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路径

2018-06-25董姝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训专业

董姝娜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工作期间的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在于教育实践,即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互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思考。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应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本文围绕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探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路径。

1 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分析

1.1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测评结果分析

笔者在中学带队实习期间,随堂听课,对新入职的教师和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测评与统计,测评分成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层面。从教师评价的结果来看(表1、表2),年轻教师的学科基本素养较好,但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有待进一步历练。此外,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十分活跃,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表1 新入职教师听课情况反馈表(教师评价)

基本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内容设置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师生互动目标达成学生反馈课堂气氛268211212572221224101914119132

表2 青年教师(教龄3年以内,不包括新教师)听课情况反馈表(教师评价)

从学生对任课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看(表3),评价结果得分较低的项目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学科素养较好,但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例如课堂语言的组织等,有待进一步历练。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够合理,学法指导的注重程度不够,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教学效果不理想。

表3 课堂教学测评中成绩较低的教师情况反馈表(65名学生参加评价)

1.2 基于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

从以上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没有出现在教师掌握的学科理论知识层面,而是集中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叙述和传承方面。教师职业更重视经验的积累,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反思、推敲等方面比较缺乏经验,在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选择、判断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也随之开展。从教师的职后培训效果看,这些培训对改变或提升教师的职业信念、工作态度、课程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科研能力、职后发展愿望等起到了一些作用,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在职业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培训课程的开发设置缺乏针对性、培训组织与管理评价有待加强等不足。

基于以上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的反馈,可以看出在教师专业化培养和职后培训方面,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 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路径

2.1 教师自身实践的反思

教师对自身教育历程的反思是“反思性实践家”成长的核心。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是广博的学识,核心是案例分析,基础是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理念,就是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为基点,制定教师学术性成长专业规划方案。

为了引导教师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阶段性专业成长规划,并设计相应的行动研究和校本培训过程,中小学校要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创造条件,制定教师学术性成长专业规划校本方案,引领广大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2.2 建立多元化教师学习共同体

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专业成长,要以制度为保障,积极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明确共同的教育愿景与理想追求,赋予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系统而有规律地分享每个组织成员的实践经验,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换与碰撞。学校既要建立学术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如备课组、学科组、课题组、学科核心组、专家督导团、德育专家团、学术委员会、名师工作室等,还要建立促进教师健康发展的活动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如读书社、徒步群、书画社、体育社、合唱团、艺术团、文学社、公益社、志愿者等。

这些学习共同体通过课程开发、问题解决、集体备课、课题研究、课堂观察、协同教学等学术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通过读书报告会、体艺比赛、教学叙事、文学创作等特色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促进教师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3 创设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环境

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建设是教师职中内涵发展的重点内容。学校遵循每个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研制教师阶段专业校本标准,规划教师专业研修的课程和评价机制,建构教师校本研修平台,如基于课程学习的培训研修平台、基于行动研究的实践演训平台和基于团队合作的课题研究平台。

中小学校要根据教师发展阶段特点,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设计规划教师学习研修平台。为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开展新教师职初培训,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组织开展新教师一年在岗专题培训,帮助新教师站住讲台。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使他们更快成为骨干教师,学校可以分类别开展专题校本研修,如开展高校专业理论培训班,促进学科前沿、教育前沿的知识再学习;开展兄弟学校教学实践考察,促进同行经验交流,提升实际教学能力。为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学校要组织专题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实践演训平台,可以系列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主题研究活动、教师教学基本功岗位练功比赛活动、学科专项研究的学科专题研讨活动等。

3 教师专业成长的再思考

传统的“工具理性”抑制了教师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意识和需求,同时,职业制度、学校文化和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教师职业产生影响。要为教师全面而有个性的专业成长提供可行性借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3.1 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意识

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性发展,是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关键。在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强调完善教师自身人格、关照教师自我人生意义的声音越来越多。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改变行政管理模式,支持教师专业组织的建立和壮大,有助于教师专业自主性的提升。

3.2 重视教师学术性成长的课程规划

重视教师学术性成长的课程规划,是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保障。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整体考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过程,使培训课程的内容体系更具有规划性、现实性和操作性。基于学生发展目标确定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学习目标,在对参与培训教师的组织需求、任务分析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和内容选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传统的工具性培训取向更重视教学技术的训练和课程发展的能力,忽略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陶冶,而基于教师主体发展的课程设计应在这些方面有所加强。

3.3 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体系

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体系,是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动力。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使教师产生内在的专业成长动力。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倡导教师的自主参与和过程互动。有效的专业成长激励机制能满足教师的高层次自我超越,也能够为教师营造有利于专业成长的氛围。从国家层面,可制定激励学校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从学校层面,可拓宽教师培训的领域,重视学校文化的熏陶和精神激励;从学习组织层面,可营造合作的氛围激励教师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在职教育阶段应该更注重“反思性实践”,尊重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尊重教师的实践研究、实践判断和实践智慧,尊重教师和学生在自主、合作、角色互换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展完整的人格,追求理性和文明,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育工作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邵志豪,李桢.中学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1):118-121.

[2]赵文平.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四种模式[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3):127-131.

[3]刘河燕.论反思性实践型教师及其专业成长[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176-178.

[4]邵志豪,解庆福.学术型教师培养:学术型中学发展的核心要务[J].中小学管理,2017(6):12-14.

[5]周月朗.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3):3-6.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