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

2018-06-25张娟娟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胰岛素剂量血糖

张娟娟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妇产科,江苏 昆山 215300)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而持续高血糖状态会严重影响孕妇、胎儿健康。临床上主要应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而为了对比两种方式治疗效果,现对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6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收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4例。研究组中,年龄为23岁至38岁,平均年龄(28.22±4.22)岁,20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孕周32~37周,平均孕周(33.67±1.31)周。对照组中,年龄为22岁至38岁,平均年龄(28.17±1.02)岁,21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孕周32~37周,平均孕周(33.54±1.27)周。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并无较大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排除标准:药物过敏、乳酸性酸中毒病史、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低血压、手术、外伤等。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适当地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诺和灵30R,Novo Nordisk A/S,批号:J20100040)皮下注射给药,起始剂量0.2~0.3U/(kg·d),早餐和晚餐前半小时给药,剂量所占比例分别为2/3和1/3,对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血糖控制达标后继续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23370)进行治疗,初次每天1g,餐后给药,一周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则将剂量增至1.5g。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且病情较稳定时可出院。动态监测患者孕妇、胎儿情况,常规产前检查,追踪两组患者妊娠结局。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空腹血糖水平,并记录围产儿呼吸窘迫胎儿畸形、巨大儿、低血糖、黄疸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E x c e 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孕产妇产后空腹血糖、子痫前期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黄疸、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 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典控制方法是饮食、运动控制,如果饮食控制效果不佳,则通过胰岛素进行治疗[1]。但是胰岛素无法口服给药,且需要多次注射,患者通常较痛苦[2]。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孕产妇子痫前期、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黄疸、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较多。二甲双胍能使胃肠道摄取葡萄糖过程延缓,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而促进外周糖尿病的利用,能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5]。二甲双胍对肠壁摄取葡萄糖的抑制作用与胰岛素并不相同,该药物无促脂肪合成功能,对于健康者并无显著降糖效果[3]。总之,二甲双胍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1] 邢琛.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30(21):58-60.

[2] 王茹茹,刘燕燕.早孕期服用二甲双胍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24,(11):1537-1538.

[3] 杨艳香.早孕期服用二甲双胍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2(9):79-79,82.

猜你喜欢

胰岛素剂量血糖
·更正·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