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馆藏名家手札简述
2018-06-25左彩龙徐伟
左彩龙 徐伟
摘 要: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馆藏丰富,类别繁多,其中又以珍贵的名家手札独树一帜。这些手札不仅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也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还可为当今学界研究历史文化名人提供更多的资料支持。
关键词: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名家手札;简述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只能采取书信的方式与外界保持联系,对外征集书画作品。也正因如此,纪念馆才有幸收藏到大量珍贵的名家手札。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现有藏品4000余件,而名家手札占有较高比例,达到6.5%左右。当中有书画名家回复征稿的,有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对李白诗句提出新颖观点的,也有党政领导人关心纪念馆规划建设的。这些珍贵的手札,无论是从书法艺术的欣赏角度来看,还是从承载历史的信息角度来看,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所选名家手札主要反映的是20世纪60—80年代社会各界给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的来信。下面就其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手札进行一简要的评述。
一、书画名家的手札
目前,我国规定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人数达164人,而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收藏到其中近三分之一人的作品,这在全国所有县级博物馆中可谓是凤毛麟角。纪念馆现收藏有傅抱石、潘天寿、吴冠中、蒋兆和、吴作人、林散之、沙孟海、商承祚、刘炳森等一大批近现代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而这些作品多是在上个世纪通过书信征集而得,因此这些手札也就成为了解藏品来源、再现书画创作历程的第一手资料。
1.潘天寿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33厘米,宽47厘米,系潘天寿先生行书(毛笔),写于1964年10月24日。全篇共85字。从书信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先生久未给纪念馆作画的原因,一是身体不甚健适,二是社会事务比较繁忙。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纪念馆的歉意。而根据馆藏可知,先生此次创作的是诗意画《一枝浓艳露凝香》,此图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作。天时即风和日丽的天气;地利则是有着良好的社会艺术氛围、静谧的创作环境;人和则是先生忙里偷闲,有着丰沛饱满的创作激情。
2.吴冠中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25厘米,宽17厘米,系吴冠中先生行书(硬笔),写于1978年9月11日。全篇共169字。信中“我刚从峨眉归来,故作《峨眉山月思李白》以纪念诗人”的内容颇具意义。由此可知,此图是先生在峨眉山一带经过实地考察、写生,有一定积淀和阅历后创作的,所画峨眉山与月并非凭空想象,亦非移它景于此画之上,而是对峨眉山夜景的真实写照。此外,信里也简单提到了先生当时工作上的一些事情。
3.刘奎龄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13厘米,宽18厘米,系刘奎龄先生行书(硬笔),写于1963年10月13日。全篇共113字。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馆藏尚无刘奎龄先生的大作,甚是遗憾。通过这封信札,我们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敬畏之情更是油然而生。信中说到“适值肺疾严重期间,家人接到并未通知,即放在一边,近日方发现,此定是一种不可容忍的错误”。为了不耽搁先生养病,家人并未告知纪念馆的征稿事项,此乃人之常情,这样的家人是可敬的。又道“这光荣任务在当承是求之不得的,奈现时,心有余,力不支,徒唤奈何而已”。由于身体原因,先生最终也未能为伟大诗人李白作画。我想这不仅是纪念馆的遗憾,或许也是先生艺术人生的遗憾。
4.刘继卣先生的手札
手札共2页,长33厘米,宽47厘米,系刘继卣先生行草书(毛笔)。写于1963年10月29日。全篇共166字。此手札对现为国家三级文物的《丁都护歌》的整个创作准备过程介绍得较为详备,如是以景为主还是以人为主,参考素材如何,如何拖船等,先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根据手札内容,“三峡两岸高山拖船何处立脚”“如万人系磐石,考,未知真象如何,此皆生活问题,未可草草从事,故特函协商”,可知这是一封力求将《丁都护歌》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为贴切的创作交流信件。想必这样的艺术创作交流,为《丁都护歌》这幅作品增色不少;也让书画爱好者在欣赏纤夫拖船时,能有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需要说明的是,刘继卣先生系刘奎龄先生的儿子。儿子能为纪念馆作画,对刘奎龄先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来说也是一种弥补。
5.关山月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30厘米,宽18厘米,系关山月先生行书(硬笔),写于1964年2月9日。全篇共200字。信一开始,关山月先生就表达了未能应命为纪念馆作画的歉意,未能作画的原因有二,一是创作任务繁重,不仅要为毛主席诗词配画,也要准备全国美展的作品;二是对伟大诗人李白的诗没有深刻的研究,担心诗意画的质量,以致影响纪念馆的陈列。时至今日,纪念馆也无缘收藏到先生的力作,这实属纪念馆的一大缺憾。但透过信札内容,先生认真负责、追求至美、忠于艺术的创作态度则使我们无比的敬佩。
6.贺天健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47厘米,宽33厘米,系贺天健先生行书(毛笔),写于1962年11月23日。全篇共160字。先生在手札中先对前函提到的润例一事做了说明,以免因润例招致纪念馆筹备处负责同志误会;随后说到“李白是我国杰出的大诗人。我是中国人,在纪念上应尽一些责任……即尽义务,亦何尝不愿!”先生把为伟大诗人李白作画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润例的多少并不是他所考虑的。他想的是如何作好诗意画,流传诗人值得纪念的事迹,表达出诗人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7.商承祚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27厘米,宽17厘米,系商承祚先生行书(硬笔),写于1978年9月23日。全篇共181字。信札写道:“我不收润例,因我不是因有润例而书”。知先生并不把润例多寡作为书的条件,书与不书均是他缘情而發。先生对纪念馆的工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在对外抄送李白诗句时,一定不能马虎,出现错别字,有好的偶句也不应省略;应多写诗人和时宜的诗句,衰飒的当少些,这样也能为营造欢悦、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提供一份力量。所以商承祚先生没有写表现离别之苦的《劳劳亭》,而是为纪念馆创作了一首能表现李白关心劳动人民生活疾苦,以及对劳动人民感激、惭愧之情的《宿五松山下苟媪家》。但信中所说的“‘狂歌笑孔丘中的‘狂字误写为‘凤”,据现行比较权威的李白诗集本子王琦的《李太白全集》,安旗的《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来看,两者都均写作“凤歌笑孔丘”。不过,无论狂也好,凤也罢,这正体现了学术界的开放、自由,这样的交流也是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源源动力。
二、文艺界专家学者的手札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的建设发展,李白文化的传承弘扬离不开文艺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参与。他们或对与李白相关的个别诗句提出新颖观点,或对纪念馆的建设发展给出自己的思考,或对纪念馆的藏品征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手札集学术、历史价值于一身,也就更为弥足珍贵。
1.茅以升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28厘米,宽19厘米,系茅以升先生行书(硬笔),写于1979年3月23日。全篇共153字。信札中提到李白童年随家自碎叶入蜀,这一说法深受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所考:“唐代诗人李白,以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中央亚细亚的碎叶城”的影响。但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渐深入,论证资料的不断充实,李白“出生碎叶”说广受质疑;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一说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我想,出生地的争论与如何传承弘扬诗人的思想精神相比,精神的源远流长尤为重要。可能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茅以升先生还建议纪念馆在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市开设分馆,以满足更为广大的诗歌爱好者瞻仰诗仙的愿望,让李白文化滋养人们的心灵。
2.萧涤非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27厘米,宽19厘米,系萧涤非先生行书(毛笔),写于1979年10月6日。全篇共计189字。信札专门提到杜甫所写《饮中八仙歌》中有关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句。先生认为“天子呼来不上船”并无甚奥妙,只不过是写因烂醉不能上船的醉态,这在唐人范传正所著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也有相关记述,《并序》写道:“他日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但不得不说此句与“自称臣是酒中仙”一句相配合,十分贴合诗人李白的思想性格,表现了他豪放飘逸、傲视权贵的精神气质。此外,先生对《饮中八仙歌》中旧注的一些错讹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3.柳非杞先生的手札
手札长20厘米,宽16厘米,系柳非杞先生行书(硬笔),写于1979年12月3日。全篇共计125字。从柳非杞先生给纪念馆的几封信来看,因先生身居中国经济、文化主要汇萃地上海,对外联系较多,而纪念馆在偏远的西部地区,所以先生在纪念馆对外征集藏品时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帮助纪念馆联系、介绍书画家、收藏家,这让纪念馆对外征集工作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得以顺利、高效地开展。如“今已将原信附寄安徽歙县李白骑鲸图的收藏者,价目意见俟回信来后再转上”“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容庚、商承祚是第一流书法家(两人均写篆字),贵馆或可请他们各写一件字,永久纪念”“今另邮寄上金石书法家刘一闻先生写李白诗条三件,希望贵馆考虑后能给价收购或全购”等内容。这既对纪念馆藏品来源能有清晰的梳理,也足以表现先生对纪念馆征集工作的热心和尽心。
三、老一辈党政领导人的手札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除收藏有书画家的作品外,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不少老一辈党政领导人的墨宝和手札。其中不乏邓小平、江泽民、胡耀邦、徐向前、聂荣臻、张爱萍等人的佳作。他们手札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纪念馆建设的关怀和支持,对纪念馆工作的开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范长江先生的手札
手札共5页,长36厘米,宽149厘米,系范长江先生行书(毛笔),写于1964年5月1日。全篇共计448字。先生在信札中对李白的精神以及诗歌成就做了客观的评价。先生认为李白在封建社会有着藐视权贵、不愿与世俗权贵为流的崇高气节,是中国几千年诗歌历史上极少数的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着精深的诗歌造诣。信札里多有“李白的主要精神,即在封建时代粪土王侯的精神”“他的诗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仰俯天地,自由翱翔,为千古所久见”等由衷之言。此外,先生相信纪念馆在将来一定会是一个享誉全国的地方; 又指出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反映出李白的精神气质,陈列布置设计要做好,还要注重室内和周围的环境,藏品要在精不在多。先生的谆谆教诲让纪念馆的建设在古为今用的思想指导下,始终尊重客观实际,注重诗人精神的表达。现如先生所愿,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的建设发展业已受到海内外的一致好评。
2.张秀熟先生的手札
手札共4页,长33厘米,宽124厘米,系张秀熟先生行书(硬笔),写于1962年9月13日。全篇共计1385字。1962年7月江油市李白纪念馆筹备处才正式成立,筹备工作千头万绪,百端待举,先生的这封信札对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先生对纪念馆的馆址选择、馆舍建设、馆园环境的营造、藏品的征集等工作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指出建设经费拨自国家,足以证明这件事非比寻常,还应本着精简节约的原则,积极争取人民公社的支持以进行建设。此外还写到要照顾匡山书院等旧址,做好保护与挖掘。最终,纪念馆选址在江油市昌明河畔,为川派园林式古典建筑。馆舍具有唐代风格并糅合四川民居建筑特点。诗人的游踪旧址也得到很好的开发。而今的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大匡山、读书台已是世人寻诗仙仙蹤、感太白精神的胜地。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馆藏虽已蔚为大观,但珍贵藏品的价值还需慢慢挖掘和研究。之前纪念馆组织完成了四川省省级科研课题《李白纪念馆馆藏名家手札研究整理》,对馆藏的名家手札内容做了详尽的介绍。本文站在手札内容的价值角度,对部分名家手札的历史价值、艺术造诣、学术水准进行简述,希望能为读者了解纪念馆名家手札的价值提供一平台,能为纪念馆馆藏的挖掘和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注释:
[1]《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四)》,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0页。
作者单位:李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