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的吉祥文化

2018-06-25罗曲黎明春

文史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图纹羌族吉祥

罗曲 黎明春

摘 要:羌族历史悠久,其吉祥文化源远流长,与他们的传统信仰、历史文化有密切关系;同时在发展中亦吸纳部分其他吉祥文化充实自己。羌族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吉祥民俗和与羌族信仰文化关系密切的释比祭辞,在吉祥民俗中主要表现在服饰上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中。

关键词:羌族;吉祥文化

一、羌、羊与吉祥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对生活的热望,有追求吉祥的传统,所以有关“吉”“祥”二字的记述较多。从文献记载看,“吉”“祥”二字一直有着字意的联系。《周易·系辞上》说:“吉,无不利。”《逸周书·武顺》说:“礼义顺祥曰吉”。梳理文献所记载,“吉”字有“福”“善”“顺”等寓意。关于“祥”,《说文解字》说:“祥,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尔雅·释诂》载:“祥,善也”;“祥者,福之先者也。”正因为“吉”“祥”二字很早就有著字意的联系,所以后来“吉”“祥”二字常作为一个词运用。[1]

在中国古代,不仅吉祥二字的寓意相同之处多,而且其中的“祥”字与“羊”“羌”亦有紧密的关联。首先从文字学看,羊、羌、祥三字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古人的造字法,汉代学者归纳为六种方法即“六书”,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祥”与“羊”为通假字,除前述《说文解字》:“祥,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可为例证外,汉末刘熙《释名·释车》亦说:“羊,祥也。祥,善也。”在汉碑中,多以吉羊为吉祥,且有“大吉羊”的铜洗。在古代,“羊”字又通“阳”,所以有“三阳开泰”的吉祥语及吉祥图纹。

资料载,羌族的“羌”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载:“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2]《风俗通》称:“羌,……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人,因以为号。”冉光荣先生认为:“古文献从字形字义把‘羌作为从事畜牧、且以养羊为特长的一个群体,原则上即为羌族。”[3]所以,古代西部民族之一的“羌”,是现代羌族的先民。正因为“羌”“羊”的关系,所以羌与祥亦就有着关系。中国古代的“羌人”分为“先古羌”(又叫“东羌”,春秋战国之前的炎黄族团)和“后古羌”(又叫西羌),其共同的特点是以羊为图腾。图腾在古人心目中,是具有保佑族人平安、繁衍等功能的护佑神灵,因而是人们崇拜的吉祥物。由此可见,古羌人自古即与“祥”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古羌人的分布及发展衍化中,他们的“吉祥文化”会在新的生活语境下传承。因为追求吉祥是人们对生活的热望和动力,在传承中既保留传统部分吉祥文化内容,也会通过创造和吸纳适应新生活的吉祥文化。所以作为古羌人后裔的现代羌族的吉祥文化,一定会在其文化系统中传承部分古羌人的吉祥文化,也会有后来形成的吉祥文化新内容。

求吉避凶,祈福免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追求,且会依具体场境形成自己特定的求吉避凶、祈福免祸观念和吉祥民俗,进而形成自己的吉祥文化。所以,吉祥文化在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生态场景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吉祥文化,一定是在信仰以及与信仰密切相关的吉祥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吉祥民俗事象,包括吉祥物、吉祥符号、吉祥图案、吉祥民俗行为、祝吉语等。其中,吉祥物作为一种象征,其产生与信仰崇拜有关系,但其本身并不是崇拜物。崇拜物是由于信仰而尊敬某种事物,必须带有神圣性。这种带有神圣性的崇拜物,经过世俗化过程后,会成为吉祥物,如门神、钟馗等即是。崇拜物有固定的崇拜场所和仪式,而吉祥物则在特定时空里普遍适用于社会生活,如羌族服饰中的回纹斜襟图案、云云鞋上的祥云图案等即是。

羌族过去分布比较广泛,比如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的陕西宁强县,原来叫宁羌县,过去的居民为羌人群体,直到1942年才改为宁强县。居住于四川境内的羌族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也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现代羌族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坝、甘孜、绵阳以及甘肃南部等地,2005年统计仅三十多万人。羌族作为与古羌人有渊源关系的民族,历史文化极为丰厚,其中的吉祥文化作为羌族人的一种软实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羌族的吉祥文化,与他们的传统信仰、历史文化有密切关系,其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吉祥民俗和与羌族信仰文化关系密切的释比祭辞。

从羌族的吉祥民俗文化层次看,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在服饰和平时的民俗活动方面尤为突出。

二、羌族服饰中的吉祥文化

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多数以图纹表现之。羌族对服装式样和服饰上的图案以“纳啵”称之,其服饰上的刺绣图纹多为吉祥图纹,是羌族吉祥文化在服饰上的反映。对于羌族服饰,《茂汶羌族自治县志》有如是记载:“清末男子戴毡帽,蓄发辫。民国时期包长约九尺的青色或白色头帕,穿长衫、外套羊皮褂……束腰带,系吊刀、火镰和皮裹兜……脚穿圆口布鞋或草鞋。喜庆日穿云云鞋,状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帮绣有各色云彩图案。妇女服饰鲜艳多彩(各地不一)……羌族妇女喜戴银牌、领花、耳坠、圈子和戒指等银首饰。有的胸前还有椭圆形‘色吴,上有银丝编织的图案和珊瑚珠,以示佑福增寿,平时外套羊皮褂,有的系绣花围裙。”[4]比之县志所记载,羌族现在的服饰主体沿袭了旧时的着装风格,只是服饰质料有所变化、图纹更加丰富而已。特别是其中“以示佑福增寿”的图纹,作为羌族吉祥文化符号,仍是所重视的服饰因素。[5]

在这段记述中,与本文主题相关者为“云云鞋”“以示佑福增寿”的图纹。云纹是羌族的重要文化符号。直到现在,着羌族服饰的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天气暖和时有的羌族则仍传承着穿云纹坎肩的习俗。除绣有云纹的坎肩外,男子在腰带外围所系的倒三角形荷包(花兜),女子的围裙,都刺绣着云纹。羌族男女都喜欢在喜庆的日子里穿一种手工做的布鞋,因在鞋帮上以五彩丝线刺绣或镶贴各色卷云状纹样而得名“云云鞋”。云云鞋是羌族绣花布鞋的统称,其造型多样,总体而言:妇女一般穿圆头花鞋、尖尖鞋,男子穿包包鞋、镶边鞋、扣扣鞋和空心鞋等。男式的云云鞋和女式云云鞋相比较,男式云云鞋的鞋頭往上微翘,尖头饰有红缨,鞋形似小船。羌族服饰中的云型纹,现有的人一般以形式美的视角审视之。其实从更深的文化层次看,它是吉祥观念的“物化”表现。在羌族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云云鞋既有吉祥的寓意,还是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恋爱中的姑娘将亲手做成的云云鞋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希望他健朗能干,遇事能逢凶化吉,行为处事如流水行云般顺利如意。”[6]

云本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在空中悬浮的物体(水体),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因为各种性状的云彩出现往往预示会有天晴或下雨的情况发生,所以在传统信仰的先民观念中,这种自然现象的预兆被人文化和神秘化,形成了以“祥云”表达吉祥愿望的文化符号。在《易经》里甚至把云与龙联系在一起,说云从龙,龙动则生云。同时,因为云飘行于天空,所以人们说云必说天,因而又以云代天或以二者代指“天气”,如说“多云见晴”“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等即是。由于云出现的性状或者出现的地点较特别,如在某个山头上等,人们据长期的经验即认为其预示要下雨,或者预示要天晴……因此它便被人文化,成为吉祥物。于是,表现云吉祥物的祥云图纹就产生了。祥云观念及表现于物质载体上的文化现象,在包括羌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中广泛存在着,在中国吉祥文化中源远流长。从整体而言,中华各民族表现祥云的图纹,都是以云的回环状貌构成的,最早见于殷商青铜器等器物上。以云端的卷曲为纹图的云纹称“云头”,常见于古今各种什物的装饰上。作为吉祥图纹的表现,云纹中还有“流云纹”和“套拐子云纹”。流云纹由流畅的回旋形线条组成复杂多变的带状纹饰,犹如流动的云彩。这种纹图过去常用于青铜器上。套拐子云纹,其形状为互相连接而曲折,寓意绵绵不断。“祥云”吉祥观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表现普遍,比如吉祥物“如意”的柄头即是祥云纹,而且还有“青云得路”“慈善祥云”“凤羽祥云”等吉祥图。在服饰中,则仿卷曲云头纹而将鞋尖做成云头形,称之为“云头鞋”。

羌族的“云云鞋”,当是中华民族中“祥云图纹鞋”之一种,具有羌民族特色而别具一格。羌族居住于云雾缭绕的高山,又穿绣有祥云图纹的“云云鞋”,所以称之为“云朵上的民族”。孟燕女史主编的《羌族服饰文化图志》一书,对羌族的“云云鞋”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并在有的地方涉及羌族服饰刺绣图案中的其他吉祥图纹,只是没有以“吉祥图纹”称谓而已。该书对羌族服饰中的相关图纹表达吉祥寓意的内涵是肯定了的。比如在“羌族服饰的基本特征”里说:羌族“服饰绣花工艺精美,图案丰富,造型及纹样组合蕴含了羌族的文化观念、信仰、礼仪道德等内涵,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如围腰上以桃、李、杏、梅、菊等花朵图案为装饰,寓意美好、圆满;鼓肚子上缀以羊角或蝴蝶以寄情思;鞋子上绣云纹,表达对先祖的追忆和羊图腾;孩童帽子上绣羊角花、松树等表示长命富贵。”[7]

从吉祥文化的视角看,《羌族服饰文化图志》一书中除以云纹为饰的“云云鞋”外,负载于羌族服饰上的众多吉祥图纹中的“盘长”图纹和“回纹”也是比较突出的。如该书第65页男式棉布长衫、第86页男式云云鞋即饰有盘长图纹。该书第94页、104页、114页、116页的衣饰、110页的男式绣花布袜、133页的女式黑色金丝绒长衫、136页的男式裤等即饰有回纹。从羌族服饰的吉祥图纹看,回纹常与“缠枝纹”并用。除此之外,还有汉语里谐音“福”的蝙蝠图纹、水纹、宝莲花,等等,在此不赘述。回纹一般由祥云纹变化而来,所以可归于祥云图纹类。但是在羌族男女服饰中出现盘长图纹,则是值得研究的。佛家有八宝,又叫“八吉祥”或“八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按佛家的说法,盘长的寓意是“回环贯彻,一切通明”。所以,盘长含有事事顺利,路路通达的意思。而且,由于盘长的图案本身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休无止,象征绵延不断的连续,是寓意世代绵延、福禄承袭、寿康永续、财富源源不断、爱情常青的理想吉祥符号。羌族服饰上出现盘长图纹,说明羌族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善于吸收适合自己生活追求的异质文化来充实自己。

羌族吉祥文化图纹符号不仅负载于一般服饰之上,而且在释比服饰、婚嫁服饰等“特殊服饰”中亦表现突出。释比是羌族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祭司,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其释比经和释比图经蕴含了包括吉祥文化在内的丰富文化信息。[8]释比平时穿的服饰与常人无异,但在进行相关仪式活动时则会穿戴专门的“释比服饰”,羌语叫“毕波”。对释比服饰的驱凶求吉特性,《羌族服饰文化图志》一书有如下描述:

届时,他上身先穿一件棉制白衬衣,白色代表吉祥,意味着百事百顺,衬衫外罩一件长衣衫,颜色为天蓝色,蓝色代表清静平安,能够保佑全村的老百姓……白色或黄色两种颜色,代表吉祥、财运。腰间系一腰带(羌语“吉”),上挂有各种法器,如宝刀、神棍、火钳、鹰爪、黑熊牙齿、野猪牙齿、山上的羚羊角、铃铛、卦等,还有一椭圆形的牛皮制的神袋,内装敬神用的青稞籽等。皮带用来驱鬼,从腰间解下来抽打妖魔。下身穿蓝色棉布裤、白色棉布袜子。鞋子是白色云云鞋(羌语“爪哈”)。[9]

由这段描述可知,羌族释比在进行相关仪式时的着装,一是在颜色上象征吉祥,二是通过相关构件驱鬼魔以实现吉祥。所以释比在相关仪式中所穿的服饰,一方面本身具有吉祥的特性,而且也是一种实现吉祥的、具有法力的工具。从羌族释比在仪式中的着装图纹看,主要是祥云图纹。

羌族的婚嫁喜服作为一种“特殊服饰”,颜色为象征喜庆的红色,所绣图纹为象征大富大贵、多子多福的牡丹、石榴花等吉祥图纹。

羌族服饰作为羌族穿在身上的文化,其反映羌族吉祥文化的吉祥图纹是很丰富的,限于篇幅本文仅择其一、二加以介绍。从羌族服饰、器物、建筑等方面看,羌族的吉祥图纹丰富多彩。整体而言,羌族的单体吉祥图纹有牡丹花图纹、杜鹃花图纹、梅花图纹、蛾蛾花图纹、缠枝图纹、狗齿图纹、祥云图纹、太阳图纹、火图纹、水图纹、白石图纹、羊图纹、狮子图纹、蝙蝠图纹、鸟虫图纹等,组合吉祥图纹有凤穿牡丹、石榴送子、四羊护宝、八瓣团花、盆花麦蝶、杉枝圆菊、喜鹊闹梅、鱼水合欢、向阳牡丹、八蝶护菊、二狗守花、金瓜向阳,等等。而且,有的吉祥图纹还有民间传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祥云图纹、羊图纹、羊角花图纹、三瓣花图纹和连齿图纹、星月图纹、火焰图纹和猴头图纹等即是。[10]

三、民俗活动中的吉祥文化

民俗是民众历代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且以民俗活动来表现。民俗活动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普遍传承的显形文化事象。它紧密地伴随着各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实际,从远古走来,在传承过程中延续、丰富、变异、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很多民俗活动从其起源看,虽然有浓郁的原始信仰色彩,但都是以追求吉祥为功利目的,表现了当时的一种积极生活心态。比如,民众生产生活中的节庆民俗活动,从其起源看有岁时活动、祭礼、时令、巫社、神话传说、干支节气等;从其起源的心理追求看,包括敬神、畏鬼、辟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重视个体生命、追求延年益寿等。[11]所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庆,从一开始就蕴含着追求驱凶求吉的吉祥文化。对此,羌族亦不例外。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俗生活文化丰富多彩,节庆文化底蕴深厚。就节庆而言,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托马斯·托伦士牧师在其著述中说,羌族“一年中有三个主要节日。一个节日是汉历十月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的新年;一个节日在汉历二月二日到来;一个在汉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尽管六月二十四日被包括倮倮人和其他部落人广泛认可,不同地域日期也有些不同。在同一天川西人是河神节,有镇江王爷。(其他地方日期不同。)这一巧合是根据这一假设来解释的:为着敬神,作为异教徒的策略,曾拿一天来作为普天下共同举行祭礼的日子。”[12]不过作者当年并没有把羌族节庆作为专题进行考察,加上考察的条件有限,所以他的考察对于节庆而言不一定完整和具体,但毕竟透露了羌族节庆所涉及的宗教行为和敬神求吉的文化信息。近一百年过去了,他的考察成果对于研究羌族节庆吉祥文化仍是一种可贵资料。

据最新资料显示,包括节庆民俗在内的追求吉祥、表达生活热望的羌族民俗活动,主要有羌历年、瓦日俄足、吊狗祭山、观音会、青苗会、祭山神、端午妇女歌节、羌族黄龙寺庙会、还愿酬神等。

羌历年。羌历年的時间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周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是羌族民众最为隆重的节庆民俗活动之一。历史上的羌历曾是十月太阳历,每至十月初一即为新年的开始,皆杀猪宰羊庆祝丰收迎新年。羌历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祭天神、祭牛神,以祈求降福、禳灾庆吉。祭天神、祭牛神是同一天的集体祭礼,接着还有各户独自的祭祀礼仪,还要饮酒、轮流宴客(以寨为单位),跳沙朗舞,举行各种欢庆活动。

吊狗祭山。吊狗祭山求吉是茂县东兴乡、土门乡一带羌族祈求来年丰收所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择日举行,时间一般为七天。活动开始前,羌族各户筹钱准备一只白狗喂肥。祭山时点篝火,在白石神台前烧柏枝,“许”(祭司)在杉树枝上缀纸花,把纸旗插在神台上,然后头戴猴皮帽,身披豹皮法衣,手敲皮羊皮鼓,口念祭词祈求天赐吉祥。主持人将白狗装进一大背兜内,羌民依次给狗馈赠食物,再封背兜口,用绳子将背兜高吊树枝上,七天后派人上山取狗,如白狗安然无恙,便是一年吉祥的预兆;如白狗已死,意味着会有严重灾害。[13]

祭山会。“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是羌族最隆重的民俗节日,分别于春冬两季举行。春季祈祷风调雨顺,秋后入冬则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追求吉祥的民俗活动。祭山会以寨为单位进行,从农历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较为普遍的是农历四月十二。祭山会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树林举行,参加者为男子和未婚妇女。他们身着盛装,携精心准备的美酒食物,牵牛、羊、鸡等活畜上山。祭礼由释比或年长、德高望重者主持。主持者念诵完祝词,杀牛、羊、鸡献天神、山神、树林神,燃柏香枝,然后再念诵吉祥词,并集体还愿许愿后,再由各自许愿还愿。仪式长达几小时乃至一天。仪式中众人皆叩拜不起,只有释比或主持者可以走动。仪式最后——在盟誓村规民约、祖宗传统后,集体呼号,鸣枪欢呼,欢宴唱歌跳舞直至尽欢而归。当天所余食物平均分配给全体人员。[14]各地羌区的祭山会所献牺牲不尽相同,多以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种。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禁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羌族端午节。羌族端午节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天,男女老少都要饮一点雄黄酒,并擦一点在耳边和鼻边,撒一点在门前和窗前,以防蚊蝇虫蛇及秽气进入,保佑家人平安。凡能走动的人,尽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认为沾了端午露能强身健骨。

此外,羌族还从五月初五这天开始,连续几天(一般为四天),由男人做饭带孩子,让妇女先到神山石塔沙朗女神处祭拜领歌,再野餐至黄昏而返。是夜家家户户备酒宴迎请妇女们挨户传授从神女处领回的歌舞,通宵达旦,直到全部人家学会(一般为第四天)方休。[15]有人将在端午节连续进行的羌族民俗活动称为歌仙节、传歌节;因参加主体为妇女,又叫羌族妇女节(羌语称为“瓦尔窝脚”或“瓦尔俄足”)。有的羌区在“瓦尔俄足”期间要杀鸡祭祀寨边的白石塔。祭祀时先将鸡血洒在白石顶端或供有牛、羊头的周围,然后燃起柏香树枝。也有的是向白石淋鸡血后,将两根挂着五彩纸条的竹竿或木竿分别插地边和房顶的小塔上。此时“许”则边敲羊皮鼓边唱祝词,围着塔子转。人们呼喊助威,跳起祭山“莎朗舞”。如果是天旱,各户派人到高山“龙池”地杀鸡,鸣枪求雨,或进行搜山,禁止上山砍柴、狩猎、挖药材,以顺天意。若仍不降雨,则进行大规模的求雨仪式,已婚妇女们在白石塔前哭诉,唱祈雨歌曲,以祈求上天降雨水。

还愿酬神。还愿酬神是羌族的又一祭神祈福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十月择日举行,节期一至两天。届时,羌族民众集资交给该年的主持者“会首”,以备羊、酒等供品,并请“阿爸许”(又称“许”)跳神祝辞。还愿酬神的民俗活动地点多在山神庙,酬神时各家带一只鸡敬神。有的羌区在上山神庙前夜要烧火守夜。还愿酬神后,众人聚在会首家吃羊肉、喝酒。过去,该活动禁止羌族以外的人及妇女参加。

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羌族除了上述包含吉祥文化的活动外,还有以下一些求吉民俗活动:

三月三。已婚妇女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要进行敬娘娘菩萨的活动,目的是求神赐孩子,保佑孩子平安。

青苗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二这天,寨子里要宰一只羊祭祀土地菩萨,祈求土地菩萨保佑丰收。这天禁止过往行人进村寨。

巧牙会。未婚女性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要做“巧牙会”,邀约邻近的姑娘们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牛王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民众要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并宰羊、鸡各一只敬牛王菩萨,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

山王会。这是祈求山王菩萨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的民俗活动。其时间不统一,各羌寨择吉日而行。这期间,要宰一只羊祭山神。

观音会。一年实行三次,第一次是三月十九日,第二次是六月十九日,第三次是九月十九日。举行观音会的目的是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村寨内大小人口平安。

川主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要以寨为单位祭祀川主以祈福。

四、结语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喜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时期对生活的热望。在历史上,吉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不仅支撑着人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且创造着新的生活。吉祥文化随着人类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传承中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这便使吉祥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内容,形成一个文化的“复合体”,表现出新的形态。

上述的表现于服饰上的羌族吉祥文化图纹,既有“祥云”这种在各民族观念里都反映吉祥的图纹,还有盘长、宝莲花、回纹等这种外来文化中的吉祥图纹;在佩饰品中也有麒麟这种在汉族吉祥文化中的吉祥物。在追求驱凶求吉的的民俗活动中,除了本民族的过年节、祭山等民俗活动外,还增加了“观音会”“黄龙寺庙会”等与佛教内容相关的求吉民俗活动,以及“川主会”这种蜀文化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羌语称之为“瓦尔俄足”的民俗活动,其开始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恰是汉族过端午节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的端午节,羌族也有与汉区端午避凶求吉祥民俗行为相似的内容,即饮雄黄酒,并擦一点在耳边和鼻边,撒一点在门前和窗前,以防蚊蝇虫蛇及秽气进入,保佑家人平安。凡能走动的人还要到山上踏青踩青露强身健骨。但与汉族不同的是:从五月初五这天开始,由羌族男人做家务,为妇女们准備好节日的食物;妇女则去塔子旁或海子边,向“莎朗姑娘”奉献一年来自己编的新歌、新舞,并互相传授切磋,提高歌舞水平。人们将这种民俗活动称为“祭山领歌”或“歌仙节”“领歌节”。从文化学的视角看,羌族的吉祥文化是一个不仅有自己民族特有的内容,亦包含有其他民族吉祥文化内容的“复合体”。这也就说明,羌族文化自古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成为一种软实力在羌民族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羌族的吉祥文化一定会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新的内容,并会对其优秀者不断进行文化创意的开发利用。

注释:

[1]其实“吉”与“祥”除了有着字意的联系外,也有差异。如《周易·系辞下》说:“吉事有祥”,意为吉利之事必有祯祥。对于《庄子·人间世》中所说的“吉祥止止”,唐成玄英阐发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所以“吉”与“祥”的差异在于“吉”指当下的善实,而“祥”指好的预兆。

[2]https://baike.baidu.com/访问时间:2017年10月28日。

[3]《羌族词典》编委会:《羌族词典》,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79页。

[4]《茂汶羌族自治县志》编委会:《茂汶羌族自治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681页。

[5]关于羌族服饰中象征吉祥的图纹极多,如孟燕等《羌族服饰文化图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68页至69页的相关服饰图纹即是其例。

[6][10]赵曦、赵洋:《羌族艺术文化通论》,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第231页,第241—247页。

[7][9]孟燕等:《羌族服饰文化图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3页,第198页。

[8]关于释比经中所蕴含的吉祥文化,笔者会有专文探索。

[11]张君:《神秘的节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12](英)托马斯·托伦士著,陈斯惠译《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中国西部的土著居民》,汶川档案馆1987年刊印,第34页。

[13]吊狗祭山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4/96265.html,访问时间:2017年11月1日。

[14][15]羌族节庆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4/96294.html,访问时间:2017年11月1日。

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2017年度一般项目:《羌族释比经中的吉祥文化研究》(立项编号:QXY1709)成果。

作者 罗 曲: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黎明春: 《文史杂志》编辑

猜你喜欢

图纹羌族吉祥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古币”会挖沙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
放飞心中的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