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6-25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肌瘤微创出血量

吴 新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子宫肌瘤多发于30~50岁生育期女性,其临床症状为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流产、不孕等。传统的开腹手术,组织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不宜被患者所接受。而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则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子宫肌瘤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对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为30~49岁,平均年龄为(39.5±9.5)岁,子宫肌瘤直径为5~10cm,平均直径为(7.5±2.5)cm;观察组:48例,年龄为30~50岁,平均年龄为(40.0±10.0)岁,子宫肌瘤直径为5.5~10cm,平均直径为(7.75±2.25)c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12h,对患者禁食、禁饮,清洁阴道。并使患者保持平卧,呈头低脚高,给以全身麻醉,在患者肚脐上缘进行1cm左右的弧形切口,并用气腹针进行腹部穿刺,建立人工气腹,使其压力控制在10-14mmHg,之后通过弧形切口置入腹腔镜。并在腹腔镜的指引下,在患者的左下腹和右腹分别进行切口,使切口保持在0.5-1cm左右。并通过切口,采用相关器具对子宫肌瘤的数量、大小进行检查,并进行切除。切除后对切口处进行缝合,并留置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进行评定;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进行统计进行分析,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 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如下表1所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术后排气和体温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者贫血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临床上,子宫肌瘤是女性体内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多发于育龄期的女性。当患者绝经之后,由于体内的雌激素出现了显著的降低,患者体内的子宫肌瘤就会自行萎缩[1]。并且随着育龄期女性年龄的不断增大,患者患病的几率也会逐渐增大,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必须要给以积极有效的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组织损伤较大、出血量较大、难以在短时间恢复。而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并且经过临床证实,该微创手术方式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的患者,并且患者术后不良现象发生率较低。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其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李 萍,李彩云.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决策[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9):18,20.

[2] 王阿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50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157.

猜你喜欢

肌瘤微创出血量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