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与现代学校管理智慧

2018-06-25凤羽

文史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理思想孙子兵法

凤羽

摘 要:《孫子兵法》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现代学校的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均有深刻的启示,颇具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现代学校管理;智慧指导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一般认为是春秋末期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所著。它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不仅在历来为谈兵者所称道,从宋代以来亦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古代典籍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它与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日本宫本武藏的《五轮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三大兵书”,[1] 被美国西点军校列入军事名著书目。

《孙子兵法》内涵丰富,不仅是军事方面,其中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也博大精深,很多现代管理思想与理论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支撑。《孙子兵法》以谋略为主线,全篇贯穿以人为本思想和全胜思想。它从知、势、变三个要点展开,强调决策、激励、领导与控制四个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些思想对现代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无论在战略管理思想,还是在依法管理、组织管理、人文管理、辩证管理等思想方面都有杰出的理论贡献,对现代学校的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均有深刻的启示,颇具现实指导意义。

一、“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与组织管理智慧

《孙子兵法》说:“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2] 所谓“形”就是气势。就是说,胜利者一方打仗,就像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这种犹如风行水上,排山倒海,足以战胜任何敌人,完成任何工作的王者之气,就来自于良好的团队建设,也就是组织管理。

所谓组织管理,即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务、职位以及相应的责权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设计、组织运作、组织调整。

《孙子兵法》又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3] 即是说,治理大军团就像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需要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依靠的是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这表明,组织管理应该是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要让人们自觉地去实现预定目标,即完成必须的社会活动,需要以团体即组织作为载体。这样来看,有效的学校管理首先还不是实施教育教学任务。虽然后者是学校管理的目标所向,但是,要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先建立起能有效完成任务的团队,庶几才能将教育教学的任务予以运作并落到实处。所以,学校管理首先应该着眼于团队建设。团队建设的目的是加强团队实力,即学校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将全体教职员工统一起来,以一样的心思、一样的力量、一样的行动,目标一致,来共同实施教育教学任务。

学校的组织机构是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而按照一定形式组合成便于管理的各个部门。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很多种模式,不同的组织机构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党、政、群及学科、年级教研组是最基本的模式。无论实行哪种体制管理的学校,各部门、各组织都必须到位司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与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发挥管理服务于学校发展的功能,不断创新符合学校发展现状的管理模式,加强团队凝聚力。

二、“修道而保法”,让“令素行”与制度管理智慧

《孙子兵法》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4] 这里的“道”即政治条件;“法”即是法度、法制。就是说,善于用兵的管理者,要重视研究治理之道,确保行动合乎法规的要求。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即“道”必须符合“法”——学校的规章制度,重大改革举措,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教育规律。

《孙子兵法》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5]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下属,用“武”的方法即用纪律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命令平素能得以认真贯彻执行,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体现了文武兼施、德威并重的治军思想和治军原则。

《孙子兵法》讲 “修道而保法”及“文” “武”之道——这一思想和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学校。学校管理必须依法,管理者不能随心所欲,而是依法管理,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校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定因素。

规章制度的意义在于方便管理。制度管理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鞭策性和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等特点。制度管理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了可供遵循的依据。

每个学校必然制定有相同的或是相似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社会实践所取的共识而制定的,为的是学校的有效管理。学校管理实践表明,有效管理就在于规章制度的兑现落实。没有兑现落实的规章制度,把一切寄希望于自我觉悟的“人治”,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软弱无力的管理,谈不上有效。只有规章制度的兑现落实,才能产生有效的执行力。

学校管理必须依靠规章制度,也就是严格管理。这个“严”,就是切实严格执行,只认制度不认人,从而达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当然,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才能在考核过程中做到细致、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客观评价。

三、“賞罚严明”“令行禁止”与刚柔管理智慧

《孙子兵法》提出“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6] 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必须对部属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训练。如何行使赏罚?《孙子兵法》说:“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7] 就是说,一是要让部属心悦诚服,然后再进行赏罚。如果将帅在部属尚未亲近依附的时候,就贸然处罚部属,那部属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二是要赏罚及时。打了胜仗而不及时论功行赏,那就很危险。如果有功而不赏,有罪而不罚,则部属疑惑,军心就会涣散。三是要赏罚严明,执法如山,但不可数赏数罚。如果三番五次地犒赏部属,只能说明自己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恩威并举的控制方略,就是既要爱恤,又要使用刑罚,做到宽猛相济,使部属完全听从统治者的指挥。

所谓宽猛相济,即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即是说,要依靠制度进行管理,在制度之内有宽与猛,二者不可偏废、不可侧重。这应该也就是《孙子兵法》所讲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文、武之道吧!

好的规章制度应是宽猛相济进行管理的典范,它的意义在于方便管理。说它是宽,是因为它明明白白提前告诉了被管理者应该如何如何;说它是猛,是因为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必须接受处罚。但是,规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依法管理也要“刚性”和“柔性”并举。“刚性”是必须的原则,制定的既然是科学管理制度,那么在制度面前就人人平等;“柔性”也是必须的原则,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推进工作,而工作是必须靠人去做的。重视人的作用,就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

所谓管理,其实就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加以控制、施加影响行为。学校管理并不例外,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因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对象是人,人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核心。对人的管理和协调,需要艺术。即是说,既可以刚性管理——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进行;也可以柔性管理——依靠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与“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管理中“刚性”和“柔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与情感管理智慧

《孙子兵法》说:“视卒如婴儿,故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8] 这就讲了先有将帅爱兵如子,才有士兵冲锋如虎的道理。军队许多领导都以“视战士高于自己,爱战士胜过自己,为战士不顾自己,学战士提高自己”[9] 为带兵理念,从而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战果。学校管理同样如此。

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也可以说是对人的情感的管理。人是有情感的,情感导致人有思想、有行为,需要得到爱的关怀。

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要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伦理型文化往往要依赖情感的纽带来维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来实施。当教师在辛勤地、默默地为教育教学努力工作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是需要关爱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只知道功利化地使用教师,只记住部分教师为学校取得的成绩,而忘了学校教师结构的多层次,忽略大多数教师的工作和学习,忽视对全体教师的关爱。

学校管理应该是人性化管理,这与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不矛盾。情感管理的关键是尊重所有教职员工,尊重他们的一切,一切尊重他们。有了对所有教职员工的尊重,才有学校民主而又富有创意的课堂,才有智慧和关爱的撞击。

五、“正合”“奇胜”,“奇正相生”与辩证管理智慧

《孙子兵法》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10] 就是说,战争都要用“正”来配合,用“奇”来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者,其战法就像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无尽,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孙子兵法》还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11] 其意思是:基本战法不外乎是使用“奇”和“正”,“正”乃用兵之常法,“奇”乃用兵之变法。奇、正配合变化,就无穷无尽了,奇可以生正,正可以生奇,奇、正互相转化,周而复始。“正合”“奇胜”,“奇正相生”,一语道破了“常规”与“非常规”即“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孙子兵法》的“奇”“正”谋略观,启示学校管理要开创严谨求实的治学校风,必须在“正”上下功夫:既要有刚性的规范制度,建立必要的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又要运用柔性的人文情感,进行科学管理,以强化教职员工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团队群体。

“正”是必须的。可是,如果要培养一批主体意识强烈、锐意进取的中坚分子组成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有一支能在学科教学方面起到带头人作用的骨干师资队伍,仅在“正”即“常规”上做文章是很不够的。学校要出特色,让学生学有特长,教师教有特点,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教学风格、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有正确评价教师特点的视角,所观察到的不仅有符合教育素质和教师工作常规的方面,更应该发现他们的“奇”处,即是要善于发现某些教师与众不同的“奇特”处(当属有效的教学策略),加以总结推广。这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能逐步形成富有特点的教学群体,从而形成办学有特色的学校。

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把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程,分析评价教育教学的效益,没有其他标准,就是必须以统一的教育目标为指导。这是“正合”。但是,如果教育教学只有一个模式,那还何必需要教师教学,放放录像片就可以了。公式化的教育教学,必然影响学生的才能和特长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贯彻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去引导教师跳出“常规”教学的思维模式,以“非常规”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去因材施教,并能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在德、智、体、美基本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允许具有特殊资质的学生跳跃式地发展(要在时间空间上确保这些学生得到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就是学校管理的最大成功。这就是“奇胜”。

在学校管理中,对立统一的“正”与“奇”问题比比皆是。学校管理者能够掌握“正合”“奇胜”的领导艺术辩证法,加强辩证管理智慧,就一定会使教育教学既有“正合”之花,也有“奇胜”之果!

《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从制定政策、选择任用干部、组织管理等领导行为层次考察,可以得到很多的理论启示。《孙子兵法》的庙算、知己知彼、非利不动等思想是对领导决策行为的结果评估、资源评估和价值评估。它关于将帅素质、任用标准,以及重视和使用特殊人才等观点,为现代中国的人事管理思想所吸取。对于目标任务的完成,《孙子兵法》分别从建章立制、严格奖惩、激发斗志、营造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些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无疑是有益的启示。

注释:

[1] 《兵法藏书》之“序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2][6](春秋)孙武著,郭化若译(三国)曹操注:《孙子兵法》之《形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春秋)孙武著,郭化若 译(三国)曹操注:《孙子兵法》之《势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春秋)孙武著,郭化若译(三国)曹操注:《孙子兵法》之《计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7](春秋)孙武著,郭化若译(三国)曹操注:《孙子兵法》之《行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8](春秋)孙武著,郭化若译(三国)曹操注:《孙子兵法》之《地形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9] 彭建忠:《多一分真情 增一分干劲》,载《解放军报》2015年11月11日。

[10][11](春秋)孙武著,郭化若译(三国)曹操注:《孙子兵法》之《势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管理思想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组歌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探究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及其在国企发展中的运用
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对比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