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6-25夏月虹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夏月虹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脑卒中指的是脑血管循环严重障碍致使大脑半球(或脑干)伴发持续性局灶性功能严重缺损,偏瘫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1]。临床对脑卒中偏瘫展开治疗时,主要依据具体病情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疗效,但治疗后易伴发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2]。因此,对脑卒中偏瘫除展开专业治疗外,还需配合康复护理。此次将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一组予以康复护理,一组予以常规护理,现对两组护理情况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总共纳入93例患者,均为患脑卒中偏瘫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组: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0例;50~78岁,平均(68.58±1.67)岁;实验组46例,男26例,女20例;52~83岁,平均(70.50±3.56)岁。两组以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4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做简单的健康宣教,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院后指导等;

(2)46例实验组予以康复护理:第一,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发病较急,这就使患者治疗期间易伴发紧张、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对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病情发展作一个准确评估,并将治疗方法、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多与其交流、沟通,以缓解其紧张、恐惧、担忧等消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护理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治疗、护理工作。

第二康复训练:护理工作开展中,康复训练方法涉及传统康复训练、现代康复训练等两种,护理人员通常选两种方法配合训练。传统康复训练包括针灸、推拿,其中,对患者做针灸处理,可使体内气血得以明显改善,起到疏通筋络的作用;推拿依据先浅后深、先轻后重的方法操作,每日推拿两次,每次持续20分钟。现代康复训练方法是分分段展开护理工作,比如,卧床期康复护理重点在于入院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反复运动,以使肢体耐力增加,而且需定期转变卧床方式,以将肢体压迫减少,避免伴发痉挛;离床期康复护理指的是告知患者保持30-40°卧位康复训练,每隔三日增加10°斜卧位,一直到患者能坐起。训练时若患者如不适感,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利用轮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步行期康复护理时,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先挪动健肢,待其双臂保持平稳之后方可挪动患肢。

第三,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需按照患者的病情评级情况、病情发展等,对其展开更衣、行走及进食等训练,以确保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需对对2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分:(1)肢体功能评分:选Fugl-Meyer评分法[3]对肢体功能展开评估,总分100分,超过95分,即轻度;85~94分,即中度;50~84分,即明显;低于50分,即严重;(2)生活质量评分:选自制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即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2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肢体功能评分(86.59±2.49)分、生活质量评分(89.52±4.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8±3.67)分、(73.87±3.50)分,(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1 2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n) 肢体功能评分(分) 生活质量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46) 46.29±3.50 86.59±2.49 50.59±3.57 89.52±4.51对照组(n=47) 45.78±3.26 70.28±3.67 49.85±3.52 73.87±3.50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主要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致使脑动脉闭塞、狭窄(或破裂出血)而致使血液循环障碍所致[4]。临床对患者展开治疗后,均会伴发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有资料[5]显示,脑卒中偏瘫配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预后。对此,此次将康复护理应用到脑卒中偏瘫中,以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促进肢体功能快速恢复。

此次对54例实验组配合康复护理,发现实验组的肢体功能评分(86.59±2.49)分、生活质量评分(89.52±4.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8±3.67)分、(73.87±3.50)分,(P<0.05)。这是因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配合康复护理,此种护理方法能刺激患肢的运动感觉,从而促进血液回流,对肢体功能恢复、患肢感觉恢复等均具有积极作用。主要从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展开康复护理,通过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确保其生活能力提升的同时,较好的改善其生活质量。比如,经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改善其消极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经展开康复训练,从针灸、推拿、卧床期、离穿期、步行期进行护理,可确保患者受损器官、组织均得以较好的修复,改善肢体功能。此外,康复训练也可较好的防治各种并发症,如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等,从而确保临床疗效得以提升[6]。

综上,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荐。

[1] 包 艳,金 婕,何梅平,等.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15(10):906-907.

[2] 陈 晨.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9(5):702-704.

[3] 梁俊华,李 娟.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7-39.

[4] 王爱丽,李保兰,王 燕,等.早期康复护理对13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29(19):2540-2541.

[5] 苏琼英,李媚珍,潘美珠,等.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负性情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26-27.

[6] 孔艳蕾.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9(4):198-199.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