示意图尝试复述开凿方法。这样,不仅轻松而有效地突破了课文难以理解的地方,也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詹天佑的智慧与风采。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很多课文可能存在着种种阅读障碍,而阅读教学的巨大价值,就是准确洞察学生遇到的障碍点,并为学生克服这些障碍点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始终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处处为学生考虑,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关景双.解读文本内涵与圈点教学目标的思想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7(05).
[2]任莹.把握文本价值内涵正确引导个性化阅读[J].四川教育,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