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06-25巢陈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课程体系技能

丁 颂,巢陈思

(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推进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给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当前全球职业人员结构及素质与产业升级创新要求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因此,高职本科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衔接是实现高职本科衔接教育的重点。我国实施高职本科衔接教育模式以来,从实践经验出发,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从培养技能型人才逐步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与本科教育实现自然融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 高职本科衔接时代背景

1.1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制造业市场对较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多,对职业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层次上移已成为各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效手段,例如:欧盟在《布鲁日公报》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和联系,在各类型教育中形成灵活的转学路径;韩国在《2020目标:全民职业教育》中提出,为实现职业者终身教育,不断提高职业素养,高等教育应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教育项目,面向所有人,实现从学校向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向学校灵活转换的教育模式。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

1.2 国内职业教育时代背景

我国加入WTO以后,劳动力市场与国际接轨,国际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交流合作日益扩大,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广,层次更高。为适应各层次各类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已有的层次、专业和课程,形成层次完整、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教职成[2011]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吉发[2014]22号文件“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都强调推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本科衔接培养目标定位

本文以机械专业为例,构建高职本科衔接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生源层次、高职培养特色、高职培养和本科培养系统化,实行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配置体系。

2.1 工程教育衔接

高职和本科衔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应用能力培养,实现工程教育不断线。高职阶段进行工程素养熏陶和工程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本科阶段进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工程教育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根据岗位技术技能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并根据行业对岗位动态需求进行课程调整。

2.2 创新实践衔接

高职和本科衔接落脚点为高等教育,需要提高学生的整体层次,强调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实践不断线。高职阶段进行创新思维引导、设计思想培养和专业基础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思考的职业习惯。本科阶段进行创新案例培养和工程问题驱动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设计能力,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要求。创新实践要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柔性需求的创新能力,与之配套的课程设置要突出创新实践不断线原则。

2.3 企业合作衔接

高职和本科衔接培养市场需求人才,强调工学交替培养,实现企业合作不断线。高职阶段进行技师学徒制与学校培养交替,以“学生”和“技师学徒”双重身份在学校和生产一线接受交替的理论与实践培养。本科阶段进行工程师学徒制与学校培养交替,以“学生”和“工程师学徒”双重身份在学校和工艺设计部门接受交替的理论与实践培养,通过工学交替培养,获得职业活动中所需的技能、技术和综合职业素养。

3 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本科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设置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实践技能训练,课程设置避免重复,理论知识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度设置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业课程。

3.1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实践导向理论够用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依据职业导向,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分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分为五个模块,高职阶段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和机加技师学徒制,本科阶段为综合素养提升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提升模块、双导师制模块和工艺工程师学徒制。五个模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高职阶段加强一体化课程体系理论培养,达到一体化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必需、够用”,技能方面突出特色、培养创新意识;本科阶段激活高职阶段相关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创新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围绕工程问题开展相应知识点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

3.2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突出实践技能训练,课程设置避免重复的要求,理论知识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围绕技术技能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公共基础模块以本科公共基础模块为依据进行构建,弱化理论推导,强化理论应用;专业基础模块中保留高职教育中的“机械基础”课程,为职业能力模块提供理论支撑,其它专业基础课程以本科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为依据,如“现代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及测量技术”等。课程内容与本科教学内容区别进行,遵循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课程中弱化理论推导,强化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原理解释。专业课程模块突出职业性,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如“数控机床维护”课程全部在实训中心进行,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案例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

图1 实践导向理论够用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3.3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形成三个实践课程模块,即职业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和现代学徒制模块。职业能力模块根据岗位需求,中职阶段在学校锻炼学生机械加工技能,本科阶段锻炼学生加工工艺技能和高精密加工检测技能;能力拓展模块以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大赛引领,校内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现代学徒制模块实现工学交替,到企业进行实践,高职阶段到企业进行机械加工技师学徒实践,本科阶段到企业进行工艺工程师学徒实践。三个模块实行分阶段轮换教学,实现工学交替,学以致用。

4 结语

本文以机械专业为例,进行了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讨,初步构建了机械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长春师范大学分别与长春科技学院、延边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机械专业高职本科衔接,通过实践检验,不断探讨新思维、新方法,优化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树明,王继平,周晓刚.基于德国“Two in One”模式的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8):78-80.

[2]陈明,陈桂银,陆志华,等.“3+2”动物科学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和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5):227-230.

[3]甄国红,张天蔚,睢忠林.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14):30-32.

[4]任佳伟.医学职业教育“3+2”高职本科衔接教学管理制度研究[J].中国培训,2016(9):41-42.

[5]刘晓红,曾文良,马炎坤,等.高职本科“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衔接策略研究[J].职教广角,2014(35):93-96.

[6]王琨,张鹏,张培刚,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9-91.

猜你喜欢

技能型课程体系技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